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周家 ...
陶洼村的人都知道,周家的二小子是个呆子,是个傻瓜,是个笨蛋,是个白痴,是个弱智,是个憨包,是个瓜娃子,总之叫什么的都有,都是一个意思,周家的二小子周崇脑袋瓜子不大灵光,不好使!
你要问这陶洼村里为什么有个周家?这说来也是段奇闻。
原本这周家也不是一开始就姓周,而是随着村里的大姓,也是姓陶的。家里本是做丝绸生意,雇了百来号人在那作坊里,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染整,一个个煮熟的蚕茧剥离抽丝,就织成了那轻薄滑腻的布料,最后再由陶老大、陶老二带着家中男丁亲自装车载运,一路南下,跋山渡海,远赴东南。
这东南地区多岛屿,却地产丰富甚是富庶,却因着与内地隔海相望,路途遥远艰辛,海上又易生风浪,买卖人顾及此,多不愿冒险奔波。而这陶老大确是个胆大的。
听闻,陶家爹娘早些年便去了,余下陶大陶二和秀姑娘三个崽子,自此无依无靠。陶家祖上也无甚功绩、无甚积蓄,所以爹娘去了便去了,除了一间破屋子和半包银钱再没什么留下。
当时陶大也不过是十六七的少年郎,陶二还要再小上两岁,可两个哥哥是万见不得幺妹受苦的。于是兄弟俩一早出了门,便是要去邻镇找些活计来干。到了地方,只寻到些搬货送货的力气活,可人家却是不肯要,原是嫌他们人小力薄,白花了钱帛不说,还得耽误事儿。
眼看着大半个日头就要过去了,哥俩儿还是一无所获,想到三姑娘还在村口石头那巴巴地等着,两人就一阵心焦。
陶大沿着石板路继续走着,寻思要今个要再找不到活儿,就先回去,不能让阿秀等急了。正这么盘算着,突然听到前方一阵喧闹,抬眼一看:呵,这几十号人围着是在干啥呢?想着便一把抓住陶二的手,“走,咱俩也去看看!”说着,带上陶二一头扎进了人堆。
借着少年人的灵巧,俩人不一会儿就钻到了人群的最前面。只见面前是一张长桌,桌上摆了几件新鲜物什,一只钢笔,一盒红印泥,一本图册,还有一匝厚厚的纸张。
这钢笔和印泥,兄弟俩倒也不是没有见过,学堂张先生家就备着,只是通常一般人家都是没有的。
陶大伸长了脖子瞅,终于看清了图册和纸张上的内容:那图册画的甚是精细,一笔一划将那图中小人的动作勾得栩栩如生,可陶大愣是没看懂这是一动一放在做什么。而一旁的文书更是奇怪,页头上大字写着“合同”两字,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行。
合同?合同是甚?陶大陶二都是一头雾水,正愁摸不着头脑时,那坐在长桌后面的人开口了,“各位各位,请听我说”,只见说话这人梳一个锃亮的大背油头,戴一副圆框的细边眼镜,身上穿的是深青色的对襟褂子,一副教书先生的打扮,斯文的很。
“我家老爷是那苏州有名的大商贾,早年靠了桑蚕做丝绸生意起了家,数月前,我家老爷西行运货途径贵地,发现此地谷岭相间,谷地宽阔,多浅丘。土壤结构又是极好,持水保土,供水供肥。又听闻此地‘冬暖春早夏热秋雨’,栽桑养蚕是再合适不过了!贵地水土养人,但奈何深居西南,发展滞后,相信诸位也愁于生计,深知其苦,今我家老爷到此置办地产,招工雇人,为的便是扩充产业,造福一方。”至此,这人话头一停,也不往下说了,只微笑看着交头接耳吵吵嚷嚷的众人。
“这丝绸是个什么玩意儿?用来做甚?”
“你说你家老爷是苏州的大商贾,如何证明?”
“你家老爷是大财主,你难不成是私教先生?”
“……”
一时间,围观的人群又开始骚动起来,你一言我一和,好不热闹!
“咳咳,各位各位,请听我说”,那好似教书的男子终于又徐徐开口了,“你问我家老爷是何许人?”男子略一停顿,嘴角稍稍一提,脸上显出一点儿掩不住的得意来,这模样,倒是一丁点儿也不像教书先生了,“哼,苏州城内人人称一句‘钱爷’,若是不信,尽管去打听,这苏州怕是没有不曾听过我家老爷名号的!”说罢又停下来,清了清嗓子,挂着的嘴角放了下来,便又成了一个教书先生,“至于我,我嘛,我……是这钱家的管家,这招募的事宜由我全权负责。好了,我介绍一下这丝绸的织制。看见没有”,这年轻的钱管家忽地站起身来,将右臂直直伸开,左手摆弄着身上外褂的袖子,“——这就是丝绸,飞烟岫裳,锦绣云霞说的就是这丝绸。这丝绸薄如蝉翼,着若无物,而与那罗绡纨绮又不同,更是寻常棉麻不能比的。”
众人听他此言,便定睛往他那青色褂子上一瞧:这褂子的衣摆随风轻动,泛着细密的光。再看这管家,五月天的正中午严严实实的着着一件长褂,额头却不曾渗出半滴汗珠。这丝绸,果真如此神奇!
