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看《连城诀》 ...
-
看《连城诀》 文/凌扬
《连城诀》可算是金老先生笔下最失败的一部作品,当然,这是就整体而言的。这部作品文字极为罗嗦,不像《倚天屠龙记》那样简练有力;情节也极为拖沓,如注水牛肉,让人看完后有受骗之感。金老先生在后记中说,这部作品是为纪念他们家的一个家人和生而作的,是因为他那段被冤枉的经历,即无端被诬入狱那一节。我相信他的话是真的。可是看完全书,为什么觉得其中的情节是那么的熟口熟面,细想之,许多情节都有迹可寻,如狄云与戚芳的经历,像足了令狐冲与岳灵珊的;狄云入狱得神功的经历,又像足了令狐冲被困西湖底的情节;狄云与戚长发的师徒关系,像足了令狐冲与岳不群的师徒关系;至于众人因宝藏而亡,则像足了《雪山飞狐》中的一些情节。象类似的例子还有,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毫无新意,尤其是对于象我这样先看了金老先生其它作品的人而言,简直是味同嚼蜡。
我不知道《连城诀》成书于《笑傲江湖》前还是后,倘是前,则只是为《笑傲江湖》而起草的提纲而已;倘是后,则纯粹是炒冷饭,难怪金老先生要金盆洗手,封笔不写了,因为黔驴技穷,写来写去都是那些东西,不仅不能令读者愉悦,连自己也不能得到创作时的乐趣与快感。情节的简单、结构的松散,不是《连城诀》不被人们看好的最大理由,而是因为它是注水产品,让人看了有受骗之感。
《连城诀》中描述了三段情,一段是在狄云、戚芳与云圭三个人中产生的,戚芳是可怜的,也是愚蠢的,她自始至终活在别人的欺骗之中,自小便成为别人的一只棋子,她的死,可以说不能让读者产生哪怕一点点怜悯,唯有狄云对戚芳那一腔真情,让人颇为伤感;第二段情是在汪啸风与水生之间产生的,同是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却因男方对女方的猜疑,而终至劳燕分飞;第三段情则在丁典与凌霜华两人中产生,这是一段让人掩卷后仍不住唏嘘的爱情。
我敢说,《连城诀》中唯一一段值得看的情节,便是第三章《人淡如菊》的下半部分,看完这部分后,读者再看看结束时的一小段,可以把书撕给小侄儿画公仔或作蠹虫的食粮了。而且,我可以更敢大胆地判断(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这一段爱情,虽然着墨不多,然而其产生的震撼力,胜于金老先生所有作品中关于男女情爱的描述,是金老先生的所有作品中最经典的一个篇章。
凌霜华是可爱的。她属意于丁典,每天就那么在窗台上摆上一盆鲜花,然后偷偷看上屋外的丁典一眼,这是典型封建社会大家闺秀的害羞与勇敢。而她终于能冲破其中一道封建枷锁,与丁典乘夜游荒山,采野花以欢情。在丁典入狱后,决意在狱外的一座楼上每天摆上一盆鲜花,为所爱的人提供一份生存的力量。
凌霜华是勇敢的,当父亲强迫她出嫁时,她以利器毅然决然地划破了如花的脸庞,其对丁典的爱情,让人为之肃然起敬。凌霜华又是可怜的,她只是一个女流,在某方面受封建礼教的毒害是深入骨髓了。她越过不少封建禁区,终于不能完全冲破牢笼,就在一个无稽的的誓言处,失去了与丁典双宿双栖的机会。最后更惨被父亲所活葬,哀哉可怜!
那手托棺材盖的死不甘心,那一行用指甲刻下的“丁郎,丁郎,来生来世,再为夫妻!”饱蘸了多少的血,多少的希望,多少的叹息,多少的怨,多少的恨!相比于林黛玉的“宝玉,宝玉”,更是多了一层悲凉。
如花的脸容可以逝去,如花的青春可以逝去,但如花的气质却不会逝去!翻遍《列女传》,竟没有这一节般的惨烈;读遍《列女传》,也没有一个如凌霜华般的烈性、清淡与可爱。
丁典与凌霜华虽然不能生结连理,究竟死而同穴,或许这也是他们之间的最大冀望所在了。活在尔虞我诈刀光剑影的江湖中,爱情往往以悲剧收场!爱情曾经那么执着地如菊般开过,终于经不住急风暴雨虫咬兽踏,无可奈何地死去了。也许,死去的只是形式,爱情之花是在彼此心灵滋长的,谁也破坏不了它,除了自己。
滚滚长河,日夜冲刷着爱之风铃;万里长风,时刻拍打着爱之身躯。爱情,或存或亡,或喜或忧,或苦或恨,本就是天地间一阙最豪迈的歌曲,有人放声纵吟,有人低声轻唱,有人心中默诵,有人笔下流淌,而终于成就了人世间最壮美、最令人刻骨铭心,甚至最让人咬牙切齿的疤痕。
种万千弱菊于绿柳堤岸,舀一勺碧波春水,洒向干瘠与苦涩的情爱之壤,看能不能再长出昔日的你我。
低头垂看今天年轻人的爱情,一叶扁舟无人自起锚,驶向遥远的古代,那里或许愚昧和封闭,但毕竟有着如丁典与凌霜华一般纯真的爱情。
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