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较量
      大明,正德十二年,八月,甲辰,昌平
      夜,星子在不停闪烁,此时,街市上比不得平时热闹,已有些清静。只因当今天子正德帝朱厚照驾幸昌平,百姓大多闭门不出,街上倒多了些厂卫番子四处走动,可今夜却有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传来。
      已近戌时,自德胜门出了两个小内侍,看起来似有些畏缩,可一出来就不同了,打头出来的那个走起路来似龙行虎步,定睛一看,原是一青年人,剑眉星目,面冠如玉,气势逼人。待两人走到暗处,青年人低声问道:“江彬,事情安排的如何,可有瞒过行宫的人?”只见另一人拱起手道:“回皇上话,臣幸不辱命。言皇上过于劳累,免了明后日的朝会,现已请诸大臣回去歇着了,今夜也没有大臣当值。”正德道:“现在就去找大用的人,江彬,你替朕安排好。”
      一切似乎显得那么的不平静,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未来的事,又有谁知道呢?
      第二日,破晓时分,待城门一开,两匹快马便闯出了尚带着些许凉意的昌平,可也不只是两人,还有厂卫的人,一起往居庸关方向前行,一路上,虽经过不少繁华城镇,但也只敢买点吃食。唯恐晚了被行宫的人追上,毕竟这已是二出昌平
      一月前,
      那日,正德帝已离开昌平,可奈何途中便被发现。梁储,蒋冕,毛纪三位大学士前往追赶,可追至沙河时,正德已然到了居庸关,但居庸关守将张钦力阻正德,任正德如何叫嚣着出关,仍是紧闭城门,张钦更是仗剑坐于关门下,端的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更放话道:“有言开关者,斩。”事毕,正德被迫还宫。然,回宫不及两日,张钦即被调往白羊口巡视,守将也换成“八虎”之一的谷大用。
      此时,居庸关
      城门大开,谷大用在外迎接,口呼:“下官参见钦差大人,未曾迎接,还望大人见谅。”
      夜,静悄悄的,谷大用走入内室,看着在书桌前静思的帝王,“皇上,您,不该来,这是个是非之地。大明!就剩下您这一根独苗了,它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谷大用叹息道。
      屋子里静悄悄的,蓦然间,正德低沉的声音响起,“你不懂,朕自小就知道自己必须当皇帝,有时觉得不管朕有多胡闹,身后总有父皇,不,是先皇,来撑着。他常说的,便是让朕努力学帝王之道,为天下百姓谋福。后来,他病了,原来,皇帝也是会死的。教朕学语的是他,教朕学步的也是他,自襁褓之年一直到志学之年,他陪着朕一步一步走过,他,临走之前,都不忘说他对不起我,没有给我一个盛世大明。他让我做一个好皇帝,打理好这个江山。”一阵沉默,“那您为了先皇,更不该来。”谷大用急切道。“江山,打理不好了,东南的倭寇﹑东北的鞑子,西南的都掌蛮,大明早已危机四伏,朕却连朝堂的大臣都压不住!”
