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评电影《闪光少女》 ...

  •   这无疑是一部被片名和宣发团队耽误的电影。虽说整部电影弥漫着二次元和中二的气息,剪辑手法也略显粗糙,但是其中的青春故事和音乐盛宴直击灵魂,构造了一场打动人心的青春幻梦。影片的结尾,彩蛋回归了现实,残酷而赤裸,但是更进一步的拷问了每一位观众的灵魂。整部影片将理想进行了完美演绎,梁翘柏老师作为音乐总监,配乐更是使影片提升了一个档次,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Chapter A 那些年,我们的梦
      每一个人或许都会在青春里遇见那个让你移不开目光的那个人,ta给你带来的不论是痛楚还是欢愉都被深深埋进心底,成为内心最深处的柔软,在长大以后成为拒绝任何人入侵的禁地。
      同时,每一个人在青春里或许都有过一个改变命运甚至改变世界的梦,我们称之为最初的理想,或许曾经为之付出数年的努力,但最终还是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尘封心底,最终成为深夜一声无奈地喟叹。
      那些年,我们正青春,还不知世事无常,人心凉薄,只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一些东西,成就一些东西。我们看着自己喜欢的,期待的,用尽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去追逐,保留着对美好事物本能地渴望,没有那么多算计和隐藏,爱和恨都直接而热烈。当热情消退,大部分人都只能选择对现实折腰,在利益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割舍掉自己曾经喜爱的美好,换来更大的实际利益,然后在回头看着少年人的青春时,品味内心的酸涩和艳羡。
      看完《闪光少女》,或许不会记得主角的姓名,但是绝对不会忘记502寝室的四位二次元女孩儿在面对现实逼迫时含着泪咬着牙的坚定,不会忘记民乐专业的学生在面对民乐式微学校出于利益的考量暂停民乐专业招生时咬牙站起的反抗,不会忘记主角在现实和理想的强烈对比中对自己真心地拷问。这些是独属于青春的热情和勇力,不为外界言语和利益所动,心之所向,即为吾剑之所向,纯粹的赤子之心。
      或许每个人在中学时期都听老师讲过,只要心还在青春期,人就一直在青春期不会老去。但是在现实世界诸多利益冲突和生存的压迫面前,一个人的青春期又能保存多久,一个人又能天真多久。有多少人,看着励志电影,喝着心灵鸡汤,然后继续在现实的世界中妥协。莫说已经走入社会的青年人,就说大学在读生,有多少人在短短的四年中强迫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学着在利益的纠缠争斗中周旋,为自己取得最大的那块蛋糕。他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地出于利益的考量,而非内心的渴望或者简单的爱与恨。所有人都羡慕敢爱敢恨敢于坚持的洒脱人生,敬佩他们,嘴上说着他们能做大事,事实上早已没了那样洒脱的勇气。所有人都明白,纯白火热的赤子之心,没有相匹配的手段,在这个社会上走不了多远。这个认知,不仅来自于社会现实,更来自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
      曾经有学者说过,现在的中国高校是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话实在是没错的。18岁,是参加高考进入高校的年龄,更是成年的分水岭。在18岁以后,以前的世界会慢慢被颠覆。老一辈为了不让后辈“走弯路”,会教导他们什么叫利益,什么叫利益为先的思维模式。在潜移默化之下,18岁以前的世界将慢慢远离。18岁以前的恋爱是早恋,18岁以前的天真是单纯,18岁以前的梦叫理想,到了两年后,20岁以后的恋爱已经可以谈结婚了,20岁以后的天真是愚蠢,20岁以后的梦叫幻想。20岁以后,那些美好的梦想不再会得到周围人的赞许和肯定,老一辈的人会苦口婆心的告诉你现实的残酷,社会阶层的难以跨越。20岁以后,哪怕是天使投资,也需要一份详细的发展计划书。所谓梦想,也必须有相关计划来证明其可靠性,一旦成功率堪忧,逆水而行,便不是说说而已。
      20岁以后的梦,能保留者,皆有大毅力,大勇气。马云,马化腾,他们是最好的例子,但是更多的是那些普通人,在现实中挣扎,把梦想埋进心底,做一个按部就班的白领,了此一生。
      还有那些我们曾经喜欢的,爱好过的,或许因为没有财力的支持,或许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岁月的漫漫长河中消逝,最终也只能剩下一句,我曾经喜欢过。
      《闪光少女》中的青春没有肆无忌惮的张扬,最多的是平静,是地下岩浆汹涌奔腾偶尔冒出白烟的活火山。这样的青春真实而残酷地扣响每一个观众的心门。你,还记得曾经的那些喜欢,记得曾经的梦吗?你又为了什么而放弃,为了什么不再坚持,又是为了什么你不再是你?你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你真的知道吗?

