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过了几天,陈二哥终于空了下来,带着陈尧去了老苏家。
也是这几天陈尧和张嫂建立了深厚“友谊”——张嫂已经帮她卖出了5床被子了,陈尧已经赚了110元,至于张嫂怎么买的,买的什么价钱,陈尧也没问。
有着张嫂的打掩护和保证,陈尧上午才能留2个小时的时间出来和陈二哥去老苏家。
其实陈尧原本也想请假的,后来还是怕传到陈大嫂的耳中,最后再被整个家里人扒着问为什么不去,也没见你回来之类的话。也不是危言耸听,刚穿过来那会,陈尧也曾经出陈家几个小时,回来之后,先是被陈芳陈芬问,之后又被陈父陈母问。陈尧自此也不敢冒冒失失的做事。
“也不知道你为啥一定要去老苏家,要什么东西我给你带不就成了?”陈二哥到底还是有些不愿,“要是咱爸知道我带你去那,一定要打我”
“不会的,我又不告诉他”陈尧向陈二哥保证道,“不过你是怎么找到什么老苏家。”
“实话和你说,我是跟着咱爸去的”陈二哥一脸自得,“那会家里粮食也不够,我看他老是趁着放假的时候,拎着米不知道去哪,所以就跟着他去的。”
陈尧以为陈二哥会炫耀起自己“混迹江湖的故事”,所以才露出这样的表情。不过也没想到一向反对倒卖这些事的陈父居然也做过。
“我和你说,我原本也以为老苏家,就是老板是姓苏的”陈二哥又神神秘秘地对着陈尧说,“后来我才听我师傅说,老苏家,才不是姓苏”
“那姓什么?”陈尧被勾起了好奇心。
“我也不知道。”陈二哥也一脸沮丧,“我在那小子面前打探了很久。最后他告诉我他也不知道,他只是听他爸爸提起过。不过我觉得不姓张就姓王。”
“为啥?”陈尧还有点迷糊。
“你傻啊,咱们县的县长和书记不就是这两个姓”陈二哥又得瑟起来。之后也为陈尧介绍了一些情况。
老苏家,是因为大家都以为老板姓苏所以称的老苏家。在镇上的那家“店”是在进镇的那条街第二个个路口右拐的第二个院子。
进门买东西要喊“苏婶,我过来看你了。”进了门男的就叫苏叔,女的就叫苏婶。而因为要买什么东西,要自己准备袋子、箩筐之类的装东西的。所以人进门也都背了东西。最多的就是箩筐。陈二哥今儿也背了个箩筐。
其实这年头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买的,老苏家的也算齐全,基本也满足大家的需要。像陈父是大多数城镇里人做的,虽然拥有城镇户口,每月都有票和粮食拿,但人口多的根本吃不够,也只能到这把细的换成粗的,把好吃的换成抗饿的。
富足的人家就过来买肉食、水果之类的,或是换些没法得的、稀缺的票。
等到了地,和普通的院子一样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有一点,陈二哥提醒陈尧说是这院子是有前后门的。
也就按着所谓的“规矩”,陈二哥带着陈尧进了门,又有个胖大婶带着陈尧进了屋。
说起来,这位胖大婶也是陈尧在这年代看到的第一个胖界人士。
进了屋,里面的构造倒是像供销处的,一个服务员。服务员是个大叔。各类的物品都摆放在架子上。不过比供销处多的就是,有好几个布袋,应当装的就是粮食。还有几块肉挂在显眼的地方。
陈尧她们进去的时候,已经有个男的在里面,二十出头的样子,问苏叔要五斤猪肉,一只鸡的。
“3块钱一斤,不要肉票。”供销处大概肉票加7毛钱一斤,但是现在供销处估计也没有太多的肉,这几月,镇里的人去拿供应的肉的时候,都要求每户最多领2斤。而很多肉票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关肉票,现在大伙都是有着注定过期的各类的票。老苏家的肉也都是腌过的肉,鸡自然也是死鸡,不然一直叫太引人注意了。就连上次陈母给陈大嫂买的鸡也是打了不少人情,买回来一只公鸡。
往日里,老苏家这边其实也收肉票的,但价格上比供销处贵,而今,有时限的各类票都很不值钱了。
前面的交易完成后,只看“苏叔”就问“你们两要什么?”眼神不由看向陈尧。
倒不是因为陈尧有多好看,而是因为“苏叔”真的很少在这种场合看见陈尧这样大的女孩子过来买东西。
“和前面的人一样。”陈尧其实也没打算过自己到底要买什么,但一定要买肉。平日里陈父哪怕再省一月也要让孩子们吃一次肉,像陈尧过来也去过国营饭店吃过一次猪肉红汤面的。再就是上次陈尧也脱了陈大嫂的福,吃到一块鸡肉和一碗鸡汤。但也因此陈尧更馋了。
而那位“前面的人”还没出屋子,正在将东西全都装进他的箩筐,还用些草遮着。听到陈尧说话,抬起头看了一眼,也没说什么就走了。
陈尧也终于看到他的正面,对陈尧而言,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真黑,不过眼睛也是真的大。
以陈尧那酷爱小白脸的脸的审美,那人的脸上也只剩下那双眼可看了。
“鸡二斤四两,一共22块2毛,零头给你去了。给22块就行。”“苏叔”也有些高兴,“苏叔”严格来说,也就是老苏家某分店的负责人,赚的钱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而买的人越多,“苏叔”赚的越多。虽然是真的惊讶,哪里来的新面孔,出手也这么阔绰。
陈尧听了“苏叔”的话,也没还价,实则这年头能把“2毛”当成零头的也是很少的。她从口袋里掏出原来准备好的三十块,又数出22块给了“苏叔”。
一旁的陈二哥看着,又是诧异,不安自己的妹妹从哪来的这么多的钱,又觉得陈尧花钱太大手大脚。不过陈二哥也知道这时候不是说话的时候,便想着等出去再好好问问陈尧。
陈二哥原本也只是以为陈尧过来是买些女孩子喜欢的丝巾之类的东西。老苏家柜台上也的确是放了几条丝巾,只是陈尧一看那丝巾的花样就不想再看了。
而陈尧给了肉的钱,就又问“苏叔”,“听说这还有一些稀缺的票卖?”
