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章(10/22) ...
-
门房穿过悠长的游廊,跨过院墙来到杨廷和的书房。
门房看到书房前站立的王松,立刻恭敬的揖手。王伯颔首致意。
“杨二,我记得你是家生子对吗?”
“是的,王松!我爹是杨大,在后厨工作。”杨二的语调低而尖。一方面因为自己家居然能在王松那边挂上号而感到兴奋,另一方面知道这是书房门前,一点儿也不敢放肆。
“你爹在府里带了快三十年了,没有一丁点儿的错。算是做的很好的老人了。”王松微顿
杨二听到王松对于自己父亲的肯定和赞赏,脸激动的涨红。
“那照理说,你的规矩也应该是父承子业的。”王松只是站立在游廊一字一句的说完后,看向院里的栖息在树上的麻雀。
“这些不知规矩的畜生,一直在院子里叫个不停,有扰大人清净。等会叫人来把他们都给打死。”
然后看向满脸涨红,一直哆嗦的杨二。“说吧,有什么事情。”
“门前,门前,门前,杨侍郎前来拜访大人,说有要事,言词涉及国体。”杨二稍有些磕巴的把事情讲完。
“那你回了,就说大人事忙,一…….”
“王松,站外面半天和谁说话呢?”一道低沉,语调很慢的话打断了王松的后续吩咐。
王松随及转身,只丢下一句“候着”
王松迈着矫健的脚步,轻巧的走进书房。穿过书架,目及一个满头银发束的一丝不苟,身着海清的长者端坐在禅椅上,俯首在长桌上批阅公文。
王伯拿起明黄花梨龙首衣架上的披肩走向长者,垂首在长桌旁轻声说道:“大人风寒才刚好,大夫一直再说要休息。可是大人却...”
王松语带哽咽:“大人的身体为重啊!”
说完就把披肩散开搭在杨廷和的两肩。
杨廷和感受到肩膀上的重量后,抬起头。
“原来是这老家伙。双目通红,又是家里那些不成器的让你伤心?”
“儿孙自有儿孙福”边说边拍了拍王松的肩旁。
王松泛红的眼眶就像被水冲过了一样,不留一丝痕迹。
长久的俯首,让杨廷和浑身胀痛。他皱了皱眉,戏谑的说:“老咯,该告老回乡咯。”
王松熟门熟路的开始给杨廷和捏肩膀,听到杨廷和说告老回乡的时候,立马骄傲的说:“大人这话要是让京城的官员听到,估计府邸的门槛都要被劝留的官员给踏平咯。再说瞧大人这精气神,出去谁不夸一声好?”
“你这老东西,这张嘴还是那么能说。”杨廷和哈哈大笑。
杨廷和自先皇驾崩后,一直在处理朝中事务,主持大局。刚刚处死犯上佞臣江彬,现在又要批阅各地的奏折。即使保养再得当,已是花甲之年,却是感觉很疲惫了。
杨廷和靠着禅椅,就着王松的按摩进入了梦乡。
王松又给杨廷和按了半炷香时间才停手,拿起另一件披肩盖在大人身上,关好窗户,轻手轻脚的退出了书房。
书房外的杨二,仍旧站在原地一动未动。
王松径直往前走,边走边说:“去喊府里的几个小厮到院外候着,等我过来后在进去把院里的麻雀给捕杀了。”
杨二恭谨的跟着王松,轻声说道:“王伯放心,小的一定办得妥妥的。”
杨二跟着王松走出内院,有些焦急的不知如何开口询问杨侍郎的事情。王伯看着杨二抓耳挠腮的模样,知道他想问却还是知道规矩没有开口,再加上自己和杨二的父亲都是同府老人,遂就没有继续为难他。
“杨侍郎的事情,你不用管。我自会处理,以后一定要谨言慎行知道吗?”
“谢谢王伯的提点,小侄一定会时刻铭记”
“那就去忙我刚刚吩咐的事情吧。”
说完,也不管杨二的稽首,径直往外院走。
“咯吱咯吱”厚重的朱门打开了。
王松迈着门槛,迎着杨侍郎走去。“杨侍郎,让大人久候了。这些不懂礼的下人居然不请大人入府,老奴实在无颜面对大人、啊!一定要严惩…”
杨应奎急忙打断王松的话,恭敬的说道:“王伯,您严重了。因是学生贸然前来叨扰老师,在老师的府外等待本就是正理。”
王松本意也不是训斥府里的小厮,就没有继续揪着话题往下了。
“刚刚小厮进来通传说大人有急事,老奴也知道大人事情要紧,进了书房,要和我家大人通传。可是我家大人已经累的伏案睡着了。”说着,王松拿起衣襟擦拭眼泪。
“学生惭愧,不能为老师分担一二,想到老师累的伏案就睡,学生实在是有罪。”说着就要双膝就地,王松赶紧扶住杨廷和。
“杨侍郎,勿伤心。我家大人也是为了大明王朝,为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大人一生的理念”
“学生定当向老师学习。既然老师已入睡,学生就不再叨饶了。麻烦王伯在大人睡醒后,告诉大人“大明门”,老师必然明白的。”
“好的,老奴一定紧记。杨侍郎慢走。”
“学生择日在拜访老师,请老师一定要注意身体。”杨应奎言辞恳切的拱手道别,走向不远的轿子离开。
王松摸着手里的银锭,转身进了府里。
“吱吱吱!”朱红色的大门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