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浮槎 ...

  •   长庚借来的那两本书,一本叫《聱歌集》,记录上古民歌歌词,满纸生僻字眼,挤在一起,刺得长庚眼睛发酸。他只好换了另一本看。另一本的封皮又皱又黄,“浮槎记”三个蝇头小楷列于左侧,墨迹泅染散开,不知被什么打湿过。
      他翻开这书的第一页后,一旁的蜡烛便一直在燃烧。直到熹光透过窗棂,长庚已趴在木几上睡熟,手边是摊开的旧书。
      《浮槎记》中有则“白虹贯日”的故事,发生在燕太子丹作别荆轲时。长庚知道邢少师曾在钦天监研读过一段时间的星理,便去问他“白虹贯日”是怎么一回事。
      “你从哪里听来的这故事?”邢渺严厉地问道。
      长庚盯着脚尖,藏在袖间的手指紧张地绞在一起。尽管邢少师看上去很年轻,但言行举止却与年过花甲的老太师毫无二致。职责的转移,好像也将它所需的性格印刻在了接任者的身上。长庚向来对少师存有畏惧之心。他总觉得,少师更喜欢二哥和四哥。至少,他们能够与他讨论譬如不材之木这类自己不甚理解的学理。
      邢渺的耐心被长庚的沉默给磨尽了。他语速极快地说:“殿下,这不过是乡野愚夫才喜欢看的杂书,对你的习经毫无益处。诸子百家的典籍,才是你要阅读的重点。你应该常读菁华,养浩然正气,树明理学识。你能专注于学习的岁月是有限的,要钻研有意义的知识,而不是这些志怪之谈。”
      长庚脸颊通红,匆匆向少师行过一礼后,便离开了明德堂。一路上,方才的对话不停在他脑中重现,他越想越困窘,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他回到小院,院中空无一人。只有一棵枣树探向天空。叶间沉甸甸的枣儿压得树枝垂下梢来,但无人去摘。
      他推开屋门,愣愣地在床榻旁坐下。枕旁是那本皱巴巴的《浮槎记》。他抚摸起坑洼的封皮,想这书也许是在海水中浸泡过,才有了这么个名字。空气中,似乎有一股咸腥的味道。远方传来一道声响,起起落落,回环往复,仿佛海在呼吸。
      他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看见的却是另一个世界——
      一爿竹筏漂流在湖泽上,夜空中缀满明星。它们映照在湖面上,仿佛潜游于水底的流萤折射出的磷光。那竹筏正在星海间穿行。筏上只有一个纤瘦的高个儿背影。他将极细的船蒿在水底用力一抵,竹筏便往前窜出一小段距离。他双手交错着,慢慢将船蒿往上抽出。过了很久,那竹蒿才整个儿地从水面露出来。
      他就是那乘着浮槎,往星空去的人吧?长庚目送着船夫的背影,看他渐渐地被波光粼粼的大海吞没。

      当辰时的钟声从东南角楼响起时,天还没有亮,而皇子们已经端坐在明德堂的正殿中了。大殿中央摆开一台台木几,皇子们长跪于垫上。大堂墙边矗立着红柜,缀满摇摇摆摆的烛光。
      座首的邢渺正在讲解《四书章句集注》中的一节。他声音明亮而抑扬顿挫。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又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可见,黄鸟与民,遵循相同习性,逐丰美食草而居。京畿地带作为百姓宜居之地,除有富足储粮、繁华商市外,更要保证百姓安乐栖居。唯臻于此道,才能被称为一代穆穆明君。民众生息,仰赖王道仁善。这是诸位皇子需要时刻谨记的。”
      邢渺平和从容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着。随着太阳的攀升,殿内也逐渐明亮起来。宫婢们推开木窗,放进朝阳的熹光,用灭烛罩一一盖熄烛火。烛芯飘出缕缕灰烟。
      长庚坐在最后一排。从这个位置望去,坐在他前面的九哥正好挡住了邢少师。