      Chapter B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闪光少女》的开头,就是西洋乐区和民乐区的对抗大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领导人近年来提出的口号,迎合了最近国内越来越汹涌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浪潮,表达了导演组对于民族文化复兴的思考。电影中的民乐选择与二次元合体,借助二次元进行传播。这确实是现在古风圈中常见的现象。古风圈中的很多音乐本就是根据二次元音乐或者故事改编而来,然后依托于二次元载体进行宣传。古风出没最多的地方是各类动漫和游戏,在近年来民族主义宣传的趋势下逐渐摆脱了绝对小众的尴尬地位,博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0年,笔者由墨村入圈。自那年起,古风歌曲和各类民乐戏曲逐渐霸占了笔者的歌单。死忠古风八年,看着古风从小众圈地自萌到风靡整个网络,心酸和骄傲兼而有之。每每想起古风音乐视频下的评论从几年前的小猫两三只嘲讽再来几只到现在的广为传播一面倒的好评,都有落泪的冲动。
      和笔者同时代的人或许还记得,当年网络上对古风的中伤,乃至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中伤。有那么一段时间,舶来品占据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在那段日子里,网络上充斥着对西方文化的花式夸赞和推崇,民族主义的言论不仅罕见,还会受到某些键盘侠的嘲讽。笔者还记得前两年某次上网时,在某视频下看到一面倒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言论,那种差点摔坏手机的震撼。
      这一切在看《闪光少女》的过程中不断被回放,最终形成了源自灵魂深处的共鸣感。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五千年文化,刻进血脉里的传承,不应该在这一代断了延续。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根基所在,音乐和文字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所以,编钟是国之重器,石鼓是国之重宝。华夏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而西洋有七音。五音和七音最终形成的乐曲便大不相同。七音细腻,层次感强,而五音大气磅礴,自带风骨韵律。笔者曾经学过一段时间钢琴,童年时期是听着七音长大,直到少年时期因为好奇听了一次筝曲,《春江花月夜》。或许是因为血脉中的因子,或许是因为文化互通,筝曲的曲音能在心灵中达到西洋乐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深度。随着听过的歌逐渐增加,笔者越来越偏爱五音曲。或许五音不会有七音的那种流利和律动,但是透过五音,笔者能看到中华民族历代文人墨客的铮铮傲骨。五音中,有中华民族的脊梁。
      《闪光少女》中,这种五音和七音的对比,在斗琴之中尤为明显。民乐的声音或许没有西洋乐的雄浑,但是有直击心灵的颗粒感和层次感。听者,泪目。
      如果真的有谁看到了这里,请去听一听编钟的声音吧。国之礼乐,自有朗朗清音,直入云霄,绕梁三日而不绝。请,感知灵魂深处的战栗感,感知血脉中难以遗忘的传承。

      新的时代刚刚开始,如无意外,这将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新纪元。华夏民族在磨难之后重回巅峰的纪元,又怎能没有属于华夏的音乐和文化为贺?
      坐看我壮美山河,谨以此酒,为天下贺。
      愿我泱泱华夏,五千载传承,终绵延而不绝。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评电影《闪光少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