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康乃馨的凋落(十一) ...
-
第十一章 康乃馨的凋落(十一)
“等等,艾迪!!”
“恩人,等一下!”
看到“救命恩人”转身走了,张文和吴石急忙的想站起身追过去,可是艾迪的拳头可不是“纸老虎”,他们一动浑身就像被拆开了一样痛疼。
也不是张文和吴石“娇弱”忍受不了痛,毕竟两人勉强也算是一方地盘学生的“老大”,揍人和被揍已经是家常便饭,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艾迪揍过的地方就是疼的将要到达自身所能忍受的痛感限度,也没有过了这个度,要是过了这个度,不管后果如何,张文他们是一定要去医院的,就算再混,基本常识还是知道的。
起身不能,无奈的张文两人只能躺在地上用余光看着艾迪冷酷无情离去的背影,艾迪在他们充满感情的呼唤下连脚步都没有停一下。
也许有着同病相怜的情绪,一向和张文要不打架要不吵架的吴石难得的对着张文没有任何敌意和讽刺
,“真是比老子还拽啊!”
张文却没有任何同病相怜的感觉,听到吴石的话,直接怼回去,“老子?!你算个毛的老子,人家有资格有实力拽,你呢?顶多算是个小瘪三在一群连小瘪三都不如的学生中耀武扬威。”
吴石听着张文直接明着嘲讽的话,双目怒瞪,刚想起身和张文再来一场,可是惨痛的现实却让吴石不得不躺在地上和张文进行女生似的小气吧唧的“互怼”。
可惜,在嘴皮功夫上吴石实在怼不过张文,恨得吴石眼珠子使劲瞪着万里无云的天空,想象着用目光射线杀死张文。
在一段时间的沉默过后,吴石突然非常严肃的说:“张文,这次确实是我们这边不对。回去后,我会直接把张思踢了,过几天我会拎着他向你们负荆请罪的,到时候只要不致残、留他一命,随便杨起收拾他。”
张思就是那个拿刀差点捅死杨起的男生。
说到这件事,张文就恨不得拿起枪崩了那个张思和罪魁祸首——吴石,张文冷笑一声,咬牙切齿的低声吼:“你TMD还有脸提这件事,我告诉你,这事你也脱不了关系,要不是你允许让他们随身带刀子,你那群狗腿子哪有那个熊胆子带刀。我告诉你,吴石,这事没完,那个混蛋可是差点杀了人!!”
被张文一顿吼骂,吴石没有和平时一样反击回去反而脸上带着满满的愧疚和后悔。
张文没说错,这事确实也有自己责任,不,应该说自己就是罪魁祸首,自己差点毁了两个人!
在吴石痛苦的自责的时候,感觉到身体好多了的张文站起身,随意一瞥,角落里的女生早已经逃跑了,又看了看躺在地上揪着自己头发满面痛苦的吴石,垂下了眼帘。
其实这一切的根源就是那一群八婆,俗话说最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敌人,张文知道吴石对于女生的态度和自己差不多,嫌弃且远离,要不是那群八婆做得太过分,吴石也不会追着她们到这个地方从而碰到自己。
况且……
张文右手微微颤抖着,左手使劲按上去也制止不了右手不由自主的颤抖,那种灵魂深处的颤抖。
只有经历过死亡和亲身处地的目睹过死亡场景的人才会真正的对死亡抱有敬畏和恐惧心理。
“我知道你的意思。只要你确实做到了你刚才说的话,你和那个人负荆请罪且在不危及生命和影响到生活的情况下随意让我们处置,我们就不会再谈及‘这件事’,至于原不原谅你们?只有杨起有那个资格。”
说完后不再看吴石,招呼着自己的伙伴就要转身走。
“谢谢。”
低低的声音带着由衷的谢意传入张文的耳朵里,张文脚步一顿,但没有说什么又迈开了脚步。
“差点杀死人”这件事对于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学生实在是一个堪称毁天灭地的刺激,无论是从自身良心所受的谴责和精神所带来的打击,还是被别人知道后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影响,有时候人不是承受能力差,而是活生生被周围环境逼死的。
就光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就会让张思受到长时间的折磨了,甚至这种影响会是终生的。
没有哪个有良知的人能够承受起“杀人”所带来的后果。
……
在伊薇焦急的期盼和忐忑下,上课铃终于打响了。
从来没有像这一刻感觉上课铃是那么的优美和动听,伊薇几乎是热泪盈眶的拉着微笑着的安景走进了教室自己坐的位子。
至于教室里那些或明或暗包含着各种情绪的目光,伊薇虽然还有点不好意思但也不像以前那样感觉天要塌了一样,任何人在经历过课间那种“目光洗礼”都会感觉只不过是一个教室的目光而已,根本就和冬天里的苍蝇一样,随便挥挥手就没有了。
被伊薇拉到教室里的安景瞥见作为全班目光“聚集中心”和悄悄话“主要对象”的伊薇没有像往常一样使劲的低着头,一副受到伤害想要把头埋入沙子中的鸵鸟状,虽然脸还是红红着但是却从桌洞里拿出了书本看着上节课学的内容,看起来有着莫名其妙的淡定和自如。
安景脸上微笑加深了些,也和伊薇一样拿出书学着上节课的内容。
永远比正式上课铃早的数学老师一进门就看到了在说着悄悄活或者做着其他学习以外事的大多数学生中唯二的两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数学老师暗暗点了点头,虽然伊薇数学不管怎么样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的差,但是看来人家确实努力,只能说学习方法不对,看来以后需要多多和伊薇谈谈心,尽早找出适合她的数学法子,还有那个艾迪怎么就不像他姐姐这样听话努力呢。
有时候,比起“聪明但懒惰”的学生,老师更喜欢“笨拙但勤奋”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