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

  •   虽然觉得陈然心狠,但是课堂课间陈焯松还是会不知觉地找寻陈然的身影,她上课很认真,也很大胆,哪里听不懂的会举手示意老师,很自信地提出疑问。

      乡下的课堂其实有点散漫,很多家长不重视教育,持有一种读书无用论。把小孩送到学校读书只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对孩子的成绩也没有要求,只要会基本的算术、会认字就够了。书读得再好再高,从学校出去也是给别人家打工,还不如会点算术识字后就搞点生意做,批发农产、批发日用品之类的。
      小商品贸易批发在当时是很流行的,也确实有许多人成功赚到钱了,而且大都初中没毕业。陈焯松二表哥,也就是二伯陈强的儿子,也是初中毕业后就没有读书了,和朋友在郊区租了小厂做陶瓷加工,听说近几年做得也算不错,在市区已经买了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
      初中出来开始做生意的已经赚到可以买房子娶媳妇了,同样的时间去读大学,一直用家里的钱不说,指不定还变成个到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会死读书不会交际的书呆子,那就糟糕了。

      孩子们到课堂来也只是换个地方玩而已,只不过是上课时不能大声说话,认真听讲的其实不多,更别提还会在课堂上举手发问了。
      所以陈然在老师眼里倒是有点难得了,也很偏爱她。她也确实聪明,很多时候只是有点马虎,审题没审明白就开始答题了,但是只要是指出她的问题,同样类型的题目她就不会再犯错了。

      十岁的陈然已然是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了。
      性格单纯,开朗又直爽,没有很多小姑娘那样的羞涩,对像陈林、黄越这样顽皮的男孩子,看不惯也会像大人那样开口就“教训”他们;很懂事体贴,在家里会帮奶奶做家务,拖地洗碗晾衣服从很小就一直是她在做了,放假也会到茶园帮爸爸妈妈摘茶;爱学习也机灵,学习成绩在茶园村也是数一数二的。
      长得也眉目清秀,越长越开,在班里甚至是整个茶园村一到三年级一眼望过去,她都是最亮眼最耐看的一个。
      这样的陈然很得乡里乡亲喜欢,很多小孩子也是喜欢她,所以即便不和陈焯松玩了,也还是有很多小朋有找她玩游戏的。

      一时间陈焯松除了埋怨陈然心狠,看着和陈然一起玩游戏的小孩,倒是也有点不爽。

      快要读三年级的时候,陈焯松、陈毓敏和他爸爸妈妈,举家搬到市区里去了,他们家的茶园分给了他二伯陈强,以及一些平时走得比较近的村民。

      倒不是陈刚多重视陈焯松的教育,而是近几年茶叶贸易发展得很快,陈焯松的小叔陈立和她老婆又要谈业务,又要抓茶叶加工厂的生产,实在是忙不过来。陈立也是个有远见会谋算的,打算趁着茶叶行情走俏,把前些年的盈利用来扩大加工厂,完善生产设备,争取做到从原料包装到销售都能够独立发展,注册商标做本土特色品牌,强先占领些市场份额。
      现在陈立两夫妻因为业务时常在外面跑,陈刚两夫妻便帮忙管理加工厂。好在陈刚之前也是负责在茶园村收购茶青到加工厂的,对加工厂的运作也比较熟悉,与有点工龄的工人也算熟悉了,按着陈立之前的流程条例,辅助管理一段时间后也算是上手了。

      搬家前陈焯松想叫陈然出来好好谈一谈,一直没找到机会。
      陈然的奶奶查出胃癌晚期,市中心医生直白地说癌细胞扩散到全身,无法治疗。陈然一直在家里陪她奶奶,给她讲笑话,给她倒水,给她喂饭,但是检查结果出来不到一个月,奶奶还是走了。
      陈焯松是想去看陈然她奶奶的,毕竟从小到大也吃了不少她奶奶做的小吃,蒸的红薯。但她妈说不吉利,小孩子不能到办白事的人家里。
      陈焯松只能作罢,怀着满心的遗憾和离别的愁苦到市区去了。

      陈然是她奶奶带大的,平时跟着她奶奶一起做家务做小吃,祖孙感情极好,有时一家人一起看电视,看着看着陈然都是要坐到她奶奶腿上睡着的。
      奶奶生病这一个月,陈然看着她一天天变虚弱,吃一点饭又全部吐出来,打点滴打到整只手乌青肿胀,后来整个人变得几乎瘦骨嶙峋,难受到每天都要自己偷偷流眼泪。

