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Chapter 1 ...

  •   有很多朋友看完新海城先生的《秒速5厘米》后,普遍有一个疑问-----不知道他的作品讲的是什么,画面感完全凌乱,其实不然,下面我将整个片子给予一个概括。
      1990年4月,贵树与明里纷纷转学到4年3班,1993年春天,两人约好一起去看樱花。(那时候铁路的两端,就已经成为他们相遇和分离的十字路口。)
      1993年3月,贵树并不知道这次的毕业典礼实际上是她最后一次见到贵树,因为93年末,明里将转学到枥木。
      93年夏天,出于长久的思念或者冲动,贵树收到了来自两人分离将近一年后的信笺。从此,他们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以信寄情’的方式互通心意。
      一天,明里忽然说想和贵树见一面,于是,贵树推掉了社团里的活动,独自坐上了枥木的地铁。但是,刚一出门,竟然下起了罕见的大雪,地铁延时达到。
      那时候,贵树并非害怕能否见到明里一面,却是希望她已经安全回家了。但是,终于到达候车室,发现明里居然睡在了那里,呼吸绵长。
      两人吃了明里做的饭团,并在樱花树下一吻定情。
      在弄舍聊了一夜后,第二天,贵树返回。但他却没有告诉自己连写了两个星期的信笺在地铁出口处时丢失了,而明里也没将手中的信给贵树。
      1994年春天,贵树转学到鹿儿岛,与一直暗恋他的澄田同班,直到高中。
      1997年,贵树与明里一直坚持着彼此的‘笔恋’,只是不知从何时起,两人的信笺越来越少,也许是张大了,也许顾虑得多了,贵树习惯将短信发到空地址,而明里也因伤心停止了寄信。
      一年后,两人之间竟是空空如也、再无传信。果然,挡在他们面前的是庞然的人生,阻隔在他们中间的是现实的残酷与时空的限制,无能为力。
      1999年10月,澄田帆过大海,踏上了浪尖,那一刻豁然起来的自己准备向贵树表白。那一夜,两人一起回家,并目睹了火箭的发射,而澄田也没预想的和贵树表白。因为贵树的目光从未曾在她身上停留,他的心中一直贮存着太遥远的时空和不知的方向,她决定只把这种感情藏在心里。
      火箭给予两人的启示是不一样的,在贵树的意识里-----在这样一个失去目标的旅程中,他能够继续跋涉多久?一心在黑暗中潜行,却不知道最终目的究竟在哪里,而他与明里的路程、也不知道会终结在何地。
      2000年3月,贵树高中毕业,坐飞机离开。夏天里,明里却来到种子岛,看看他们曾经生活在一起的地方。那是在梦里反复了无数次的梦境,强烈的另人颤抖。
      2002年,贵树与同班同学水野交往并同居。2004年,大学毕业。
      2007年12月,明里离开坜木,准备结婚。那一晚做了很长很长关于贵树的梦,那一夜里弥漫的大雪。这让明里想到了国小时没有寄出的信。
      2008年2月2日15点15分,贵树接到贵树接到水野的短信,“现在依然喜欢着你”
      可贵树却回:“我们就算互发千次短信,心中的距离恐怕也只能缩短一厘米而已”其实这话何尝又不是对明里说的呢?即使再如何通信,也无法弥补时间、空间所造成的心之距离啊。
      贵树离开了工作单位,走在路上的时候,与明里擦肩而过,又在铁路的两端(文学作品里的前尾呼应,运用的非常恰当),当时贵树有这样一个心里独白:“我知道,如果我回头的话,她一定也会回头的”然而,就在两人回头的时候,火车隔断了视线,之后,明里的身影也消失在视野里。
      为什么新海城要将动画的名字取为---秒速5厘米。实质上,日本科学家给予分析,日本樱花以每秒5厘米的速度下落,然而樱花可以毫无顾及的飘落,而影片里的两人的距离,却只能以每秒5厘米的速度远离,直到再不相见。
      有很多人说-----新海城是第二代宫崎老先生,其实,两人的思想理念是截然不同的。例如老先生的作品,早期的很纯真,后期的就有了商业气息。然而不变的是,老先生是以儿童的纯洁思想、以幻想的手法,以人世无法到达的高度去阐述一个故事:例如〈千与千寻〉展现了人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再见,萤火虫〉则以日本大战时期,无奈和麻木的国人对最纯洁情感的抹杀。
      人们在看的时候会耽溺于矛盾剧烈的故事情节中,反而会失去对现实的思考。
      然而,新海城的作品显然不尽如此,他的笔调十分温和,基本上没有起伏的情节,却能让观赏者在一看之下发省深思。
      〈秒速5厘米〉与其他F系列短片动画不同,影片的时代背景是从1990年至今的日本,通过少年的人生成长展示东京及其他地区的变迁,影片仅仅捕捉到现实的一个侧面,就像一个暖色深重的笔调,在人们生活在这个波澜不惊的社会中时,偶尔的蓄锐点睛,让人类自己去发现,去思索。
      不象宫崎老先生那种充满迷幻、冲突、戏剧性的动画,他就好比一个叙述者,一汪再清不过的泉水,所谓山水拖曳三千里,只余留下再浅不过的痕迹。
      记得,一个作家说过-----感情强烈的故事内容,贴切的人物塑造必然是整个作品的精华处,然而没有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描述,别说读者会认为矫情,就连作者自己、都没办法承受太细腻太沉重的情感。所以,这么直接的描写是幼稚的表现。
      真正厉害的人,是能够‘以轻笔写重情’,就像新海城的许多作品,都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好象两把刃口对着刃口的剑,只是默不作声的冷冷对峙着,然而那种疼痛往往是隐秘而发不声音的。
      镜头变换的绝妙之处集中在表现人物内心独白尤其是悲伤彷徨时,配合环境音效,所呈现的表现力很是到位。当然这种表现手法在新海诚制作短片时期就有不少运用瞬间的镜头切换,独特的视角。
      他还利用戏剧上的‘读信’以及主角独白的方式,淡淡吟念着整个故事,轻得宛若情人的低声耳语。
      〈秒速5厘米〉的色彩搭配-------可以说是新海城普遍F系列短片里较突出的,其实,所谓的颜色并非只给观赏者一个视觉冲击,他想要表达的是-------‘情景相悖逆’的衬托。表达的是在那样明媚的世界中,总有失去和得不到,人总是在提前安排的宿命里孤独的潜行。
      再说最后一点,老先生和新海城动画里最大的不同:
      老先生的作品是有整体感的,他想要表达的就很直接去诉说,而其中意义是相当深刻,所谓好的作品一定要让普通百姓看得懂才行。而新海城没有老先生对影片的控制力,故事内容也不如成熟,但是在利用蒙太奇和许多镜头设计、电影技巧上,他却技高一筹。
      许多学过编导的同学应该清楚,新海城一直在连续使用蒙太奇手法,例如平行式,闪回式等等,以及学习中国著名导演陆川在〈可可西里〉中的声音缺席手法。
      所以如果不多看几遍,这种高超的技巧把握会让许多观赏者对影片表示不理解,不知道他要诉说怎样一件事。今日写这一篇评论,实质上是对新海城以及〈秒速5厘米〉的热爱,纯粹是个人观点,若你的想法和我不同,请彼此尊重便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