看着众人一脸信服的神色,钱管家心里也越发得意起来,他继续说道,“我钱家家大业大,此番计划招工百人,吃住包办,月钱五百,月中发放,有意者签了这份合同,这买卖便成交了。但话说在前头,这契期三年起签,且这合同上的条例若有违反,当即遣散,而我们钱家的损失需按薪钱的三倍赔偿。”
说着,钱管家递过来一张纸——就是那“合同”。陶大也是上过学堂的,识得些字,便接了过来,张嘴念道:“一,契期三年或三年以上;二,期内不得回家探视;三,坊内所学不得告知外人;四,一切听从东家安排;五,工作采取轮流制,一月两日休息;六,不得……”
条例甚多,还未念完,底下人听着就按捺不住了。
“甚甚甚?三年?那我家中老小怎么办?”
“什么合同!不就是卖身契吗!”
“不过是织绸罢了,怎需的这般小心?”
“是啊是啊,你得给我们讲讲啊!”
“……”
钱管家听闻底下一片吵嚷,也正了正神色,不由大了声音,说:“告诉你们也无妨,这图册画的就是丝绸的织造办法,”说着就拿起手边的图册展开在大家眼前,“我也不怕说给你们听,这植桑养蚕倒是不难,难的是后面的工序,我就是告诉你们这缫丝便是将煮熟的蚕茧离解捻成生丝又当如何?你们能……”此言一出,如同在人群中又投了一颗炸药,钱管家话还未及说完,就被惊诧不已的大家伙儿生生打断了。
“什么!蚕茧煮熟?”
“哎呦,这可怎么成,做不得做不得…”
“这我做不了,会遭报应的!”
“怪不得三年不准回家呢,原来如此…”
“走罢走罢……”
钱管家万万不曾料想到自己一句多嘴之言竟闯下如此大祸,可他何曾想到此地常年闭塞,对外界知之甚少,又民风淳朴,对这事看得极重。他看着原先丛拥着的人潮慢慢散去,脸上的颜色变了又变,最终变得灰白,身子晃了晃,颓然坐倒。
“哥,我们还是走吧,明个再来看看。”陶二随着人流将陶大拉到一旁,神情紧张地催促道。
陶大低头不语,眼睛盯着脚下的石板路不知在想些什么,不多时,一咬牙一抬头,两手安抚般地握了握陶二紧攥着的拳头,“二石子,你听我说,咱爹娘去了,我是家里的老大,我不当这个家谁当?阿秀还在家里等着,你先回去。”
陶二听着一愣,“那哥,哥你呢?哥,哥你不会是要做那个甚丝绸吧?不行的,不行的,哥,他们说会遭报应的!我……”
“行了!”陶大厉声打断陶二,“甚报应!我陶山从来就不信!”
“哥,阿秀她……”陶二犹不心死,还想说点什么来劝止自己向来说一不二的大哥。
“石子,听话,我不在,你这做哥哥的得照顾好家里,爹娘留的银钱先用着,等我进了那钱家的丝绸坊,再想办法把情况知会与你!快回去!”陶大一番话说罢,再一扭头,一转身,就朝着那长桌大步走了过去。
身后,瘦小的弟弟还在喊着,“哥,哥!”,可陶山再没回头看他一眼。
由于事前那年轻的钱管家整出的一场意外,这钱家丝绸坊的募工没几日便草草结束了,准备的一大摞合同,总共用了不到五十张。
这日,被招募进来的数十名工人随着管家进了前厅,不多时,从前厅退了出来后,管家带着他们就往后院走去。这管家年近半百,身体看上去倒是硬朗,却不是前几日那名戴眼镜的书生。后来,陶山才知道,那日自称管家的年轻人原是这正牌管家的独子钱鑫,钱家老爷出资送他赴美留洋,数月前学成归来,钱家老爷便将这招募事宜交给他操办。听闻,那“合同”甚物什就是他从外国学来的,当时钱老爷大为称好,却不曾想竟是这般结果。这段时间,钱鑫也怕是不会再接手什么要事了。
陶山默默跟在管家身后,看着自己手上的这张合同,右下角的地方,一上一下签着两个名字——钱金宝 陶山,两个名字上又分别盖着钱家丝绸坊的印章和陶山的指印。
钱金宝便是那苏州人人皆知的“钱爷”了。陶山在前厅刚见过:钱爷其人,人如其名,方面大耳,财大气粗。这钱爷膝下只一女,唤钱桑榆,年方二八,淡眉秋水,芙蓉如面,出落得是十分水灵,因而钱老爷对这独生女也很是疼爱。
在前厅,那钱鑫还说了,那合同是什么劳什子“劳动凭证”,重要的紧,弄丢不得。于是,陶山想了想,将手上的合同折了三折,放进了贴身的内襟口袋,如此这般,这契便算是签下了。
陶山为钱家工作三年,而钱家按月付给陶山工钱。三年之期一满,是走是留,全凭陶山自己做主,但这三年期内,陶山若是毁约,那就只有解雇加赔偿的下场。所以无论今日此举究竟是对,是错,陶山都再无回头的余地了。
于是,转眼,陶大便成了那钱家丝绸坊的缫丝工人,这一待便是大半年。
因为没有学好历史和地理,本文时间和地理背景全为作者根据剧情需要虚构,所以不要太在意历史契合度啊,大环境基本就是近现代,人们思想逐渐开化,民国有的东西基本都有,就是还没普及,一些地区仍然较为闭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周家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