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七章 ...

  •   第二天,晓真就着人搬了一张西洋餐桌来。沈公馆的餐厅里原是屏风隔开的两张八仙桌,沈家老爷太太还在的时候,屏风外间是沈老爷带着照松照石两个儿子一张桌上吃饭,里间则是沈太太带着照泉和静娴。如今撤了屏风换了西洋餐桌,一大家子坐在一处。静娴坐在上首,一边是照石和莲舟,另一边是浣竹和晓真。莲舟和浣竹要叫正海来一处坐着,照石想起大嫂的话,冲两个孩子摆了摆手。晓真果真坐立不安,一会儿给静娴布菜,一会儿给浣竹盛汤。静娴笑:“你快好好坐着罢,自己饭没吃两口,还怕别人没吃饱。”晓真低头笑着:“这可怎么好意思。”照石劝她“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这是咱们家的新文化运动。”晓真瞪着眼睛问:“什么运动?是什么意思?”照石认真地解释:“就是提倡新的生活方式,比如,阶级平等,男女平等,读白话文这样的。”晓真有些疑惑:“平等?怎么个平等法?白话文是什么?”照石指指餐厅里原来放屏风的地方说:“撤掉屏风,男女在一桌上吃饭,就是男女平等,你跟大嫂也在一桌上吃饭,这就是阶级平等啊。白话文嘛,就是文章不讲究押韵,对仗,要言之有物。”

      晓真听的入迷,接着问:“还有什么?”静娴在旁边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哪有这些话说。”两人立即闭嘴,低头扒拉着碗里的饭。

      莲舟把碗里的胡萝卜都挑出来丢在桌上不肯吃,照石夹起来要替他吃掉——大嫂教过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因此掉在桌上的饭粒都会夹起来吃掉,不肯浪费。静娴用眼神制止了他,看着莲舟说:“莲舟乖,把胡萝卜吃了,吃胡萝卜有力气,长的快。”莲舟撅着嘴,“娘,我不吃胡萝卜。”照石要替莲舟说情,看着大嫂脸色严肃起来,没敢多说话,就听大嫂说:“照石,你小时候不吃冬瓜的毛病是怎样治好的?”照石脸红了,“大嫂,莲舟还小。”静娴并不接话茬,照石只好站起来,去厨房拿了碟子,把菜里的胡萝卜都盛出来放在莲舟面前说“都吃了,不吃完不许走。”莲舟自从来到沈家,静娴对他百般宠爱,哪见过这个阵仗,眼泪扑簇簇地往下掉,先是低声啜泣,接着就嚎啕大哭起来。照石有些为难地看着大嫂,静娴却不为所动“哭也没用,不吃完不许走,坐着不吃就跪着,吃完了再起来。”说完放下筷子就离开餐厅,浣竹和晓真见静娴动了气,也悄悄地溜走。照石无奈,只得把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莲舟抱起来,让他跪在椅子上看着眼前的一碟子胡萝卜。

      照石敲了门去见静娴,大嫂问他:“来给莲舟求情?”照石笑了“不是,莲舟已经把胡萝卜都吃了,跟浣竹玩去了。”静娴点头“莲舟这孩子,可聪明着呢,最能就坡下驴。哪像你小时候那死倔的脾气,在餐厅里跪一天,三顿饭不吃都不肯碰那一碟冬瓜。你要能像他一样,早吃一口,少受多少罪。”照石陪笑:”那不也让大嫂治好了毛病吗?“说完,把一份报纸递给静娴,“大嫂,今天的报纸,您看了吗?”静娴点了点头。

      “北平的学生已经闹起来,上海的学生也要罢课了。这些天不太平,让正海和浣竹在家呆两天,别去上学了。”静娴站起身来,去书桌上拿了一张邀请函给照石看。“国民大会商界代表?”“是啊,工商联合会发来的。”照石看起来很兴奋“大嫂,你一定要去啊。现在大家都号召抵制日货。日货对国货冲击最大的就是洋布,这也是咱们家的大事呢。”静娴叹口气,“国家大事,我一个妇道人家也看不明白。但你说起洋布,我却不这么想。日本人机器先进,织出的洋布又好又便宜,咱们要是不能织出更好的布,只一味抵制又有什么用呢?老百姓挣的都是血汗钱,凭什么不让人家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呢?”

      果真如照石所说,各地的学生运动都闹起来,上海也越来越不太平。国民大会如期召开,孙管家担心静娴一个女人去参加那样的大会不安全,主动替她前去。没想到在大会上碰到了照石——他是作为学界代表来参会的,而且还代表上海的中学生发了言。孙管家急匆匆地在人群里找到照石,紧张的脸上的皱纹都拧在了一起“我的二爷,您胆子也太大了!瞒着家里来开这样的会,还敢发言鼓动学生罢课,这要是让大奶奶知道了那还了得?”照石笑笑“我也不是故意瞒着家里啊,今天若是我大嫂来开会,这会儿也看见我啦。我又没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再说,您这不是也来开会了吗?”两人正说着,会场突然一阵骚乱,军警包围了现场,与会人员群情激奋,冲突起来。孙管家怕照石受伤,死死地把他护在怀里。

