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后记 ...
-
真正开始着手写一部小说的时候才深觉自己文笔匮乏,对于自己第一部可以算是中长篇的小说,我在其中有过期待,更多的是失望,心境变化种种,皆不可寻。
很抱歉的是刚开始抱着一定要轻松些,纯粹是倾诉的念头,但是还是不能避免那些自认为阴暗晦涩的情绪。还因为在写的过程中,发生了其他的一些事,我越写越丧,在最一开始,只是想写青梅竹马的故事,但是在过程中,自己好像也没有再有办法接受这样的情感,甚至在陈彻这个人物出现时,我觉得陈彻和高轶更般配些。
最后的末尾时我尝试把周明达和高轶凑在一起,但是以高轶的个性,她好像不会和任何人在一起也不会相信任何人。这让我觉得挫败,小说或许应该是在文中创造出新的人物,让他们活过来,然后自己选择。但我不可避免的要把自己代入进去,只要自己遇上什么糟糕的事,就会把那种情绪加诸于人物上。
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部真正可以算得上完结的小说,写的很不好,期望之后可以修改,但是怎么修改呢?
还是继续写下去吧,或许文笔也能天道酬勤,可以越变越好。怎么办呢?在这样的情绪里不可自拔,注定不能脱离。
到最后,我写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个结尾怎么跟《小团圆》有点情节上的相似呢?我安排高母最后永远的杳无音信,其实在之前的章节中也可窥见,她在生活中生气,不过是因为对现状的绝望,她的父亲的离去成了压在骆驼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总之彻底压垮了她。
陈彻消失的突然,事实上是我遇见了太多这样的人,相遇的时候总觉得眼前一亮,以为可以相交相知,事实上却是最后往往结束的莫名其妙,让人摸不清头脑。
周明达和高轶,我怎么也没有办法让他们合情合理的在一起,他们之间从小时的家庭开始好像就没有办法在一起。高轶是一个性格敏感的人,更倾向于把情绪内在消化,自己吞咽自己的快乐。但周明达的成长环境不同,父母的性格决定了他想法要比较单纯一些,甚至有些不沾世事的感觉,这也是他没有办法对陈彻的事有太多情绪的原因。
而高轶和萧鹤,她们是友谊,但人在不停的变化友谊或许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段,两人在未来会不断的改变,变得无法理解对方,最终只能通过对从前的眷恋来勉强维持关系。
但我不认为这样的结局是悲剧。高轶最后的性格形成注定了她享受孤独的感觉,是这样的。
之后大概还会修改的。不过想先把自己一年前的人间事这个坑填完,再改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