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造人 ...

  •   这一日,女娲从周山下徒步而行,忽而见到了湖面上的倒影,不知为何地想了想,掐指算道,福灵心至,拿出了一块九天息壤,又拿出了一个宝葫芦。
      女娲用葫芦中的三光神水倒在了九天息壤上,就好像和稀泥一样,时而添点水,时而擦擦汗,少许的汗水也掺入了那泥土里,化作了烙印。
      女娲用两根拇指抹了抹,掐了掐泥偶的脖子,照着之前见过的模样,捏了起来。
      道已经明了,那汗水也不再流了,女娲见之前地上了有根枯藤,她拾其,点了点葫芦中的水,洒向了那些九天息壤,忽而便化作了泥偶,女娲看着那些泥偶,心中有些迷茫,自己的道途似乎还差那么临门一脚。
      三光神水属水,枯藤属木,那九天息壤属土,五行未满,何以称道。
      女娲口吐风息,朝那些泥偶吹去,那些风息之中,含有三昧真火,却也还却一样东西。
      此时,伏羲前来,见此,拿出了自己的伏羲琴。
      琴声响起,金戈之声,战音如雷,倒是取巧,圆了这五行。也因此,人族与伏羲结下了因果。
      五行已满,这造物已生,天地有感,功德鸿蒙,紫气东来,平地成圣。
      那四溢的功德之气,真正地将那五行造物圆满了起来,也因此,这五行造物之中,那有善事功德的总比那些没有的要健康长寿。
      “恭喜妹妹,成为了那与天同寿,与地共勉的圣人。”伏羲开心地说道。
      而女娲在成圣的那刻,看见了少许自家兄长的未来。
      “唉,时至命也。”女娲有些担心地看着这些造物和伏羲。
      “对了,妹妹也该为这些造物取名了!”伏羲不知道为什么女娲如此低迷,只好转移话题地说道。
      “我为圣人,奈何于天,天不仁,圣人不圣,既然如此,便唤其人吧!”女娲言道,天地有感。
      那人族得其名,跪拜于此,“人族见过圣母娘娘。”
      女娲与伏羲告别,正要往那九重天外,内混沌中,修道伴青灯。
      却见那第一个被自己创造出来的人,有些呆木,忽而明了那第一个人未曾受到枯藤的木息,有些愧疚,忽而右袖中的手指一指,那一丝木息涌入了那人身中,刹那,那人眼中清明。
      圣人之道,堪于天道,那木息虽渺小却也胜过那枯藤木息,也因此,其后嗣子孙,木德缠绕。
      五行人族,脱身于九天息壤,故而难以上天,死后会归于大地,只有那有恨有怨的,在大地之上漂泊无定;又得于三光神水,故而其向往日月星辰,向往光明;又得恩于伏羲金戈之声,因而与乐相合,又因功德之气弥补,一战一和,故而中庸。
      但因枯藤上木息缺少,所以大部分人族寿命不长,又因身为泥偶之身,于三昧真火之中锻造,故而怕火又尚火。
      如此五行人族,又为何能令道人成圣?
      那些藏于暗处偷窥那成圣之景的道人,有些不明白,其中尤其是那太清老君。
      老君想了一百年,未曾想明白,掐算了一百年又未曾想明白,不管不顾地又熬了一百年还是没想明白,当他放弃了,开始修行了,冥想冥思的时候,满脑子都是人族,就这样又过了几千年。
      这几千年又零几百年的,这人族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个,也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个。
      老君下山了,他从昆仑山下朝着人族之地周山而去。
      为了悟道,老君化作凡胎,朝着那周山一步一步地走去。
      不知道多少日,周山之地,有个女孩在那里嘻戏,绕着村门口的木柱子,哼着歌谣,玩闹,不知道转地是不是有点晕,竟然转到了一个老人身上,竟然把他撞倒了。
      女孩有些头晕,捂着脑袋看去,定睛一看,急忙说道:“老人家,你没事吧!”