      长庚把《四书》下藏着的《浮槎记》拉出一角,像家境困窘的孩子吃糖糕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啃每一个字。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长庚又将王子猷的话默念了一遍,忽然觉得有股热气从喉咙深处升起,让他禁不住想大声地将这个故事念出来。如果在冬夜念这个故事,也许他就不会感到寒冷了。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王子猷的这句话读起来真是爽快。长庚仔细去看“王子猷”三字后的小字注解,才知道此人已经作古了。方才那股热气忽地淡了。长庚伏低脑袋,把这个故事又读了一遍。他看得是如此投入,以至于没有听见走近的脚步声。直到余光里出现了一个影子,长庚才悚然抬头。
      邢少师站在那里。其他皇子都转过头来看这两个人。
      邢少师眉头紧蹙。他像一名站在重病患者前,思考救济之法的医师。长庚看见了他眼中闪过的那丝厌恶,忽然羞愧起来。尽管他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因偷看一本闲书而有这种近乎羞耻的惭愧心。
      邢渺从长庚的《四书》底下抽出那本破破烂烂的小册子,翻过来一瞧书名,从鼻中呛出一声冷哼。
      他猛地把书掼到地上,像碰到某个不洁之物。书滑出一段距离,同时因这股力量而断了线,书页七零八落地散开了花。
      邢渺道:“去殿外站着。”
      他转过身,踩着开裂的书卷,走向座首。
      大殿一片寂静,没有人去拾那散开的书。长庚站起身,穿上木屐,往大殿外走去。他得拼命眨眼,才能不让眼泪掉出来。
      殿外,朝阳在远方殿阁的飞甍间徘徊。那最高的殿顶正是众清宫。长庚倚靠户牖,双手向后交叉,垫在腰部,一只脚向后支起。
      他垂头盯住从木屐间探出的白袜趾。晨风吹过,激得他打了个喷嚏。
      长庚忽然愤懑起来。为什么邢少师要那样对待那本书?它没有什么过错,是我错了。我不应该听学时看野书。可是,那也怪少师的讲课太无趣,王子猷的故事可比黄鸟百姓的训诫要有趣几百倍。
      他仰起头,枕在雕花窗棂上,出神地望着空中的浮云。那云像是睡着了,动也不动。
      王子猷遇到的那场雪一定很大。不然,他也不会被雪花飞落的簌响惊醒。他的朋友戴安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让王子猷甘愿冒那么大的雪,也要去拜访他,肯定是个比邢少师有意思的人。
      可在那样寒冷的夜里,王子猷乘了一宿的船,一定感到很孤寂。难怪他最后失去访友的兴致,只想回家了。
      想到这里,长庚平静了下来。这件事最差的结果,便是邢少师告诉皇上。可长庚知道邢渺不会为了这种小事就去找父皇。何况,父皇也不会在乎长庚做了什么,他上次和长庚说话还是几年前的事呢。
      天空澄净如海。日光蜇得长庚的眼睛发酸。他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另一条腿上,以舒缓酸痛。
      若不是飞檐下忽地垂落一缕方巾,长庚不知还要发多久的呆。
      那方巾从无有中出现,在一线齐整的屋檐下十分显眼。它还抖了抖,似乎在叫长庚过去。长庚环顾四周,殿外无人,只有自己。他迟疑片刻,往那边走去。
      屋檐很高,长庚得踩到汉白玉扶栏上,才勉强够得着方巾一角。他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方巾的边缘,往下一扽,方巾便如一片树叶坠落下来。他拾起来,拂掉巾帕上的灰尘,将它展开。
      方巾角用金线绣着一个“庚”字,这正是他先前留在咀英阁,用来装蟹黄小笼包的那只,但沁染的油渍了无痕迹。
      长庚立刻跑下大殿,用力踮起脚尖,蹦跳着张望明德堂的屋檐。檐上一片空旷,只有天际,不见人影。
      这时,长庚便十分确信,宫中住有一个神出鬼没的神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