“苏叔”听着也笑了,“别的不说,我们这的票是挺多的,只是不知道小姐,你要什么?”实际上,自从53年,计划经济开始,已经很少人会称呼小姐,这和“少爷”、“夫人”都是封建残余,不应该被提及,也是还没到十年期间,“苏叔”又见掏钱的是陈尧这个小姑娘,而不是旁边的男的,也就有几分奉承陈尧的意思,希望她多买点东西。
“可不要叫什么小姐,叫同志就好”陈尧原来在现代也没觉得这称呼怎么了,但突然在这年代听到心里觉得怪怪的,“有自行车票吗?”
“同志来的巧,我们这儿有自行车票,是凤凰牌的自行车票”“苏叔”听了更高兴了,对一般人而言,自行车票是很难拿到手,而对于老苏家这种有门路的人来说,其实不算难事,一般人家要买自行车票也因此省省也是能买的。难的是因为一辆自行车要三十张工业卷,相当于30个人一个月不洗衣服、一个月不点灯,到哪里去找这几十张票劵啊,谁家离得了这些日常生活用品?
“行,多少钱?”陈尧一直想买一辆自行车给陈父。自己算是占了人家的身体,虽是无意,但到底对不起人家。而且陈家一家和睦,也不算有很多的糟心事。陈尧也不可能告诉陈家人真相,便想等用了钱,要让陈家人的生活更好过一点。也有一天,听陈父用羡慕的语气提到副厂长家买了一辆自行车,特地买着在镇上转了好多圈。陈尧给陈父买辆自行车的想法就更迫切了。
然而,一则开启淘宝的自行车店要太多钱,二则现在的自行车都要牌照,牌照是那百货商店的人填写资料(包括车身的出厂号还有自行车票的票号),之后拿着资料去派出所登记,上了牌照,这自行车才算能骑出去。
“也不贵二十块!”
陈二哥却是想管了,自己妹妹哪来这么多钱,他还没搞明白,现在花钱买自行车票,虽然陈二哥心里也希望家里能买辆自行车,也听妹妹曾说过有一天一定要给陈父买辆自行车,当然当时大家也没当回事。只是买自行车还要三十张工业卷,家里哪省得出这么多,难不成还让妹妹再买这么多工业卷?哪有给自己爸买自行车全让女儿出钱的?“自行车票就不要买了,肉已经卖了。给爸买自行车,等我攒钱买”大不了,做运输的时候多运些货,每月多省点钱。
陈尧斜了一眼陈二哥,也没理他,“我就买张自行车票,其他的再说,我也没打算现在就买”现在机械厂总共才几个人有自行车,陈尧也想再等些时候,等再多一些的人有自行车,再买。
说完陈尧又对“苏叔”说,“我是要买自行车票的,只是我今天在你这都花了这么多钱了。给个添头呗”
“苏叔”想了想,也是,“我可以再给你两张工业卷,让你好早日买辆自行车。如果你再买多点工业卷,可以再给你打点折”
陈尧也只点了点头,也没应声,买自行车票已经超过自己预算今天最多买30元的东西,今儿却不想再花钱买工业卷了。说着装作把手伸进口袋拿钱,实则从仓库里拿了二十元出来。又装作细细的数了一遍,又把原多出的8元收起来。
“给!”“苏叔”见大主顾不准备买工业卷,也没多纠缠,收了钱,把肉给了陈二哥,票都给了陈尧。
陈二哥将肉都放进箩筐,细细用草包装了一下,也就和陈尧出去了。走的时候,“苏叔”还说下次再来的时候,给她们打折。
陈尧也没在意,随手应了一声,便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