      [砰砰——]一阵捶桌声响起,“何谈打理江山!上书除弊兴国的大臣何其多,他们希望解海禁,他们希望强兵扬国威。可更多的,是希望朕墨守成规,谨奉祖制,那些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家族的利益!可这些人,连朕都压不住!唉——”“朕明日就去往宣府,传令,毋出京朝官。大用,下去吧!”正德无力的道了最后一句。
      [咯吱——]房门关了。可关的不只是房门,他的心,也关上了。
      京师,内阁,众大臣在此商议朝政,鸿胪寺卿道:“八百里加急——中旨到,跪,众臣接旨。”“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今巡幸宣府,现毋出京朝官,令,奏章条陈均移至宣府。钦此。”一大臣言 ,“杨阁老,现下该如何应对。”“老朽虽为帝师,此时,理当与众臣共进退,皇上素来耽于玩乐,不重公事,正德二年,始建豹房,是岁入住。正德七年,不遵祖制,边京互调。作下诸多出格之事。今,天子易装而出,不遵常例,就休怪我等不仁了”他那浑浊的老眼一闪而过的精光,无不预示着,天要变了。
      关外是一望无际的旷野,有着抬头可望得冷凝肃杀的天空,有着耳边传来的呼啸的冷冽寒风声,有着恍惚可闻蒙古鞑子粗野残忍的狞笑,孱弱百姓凄厉的□□,满眼陌生的环境似是在提醒着他,这里已是关外,是蒙古鞑子经常出没的地方,不再是那个牢笼般的紫禁城,亦不是熟悉的豹房,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方。正德来这,是为了见一个人,他平生的宿敌,那个做下无数的残忍之事的蒙古小王子:
      正德六年三月,小王子率五万犯河套,击败边军而去。十月,小王子率部六万犯陕西,夺人口牲畜万余。十二月,小王子率五万攻宣府,杀守备赵瑛、都指挥王继。正德七年五月,小王子率部犯大同,攻陷白羊口,守军难以抵挡,劫财物后离去。正德九年九月,小王子率五万攻宣府,破怀安、蔚州、纵横百里,肆意抢掠,无人可挡。将此时所谓的明朝名将打了个遍,未逢敌手。正德十年八月,小王子率大军十万,犯明之边境,连营过夜,达七十余里!未遇抵抗,而明军只坚壁清野,龟缩不出。以上非但不令正德害怕,反令他更加兴奋,令他想着与这个小王子一较高下。
      正德深知敌人就在自己身边,但他并不害怕,却还有着期待,期待着敌人的出现,期待着那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小王子出现。于是,他快马加鞭赶到边关防务重镇——宣府,正当他在宣府巡视了几天后才发现,这里竟十分太平,连一个蒙古人也不见踪影。于是他决定再一次出发,前往到真正的军事前线——阳和。
      几日后,大同总兵王勋收到一封与众不同的书信,信中提及让他好好驻守城池,安心练兵,落款很长——“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王勋对此感到极为奇怪,他虽读书不多,官员级别还是知道的,何时多了这么个官儿?后来才知道这官是皇帝大人自己。这时,边境将领们希冀正德能早日还宫,毕竟边防不稳,可朱厚照却打定主意,坚决不回,还令京师急调百万白银,用以迎敌
      一定要等到那个人,一定。他终于没有失望。那个人来了。此时却已是两月之后
      正德十二年,十月,
      边关急报:蒙古鞑靼小王子率五万进攻。
      得此消息后,王勋立刻急报皇帝,边境不稳,以防重蹈土木堡之变,希望他早点回宫,令他震惊的是:皇帝陛下告诉他,自己不走。非但不走,还指示王勋,必须立刻集结部队北上主动迎击鞑靼大军。王勋接到命令,只是苦笑,他自认这位不懂军事从未上过战场的皇帝根本是在瞎指挥,自己这么点兵力有可能都守不住,何谈主动进攻?他叹了口气,还是率部出发了,无法,王命难违,据说临走之时还预订了棺木,安排好了家眷,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可身在阳和的正德正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因为他盼望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了。当他听到小王子到来之时,当即下令王勋主动迎击,江彬叫喊道:“皇上,我们的兵力不足呀,臣亦是边军一员,兵法上行不通啊,恳求皇上收回成命,不要葬送了大明的江山啊”然而朱厚照并未理会他,而是继续下达军令:“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时春,率军驻守聚落堡、天城。延绥参将杭雄、副总兵朱峦、游击周政,率军驻守阳和、平虏、威武。以上部队务必于十日内集结完毕,随时听候调遣,此令!不至当斩”
      江彬顿时呆愣,此刻,那个可与他随意嬉闹的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稳镇定的大明皇者。之后,他发出低沉的声音:“都下去吧。”偌大军帐,只留他一人。只因在遇到那个人之前,他必须养精蓄锐,静而待之。
      百里之外,小王子似是感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于是他一反常态,舍弃了之前的计策,改向王勋的驻地前进,,他不知道的是,在那里,他将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知是天敌之间是否有气息的感应,此时的朱厚照却敏锐地感觉到了对手的变化,于是他当机立断调整部署: “即令,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时春,离开驻地,火速前往增援王勋。副总兵朱峦、游击周政即日启程,尾随鞑靼军,不得擅攻。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即刻动兵,驻守阳和,不得作战。”