      “唉哟,你这小妮子怎么粗鲁。”女孩扶着老人家,听着老人揉着腰道。
      “对不住,对不住,”女孩歉意地看着那老人家,“我扶您到屋子里休息一下吧。”
      老人家点了点头,女孩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人家见那女孩这么小心倒是笑了出来,“你这小妮子,这么小心干什么!”
      女孩看着路,小心地说道,“我怕您再磕着碰着。”
      “看你这样,我就不跟你阿爹阿娘说了。”
      女孩一高兴,差点又把老人家给摔着。女孩拍了拍胸,“还好,还好。”
      老人家又笑了起来,“你这小妮子还真是有趣地很。”
      这说着走着便也走到了,女孩家门口,听道了老人家的话,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子走了出来,“什么有趣的很啊?”
      这刚一出来,就见女孩扶着老人家,“唉哟,这是怎么了?姮娥,你还不赶紧把老人家扶进来。”
      “知道了,我这不是正在做吗!”姮娥吐了吐舌头。
      老人家见此,不由地笑地更欢了。
      姮娥倒了碗水,递给了老人家。
      “怎么回事?”女子问道。
      姮娥见自己再也躲不过去,便实话实说。
      女子一听,揪着姮娥的耳朵,令姮娥直呼‘阿娘,阿娘。’
      老人家见着女子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忽而有丝道意一闪而过,却也始终抓不住,悟不透。
      老人家继续看下去。
      “老人家,对不住,是我没把孩子教好,让您受苦了!”
      老人家一听那‘教’字,身形有些不稳,有些激动。
      “老人家,您没事吧!”姮娥看见那老人家怪怪的,有些担心。
      “没事,没事,咳咳,”老人家按下那刻激动的心。
      听道了咳嗽声,姮娥急忙地上前拍了拍背,疏通疏通气。
      “姮娥阿娘,你说教,要怎么教?”老人家急忙地问道。
      “自然要教其做人的道理了?”女子疑惑地问道。
      “道理,道理,教人道理,”老人家嘴里反复地说道。
      有些迷障了。
      姮娥总觉得老人家说的‘道理’似乎跟阿娘的道理不一样。
      说着说着,那老人家晃头晃脑地走了出去。
      “阿娘,我去看看。”姮娥见到那老人家如此,有些诧异,急忙跟了过去。
      “小心点。”姮娥的娘亲说道。
      “知道啦,”姮娥急急忙忙地跟了过去,跑过了村庄,走进了森林,却也怎么也找不到,无功而返。
      殊不知,那老人家一入森林,化作本相,驾云到了那昆仑山中,闭门悟道,忽而一日,老君来到周山,姮娥的村庄之上,讲道,顿时人族村庄人满为患,许多周围的小村庄的人也随之过去听道。
      姮娥也在那里,只可惜神魂驽钝的姮娥并没有明白,只是觉得讲道好熟悉。
      跟姮娥一般没有听懂的人许许多多,于是慢慢地,也就没有人了,老君叹气,“今日,贫道讲道已毕,立于一碑,以待后人。”
      老君说完留下一个石碑,便走了,回到了昆仑山,开始证道。
      “吾太清老君,创立一教,名之人教,教其道,授其理,吾当人教教主。人教立。”
      话毕,紫气东来,功德圆满。
      三清本一体,那玉清上清受其气机牵引,也分别立下了阐明天道的阐教,截取生机的截教。
      话说那九重天上,见太清立教,女娲忽而睁眼,忽而闭眼,刹那之间,仿佛只是参道,未曾分过心。
      与此同时,西方之地,有两道人,也学之,若是分立,只怕功德未满但因其二人同心,共立一教,功德而至,又下大宏愿,二圣共出。
      自此洪荒各处,那些未曾得道的人,不知谋划着什么。
      而姮娥只是看见那些光,问自己阿娘,“那是什么,好漂亮啊!”
      但是,也因此,洪荒诸圣纪元也已经来临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