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七章 议郎 ...
-
冬去春来,很快,曹媛已经在谯县待了一年了。她这一年里把主要心思都放在了练武上。自那天曹仁开口后,她便正式开始了习武,但现在还在扎马步打基础……想来至少还要几个月才能练别的。
不过她父亲曹操最近倒是闲得很,每天写写字读读书,还有空考校她的功课,说落下了就不许再习武了,弄得曹媛每天都对着一堆竹简,想更快把改良的纸弄出来了。
其实东汉是有纸的,还是一个宦官,蔡伦发明的。然而,这种纸完全不能和现代经历各种工业改良的、又便宜又美观的白纸相比较。不仅造价高,也易撕破。所以现在普世的典籍、尤其是古籍,都还是竹简。
不然为什么蔡琰逃亡的时候只拿了自己家中的藏书却因为行李太重被匈奴人追上?因为她拿的是竹简,而不是纸质书啊。
那现在的纸岂不是毫无意义?也不是,虽然不好用,但也总比以前用的帛、娟之类的便宜。而且用纸记载,使得阅读方便了很多。
竹简不易腐烂,但穿在它上面的麻绳却需要定期更换,不然就会被虫蛀。所以如果不小心忘记更换绳子,那竹简坏了就很难整理,更别说这时候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整理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纸就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了,轻简又方便。
曹媛愤愤地磨着刻刀,决定回去就着手改良纸张。
在竹简上刻字真是太考验她的耐心了……
言归正传,曹操不着急大概是知道他迟早都会起复了,毕竟张让赵忠也都算曹腾的后辈,不会让曹操就这么待着,说不定为了补偿曹操,还会给他更大的官。
果然,第二年曹操便被征召回洛阳做议郎了。(1)
议郎倒是个轻贵的职位,对于想要一展抱负、和宦官划清界限的曹操而言,这真是个好机会。
于是带着曹媛曹昂回到洛阳的曹操没安分几天,就上书为窦武陈蕃宁不平了。
曹媛和谯县认识的几个小伙伴打完招呼就被着急的曹操打包走了,还不明白他怎么这么急,没想到曹操旧事重提,直接一巴掌打到宦官派的脸上了。
窦武陈蕃这两人,可让宦官恨得牙痒痒。窦武是一力扶持当今圣上登上皇位的,因此官拜大将军,但窦武并不满足于此。
出身世家的人大概从东汉以来就一直想铲除宦官,窦武作为窦家的人,大概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和陈蕃开始了一番密谋。
但和他的后辈何进犯了同样的错误,太过犹豫不决,以至于错失先机,被宦官反杀。而他的合作者陈蕃比他还不如,又没有兵,在第三次党锢中被下狱,其余的尹勋、刘瑜、冯述、李膺、刘猛、杜密、朱寓、荀翌、陈寔等人也被牵连,荀氏六龙均受党锢之祸,荀爽远走。
在曹媛看来,窦武也算是个蠢货了。先是任命了几个出名的、曾受党锢的名士,摆出了一幅和宦官不死不休的架势,却在动手之前抓了宦官又不杀,犹豫之间不好好保密,被人看了奏章,告密。
结果曹节挟持皇帝和窦太后,让王甫先发制人,结果窦武仓促行事,最终落败。
真是好谋无决之人。按理说窦武既是世家子,又是外戚,还是大将军,简直权倾朝野,甚至还对当时十二岁的皇帝有扶持的功劳。然而,这么一手好牌硬生生让他打个稀巴烂,还连累了其他的名士,甚至让后怕的宦官发动了最严重的第三次党锢,整整十几年世家子在宦官面前都难抬起头来。
那为什么当朝名士都对他推崇备至,甚至不怕激怒皇帝,一遍一遍的上书呢?曹媛看着曹操的举动,知道他的目的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
曹操只是想摆脱宦官之后在他身上刻下的丑恶影响,但士族这么做不过是为了利益罢了。
说白了,皇帝近臣的位置,也就那么几个,宦官有权了,世家就没权了,哦,还有外戚。但外戚也就一朝得势,宦官却如跗骨之蛆,让人不得安宁。
因为宦官没根,所以先天就依赖皇权;而世家盘综复杂,牵扯到的事情多,却不是完全忠于皇帝的。
就说东汉末年的人祸,脏水都泼到宦官身上了,但世家就没做过剥削的事吗?开玩笑。黄巾军起义打的什么大旗,不用说了吧?
袁术年少有个诨号“路中悍鬼袁长水”。长水是他当时的官职:长水校尉。可笑的是他发现这样名声不好,便逐渐收敛,竟凭出身也吸引到一些人,可与袁绍争。
他人也是十分奢侈,据说称帝以后疯狂搜刮财产,完全不理什么民生,全凭自己爽了,结果也可以看见。
窥一斑而见全豹,毕竟,不是所有世家子弟都像荀氏、陈氏、李氏一样以书传家,能明智知理的。
世家讨厌宦官,说白了也是利益之间的需求。而清流必须和宦官撇开关系,也是潜规则了。曹媛想到这里,皱了下眉头。这种儒家的为名声累是她最讨厌的,总觉着弥漫着一种腐朽气息。规矩?规矩,其实是掌握在权力高的人的手心里的。
世家总说皇帝做什么事会和民心不符,然而市井百姓哪会知道天家发生了什么?这里的民心,恐怕说的是他们自己吧。
其实曹媛挺同情今上的,他在继承皇位之前,也是个山野的穷小子,因此养成了贪财的性格。在世家看来,他重用宦官,而不重用士子,便是昏聩的表现。但在皇帝看来,一边是任劳任怨给你攒钱特别好用的狗,一边是成天在你耳边喋喋不休甚至越过你想要处理你的狗的老夫子,那边更重要呢?
当然是狗重要啊。
皇帝又凭什么被世家骑在头上呢?
汉初布衣将相很多,满朝没几个根基扎实的,于是大家都不争;然后刘秀复朝的时候,带的云台二十八将,可没一个是贫民。
那以后的、才能和功绩都不如刘秀的皇帝,如果不提拔宦官,可不就要被世家牵着鼻子走吗?
曹媛暗想。
她父亲这封奏折除了好名声以外,什么都不会改变。但其他的也没用,所以有好名声,就足够了。
注:(1)官名。郎官的一种。秦置。西汉沿置,属于光禄勋,秩为比六百石,与中郎相同,高于侍郎、郎中。议郎职为顾问应对,毋须轮流当值,充当守卫门户等工作。东汉时一般郎官均受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管辖,议郎例外。其官秩也提高到六百石,并得参预朝政。(百度百科)
(2)文中推论仅为个人看点,其实把自己带入皇帝的话,灵帝在宦官这方面是没什么问题的,就像我说的,皇帝会喜欢有人骑在他头上吗?不会的。说白了,世家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受十分大的殊荣,然而却忘了——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