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二十章 ...

  •   到谨行殿的时候,骆旗和韩鹰已经在殿门外等着了。骆伯琰进了殿内之后招了招手让他们进来,让人赐了座奉了茶之后便将所有宫女太监屏退,只留他们三人。
      骆伯琰坐在龙椅上端着茶问他们:“现在,朝中的官员的把柄你们基本上都有了。他们摸不准朕的脾气,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我们要趁这个时间好好清理一下朝堂了,最先下手就是那几个在朝中有地位的老臣。旗,你这几日先去找找他们,劝他们自己上奏告老还乡。如果他们不同意的话,你用恐吓也好,威胁也罢,将他们弄走。”齐扬笑眯眯地问她,如果还不同意呢,骆旗瞥了一眼他说道:“你以为所有人都像你一样没脑子吗。”随后就领了命。
      骆伯琰眯了眯眼继续说道:“鹰,你呢,接下来就是收一收其他人的权力,尤其是兵权。然后加强训练。你安插在各地的那些队伍更要加强训练,继续监视好他们队伍的情况,随时做好准备”
      突然,骆伯琰想到一事,皱着眉头问着其他三人:“你们觉得现在朝中有多少人是可用之才?”其他人一听此语皆是一愣。
      没错,偌大的朝廷,庞大的官员数量,他们竟然找不到可用之才来顶替那些即将被撤的贪官污吏。
      骆伯琰继续说道:“朕想着,必须要将朝中的官员肃清之后,才能对地方下手整治。可是我们毕竟势单力薄,在朝中也并没有多少人才。对了,旗,当时与你一起揭发骆伯椋的人在朝中吗?”骆旗摇了摇头:“这些人也可以算是耿直廉洁,只是一直备受压抑,被其他官员压制在各地小镇。微臣当初想过要召集他们入朝,不过都被那些人制止。不过,陛下既然想让他们入朝为官,一道旨意便能招来,不过其他大臣或许会有微词。”骆伯琰点了点头。
      齐扬突然插话:“陛下,我能说句话吗?”骆伯琰看了看他少有的严肃,点了点头,“之所以朝中无人,其实原因很简单。我朝选官都是由各地推荐孝廉之人,然后朝中大臣预览筛选后上报陛下您的,故而很难有忠贞之士,反而大多都是那些大臣的帮凶。如果您想要选清正廉明之官,必须要改变制度。”骆伯琰听着他的话,思索了半天,随后眼睛一亮问他是否有对策,齐扬愣了愣然后摇了摇头,骆伯琰又转头看向另外两人,都是摇头,骆伯琰眼神一暗,又继续思考。
      突然,骆旗大叫一声“有了,陛下,现在的制度是我朝传承下来的,只一味注重品质,并没有注重学识,所以大多数的官员品德虽好,但能力不足。既然这样,我们可以转变为考察学识与能力。从地方开始,在同一时间召集学子,分发题目让其作答,然后将卷子收上来,交由大学士们判再定名次。而这些地方的胜者,还可以在另一时间集聚京都。再次测试,由您亲自判他们写的题目,再最后定胜负。胜者可以为官,负的人还可以在来年继续参加。这样的话,一是激励了读书人,二呢,还可以提高朝中官员的质量,您看如何?”
      骆伯琰想了想之后,直说妙哉妙哉。骆伯琰将这个制度定名为科举制,并且将科举制内容也稍加完善:
      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以及殿试。
      每年八月在各州举行乡试。主考官由皇帝亲自委派。考后发布榜单,榜单第一名为解元,第二名为亚元,第三、四、五名为经魁,第六名为亚魁,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考中举人的考生以及太学的学生可以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时间定在春季。会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亲自任命正、副总裁,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而乡试和会试的内容则是以墨义、贴经、策问、诗赋为主。
      墨义即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
      贴经是由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
      策问则是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
      诗赋即令考生书杂文两篇,一诗一赋。
      等会试过后,再举行殿试。由皇帝在太和殿内,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再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则为探花;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一甲三名可由皇帝钦点后再入朝为官。
      进士名单用黄纸书写贴于城墙之上,昭显荣耀。殿试之后,状元赐红袍,榜眼赐蓝袍,探花赐绿袍,再赐帽冠,红花,着三人各坐枣红大马并行于街。另状元原乡赐匾额一块,以章殊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