      三年级是陈然在茶园村小学读的最后一年了,陈然明白以后可以陪伴在家人身边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
      奶奶走后,家里的很多琐事落到了陈妈的肩上。陈然见不得妈妈这么辛苦,心里也因为前段时间和陈焯松的事非常懊恼,一直想做些什么证明自己还是一个好女孩,于是便尽可能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她从来不知道,原来这么多家务做起来是这么辛苦,便常常想起奶奶,想起她常常对她说要好好读书,将来才可以不用回茶园村。
      她仿佛在这段时间长大了好多,明白了亲人陪伴的可贵,体会到大人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因为陈焯松和奶奶,她增添了两缕烦恼,一是后悔自己和陈焯松做的事,觉得自己有点不洁;二是有点懂了即便是最亲密的家人,也终是有一天要分别的,或许因为像外出工作读书那样隔着距离,或许是因为生命结束阴阳相隔。才小小的年纪,倒是时不时流露出一点忧愁,一些忧郁。

      镇小学有很多从各个偏远村庄来寄宿读书的孩子,几乎每年级都有十多个寄宿生,反而是走读的学生比例要小些,课堂氛围其实和茶园村小学的差不多,只不过是人多了点。
      所以即使是插班生,陈然也不会羞涩胆怯,在课堂上有什么问题也会举手问老师。住宿了之后她学习更专心,成绩也总能保持在前四,老师甚至让她做了几年副班长。

      村镇生活简单,小学的时候大家很单纯,很容易就能交朋友。没见到陈焯松的日子,陈然暂时忘记了和他不开心的事,性格变得开朗了些,和寝室几个孩子玩得也很好。学习不错,集体生活没有矛盾,也很开心热闹。
      而且还有陈林这个小霸王在学校里相互照应着,在镇小读书那三年,倒是陈然以后想起来,觉得是学生时代最无忧无虑、最开心的时候了。
      陈林虽然很顽皮,时不时就要和别人打架,也不乐意带陈然一起玩;但时不时也会买点零食买点玩具会给她。鉴于这一点,陈然很勉强地原谅了陈林偶尔取笑她不带她玩这些事了。

      陈焯松到市区小学读书后的生活可就没有那么快乐了。
      到市区后他们家常常到大伯陈伟、小叔陈立家里去做客。
      陈伟是个做官的,老婆是市实验中学的老师,两夫妻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对孩子的教育看得很重,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谓经验丰富。他儿子陈天泽,也就是陈焯松的大表哥,已经考上了省城最好的985大学,时不时就拿个什么奖金的。
      陈伟夫妻建议要给陈焯松陈毓敏报些兴趣班、请家教。特别是陈毓敏的英语,现在已经落后城里同年级学生太多了。陈刚夫妻对当官的陈伟总有一种迷之崇拜,而且陈天泽确实是一表人才、气质不凡,便渐渐对两姐弟的教育重视起来了,不光是学校考核科目要补习,其他兴趣班拓展班像钢琴、小提琴、演讲、活动组织这样的课程,也给两姐弟报了好几项。
      所以搬家到市区后,陈焯松两姐弟大多时间不是在学校上课,就是在补习班上课。

      这样的学习强度,是在茶园村、镇小读书时比不了的,对两个小孩子来说也确实是很辛苦的。刚开始俩姐弟还有点不服气,抱怨太累了,但与每次考试都排在末游的屈辱对比,这点累显然还是比较好受的,故尔后期才心甘情愿去上补习课。

      陈焯松在茶园村时还有点呆萌呆萌的,到市小之后,或许是因为与班里人小鬼大、多才多艺的同学混熟了,或许是因为大伯大伯母时不时对他耳提面命、言传身教,或许是他参加的各种各样训练拓展班的作用,他在思想仿佛有了质的飞跃,自律自主,很是努力。
      他有时不自觉会对比茶园村和市区的人和事,想到陈然,想到他大表哥。他想:一定要变得更好更强,像大表哥那样,以后陈然有不会的事情,他就可以教给她保护她了。

      陈刚之前是有让他好好学习,但也没有多殷切期望他能排到前几名或者考名牌大学,陈焯松努力学习很大部分只是想和陈然保持同步调。但现在,他有点明白了好成绩可以带来什么,而且光是好成绩还是不够的,所以寒暑假时,他也会主动和班里的同学一起报一些活动课、拓展训练课。

      因为茶叶加工厂扩大和公司转型,头两年特别忙,陈刚夫妻只是清明回去扫一下墓,过年都在市区过。陈焯松是11岁夏天要读三年级时到城区的,现在已经是14岁秋天读六年级上学期了。
      三年时间,陈焯松有时感觉都要记不清陈然的样子了,只记得她的头发细细的,有点卷,她的眼睫毛很长,说话的样子很生动。他有点担心,怕真的会记不清陈然的样子,更怕陈然会忘了他,毕竟三年前走的时候没有好好和她告别,她又好像在生着他的气。
      便一有机会就和他爸爸妈妈说想回茶园村,因着他到市小读书后表现越来越好,从开始成绩平平到现在班级前几名,陈刚两夫妻也是一向惯着着他的,便答应他年底回茶园村过年。
      为此,陈焯松特意向他大伯母借了单反,希望回去可以和陈然合照一些照片。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四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