      结果照石拼命挣脱,跳上了主席台,大声地说:“各位军爷,我知道你们也是职责所在,并非不爱国,那么就请暂时放过与会的国民。各位市民们,工友们,学友们!咱们都是一家人,莫要互相为难。不如各自回去,在各自事业上为救国添力气。”为首的军官在台下答道:“这位小哥说的对,我们职责所在,不好交差,也请大家不要为难我们,各自散了吧。”

      人群渐渐散去,照石跟各位学界代表通了气,约定三天后继续集会组织□□,接着才去寻着孙管家一同回去了。孙管家一路上仍然不停嘴的叨叨“二爷呀,你这个样子太危险啦,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好啊?我可跟你讲啊,我回去是要告诉大奶奶的,可不能替你瞒着这样的事。”照石根本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他倒想起另一件事,神神秘秘地问:“孙管家,今天开会的商界代表你都认识吗?”孙管家没注意到他在转移话题,顺着他的话答:“认识的呀,我跟了老爷这么多年,上海工商联合会的人,我哪一家不认识。”照石若有所思,“认识就好,过两天啊,可能有个好消息。”孙管家被他弄的云里雾里“啥好消息,二爷说来听听。”照石神秘地说“这是预感,不过我说了不算,得讨大嫂的示下。”

      孙管家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虽然在路上没少吓唬照石,但回去却没告诉静娴在会场碰到二爷的事。他知道大奶奶对这个小叔子一向管教甚严,既然当天没出什么事,就不打算多生事端了。谁知,照石心里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跟大嫂商量,自己去坦承了参加国民大会的事情。结果他还是低估了大嫂对这件事的反应。

      他刚说完在国民大会上碰到孙管家,大嫂的脸就沉下来。照石坐不住了,站起来说,“大嫂,我如今也长了几岁年纪了,您上次不还说我也是有妥当主意的人。我看您之前也张罗作为商界代表的事,想着您并不反对,就自己拿了主意去了。”静娴面沉如水,没有一丝表情。照石见大嫂不说话,心里有点慌,定了定神接着说:“前些日子,跟大嫂提过请大嫂认了正海做义子的事,如今我倒想了个办法。昨天在会上见到孙管家,看他在商会那些人中倒是进退得宜,我细问了问,他到对这些人和事都很熟悉。不如大嫂委了他做商行的襄理,生意上也有个可靠的帮手,他也不必在家里帮忙,大家彼此面上都好看,正海的事情,也没什么顾忌了。”静娴冷笑了一声“二爷果真拿的了大主意,孙管家替你瞒了私自出去开国民大会的事,你就舍给他这么大一个恩典。以后这家里的事,也不用我,倒是你拿主意好了”照石听大嫂说了这么重的话,也吓到了,赶紧解释:“大嫂您误会了,我并没有求孙管家帮我瞒着这事情,还笑他大惊小怪,说您既然委托他去开会,对这个事情必是不反对的。您去问问孙管家,他都不知道我跟您提正海的事情。”

      孙管家来了,静娴问了几句话就知道照石并没说假话,心里正暗自懊悔错怪了照石。孙管家却又犹犹豫豫地说:“大奶奶,还有一件事,我觉得也得告诉您,瞒着不合适。”静娴自然让他细细说来,孙管家有些不好意思“能不能请二爷回避一下。”照石退至门外,也并不敢回自己房间,只在外面守着。孙管家见照石出去,才跟静娴讲了照石在国民大会发言和维持秩序的事,又说他听见几个学生代表还约着要再组织集会。

      静娴气的手抖,吩咐孙管家“带二爷去祠堂,让他有话跟祖宗说!”照石和孙管家都吓了一跳,觉得无论如何这也不是要动家法的事情。但两人看静娴动了气,并不敢再多说什么,跟在静娴后面去了紫藤花架旁边那三间老屋里的沈家祠堂。

      照石跪在祠堂里,委屈的掉了眼泪。静娴依旧沉着脸,孙管家在一边无可奈何,不知该劝哪一位。三个人静静地看着一柱香渐渐燃尽,青烟袅袅地散在古旧的空间里,静娴才静静地问:“照石,是不是觉得大嫂委屈你了?”照石还在低头啜泣,小声说:“大嫂教训的是,照石不敢委屈。”静娴转头问孙管家“您跟二爷说说,为什么告诉我他在会上讲话和过两天还要集会的事情。”孙管家小心翼翼地说:“我就是觉得这是危险的事情,万一那样的冲突控制不住,那肯定是枪打出头鸟。二爷,还是我那天说的,您可不能有什么三长两短啊,大奶奶顾着这份家业已经不易,您要是出了事,让他指望谁去?”孙管家说中了静娴的心事,她也滴下泪来,“照石,我原以为你大了,该懂事了。可你竟然做这么鲁莽的事,一来让我担心,二来让孙管家左右为难。他告诉我,怕我责罚你,不告诉我,又怕你继续冒险。他天天为了家里的事情奔波劳碌,倒有一半的心都要悬在你身上。”

      照石心里仍然认为他所做的事情是国家大义,但又不忍心让教养他照顾他的大嫂和孙管家忧心,只能低头认错。静娴命他在祠堂思过,跪够三炷香再回房去,并且让他最近一段时间都呆在家里,不许出门。

      尽管照石受了教训,大嫂却按照他的意见请孙管家去商行当了襄理,并着手安排认正海当义子的事情。照石苦笑着跟正海说:“你这个好事情,可是我在祠堂跪了三炷香才换来的,将来可得报答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