      然后他闭上了双目,开始了漫长寂静的静默。江彬在旁,嘴中嘟囔着:“终归是兵力不足。”突然,看似静寐的正德却突然睁开双眸,一道光芒从中闪过,悄然笑道“不要急,现在,才刚刚开始。”
      百里外的王勋却感觉自己快要追随先帝了,因着他刚得知,小王子的大队人马已朝自己奔赴过来。可奈何兵力不足,自己的兵,连给人送菜都不够。就在此时,他突然得知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时春已率军前来增援。而小王子率军长途跋涉,认为找到了明军的主力,于是立即发动进攻。此时的王勋却十分勇猛,因着他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为了不让小王子看出破绽,一开始就竭尽全力,猛烈冲锋,当然,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自是为了迷惑了小王子,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甚至没有敢立刻发动进攻,因而给了王勋活命的时间。
      应州城外,五里寨,激战,围困王勋
      第二日,大雾。王勋趁浓雾大起之时进入应州城,可等到大雾散开,负责跟踪任务的副总兵朱峦,竟然超越了蒙古军,也进入应州城。明军非但没有被打垮,反而愈打愈多。于是,小王子,失去了耐心,开始集结部队,准备攻城。可城内的守军似乎比他们还要不耐烦,竟然主动出城发动进攻。因为,此时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时春率部赶到,小王子这才意识到:明军兵力不足。于是下令兵分二路,双面迎敌,分割包围。
      似是宿敌的气息传来,就在此时,朱厚照叫来了江彬。下令 “立刻集合军队,出征作战!”“朕之前已暗中命令张永、魏彬、张忠率军前来参战,此时已然到达。”江彬这才意识到,在那些日子里,他错过了什么,朱厚照站了起来,他身后的是大明疆域图,他一改往日满目的调笑之色,满目杀气,道:“出发!”
      正德十二年,十月,丁未,
      御驾亲征,自阳和出发,向应州挺进。此时正德,赶到了,正好看到王勋被包围,当机立断下令冲锋,一举打散蒙古军,蒙古兵开始溃退!三路大军就此会合。
      第二日.大雾笼罩,小王子列阵,布局,准备发动最后的冲击。雾,渐渐散去,明军,军容已肃,就在前方不远处等待着他。此时的正德却紧张,虽然自小向往金戈铁马,沙场征战,但当剽悍的蒙古骑兵真正出现时,那叫嚣声不绝于耳,刀锋反着冷然的光,战马的鼻息声,冷兵器的碰撞之声,他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便是战争。但他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是大明,是万千百姓,他是燕王朱棣的后代,是那个在天下安定时便戍边的王者,是那个敢以八百弱兵起兵靖难的王者,是那个五征蒙古打的蒙古闻风而散的王者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就弱了,朕只空有百万农夫而已,奈何,偌大王朝,仅边军与京军能用,但独木难支。这是他一直等待的时刻,他用力握紧手中的剑。横扫天下,纵横无敌!先祖都曾做到,朕为什么不可以?他拔出了佩剑,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呐喊:“冲锋!”战斗就此开始。战场上响起《秦风无衣》的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双方总计十万余人在应州城外反复厮杀,炮火轰鸣,刀枪闪着冷光,来回交战百余合,相持不下。而正德在战乱之中,他极力保持镇定,在阵中来回纵马狂奔,鼓舞士气。更是亲自斩杀一蒙古兵,他这一无畏的举动大大鼓舞了明军的士气,士兵们英勇奋战,向蒙古军发动了无数次潮水般的攻击。
      终于,小王子沉声喊道 “退兵!退兵!”
      残阳如血,大风卷起了黄色的帅旗,身后是精神亢奋的将士,这一刻无上的光华和荣耀,你知道,也只有你知道。举目四望,尽是破败之景,苍凉的风中夹杂着浓浓的血腥之气,那是战火的气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你未曾辜负这句话。
      无人记,你万军丛中,纵马驰奔,所向披靡!
      却只记,你豹房后宫,昏庸无道,荒淫无耻!
      京师,内阁,
      杨阁老面对众臣道:“胜了,亦无妨,实录非皇帝所写,亦非皇上能见,他不尊祖制,就别怪史官无情了!”
      后记
      《明实录》:“上复进兵,会天大风黑雾,昼晦,我军亦疲困,乃还复令勋及巡抚佥都御史胡王赞,以揵闻於朝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者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
      《鞑靼列传》“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
      (完)

  • 作者有话要说:  很感动的一段历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