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0、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90) ...
-
他没有回复。
2014年10月14日
09:43林晓雨发朋友圈:因为电影黄金时代,很多人开始评论女作家萧红,我没看过她的书,也不太了解她。只是听说她一生凄惨,死时才31岁。也有人不同情她,说她是作死的。是是非非谁能说的清呢?无论如何,她留下了被公众赞赏的文字,她的才情无人可以抹杀。开始读她的呼兰河传,确实玲珑透彻,不是凡人文笔。
李如海没有回复。
11:13她发朋友圈:
假如有人问他们,人生是为了什么?他们并不会茫然无所对答的,他们会直截了当地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人活着是为吃饭穿衣。”
再问他,人死了呢?他们会说:“人死了就完了。”
萧红怀着悲悯的心书写故乡小城里朴实的百姓。但我们有什么资格同情他们?现代人又有几个可以回答人生是为了什么?空虚迷茫还不如庸碌麻木吧?至少后者的痛苦少一些。
他没有回复。
15:38她发朋友圈:
一方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总被另一方曲解为另外一种意思,人与人其实是很难完全互相理解的。
其实人自己又何尝了解自己?时过境迁,经历了很多事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自己想的那种人;原来我还是适合这样生活而不是那种生活。
所以不奢求任何人的理解,只求问心无愧。我已经尽力了,你再指责我也无济于事,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其他人爱莫能助。
他点赞。
2014年10月15日
林晓雨继续读萧红的《呼兰河传》,17:39看到好句子转发: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萧红在世俗的热闹中看到人生的悲凉。
李如海没有回复。
10月16日
10:10林晓雨发朋友圈:
忠诚于自我,不论从世俗的角度还是从佛学的角度,都必须在不伤或减轻对他人的伤害前提下进行。佛学的修行,人心的修行,归根到底不是将一个人变得自私任性,而是更温和、更慈悲、在利他之下又自在喜悦,一切诸行皆因爱,而爱,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人间诸爱,虽难完美奉行,但利他更多,私爱才能免罪。
这是网上评论王菲离婚与谢霆锋复合的一段话。王菲信佛,很多人责怪她自私任性,伤害亲人孩子,毫无佛家的慈悲温和。
我不信佛,不懂得什么慈悲,只知道如果勉强自己和不爱的人在一起绝对无法自在喜悦。难道修行可以让人做到?也许是吧,心经上说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心无挂碍,真到这种境界确实无论何种情形皆可自在喜悦。王菲的修行还差得太远。
李如海点赞。
11:20她自己回复:可惜我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太执着于自己的感觉感受,眼耳鼻舌身意无法视为无,只能自私任性下去。
16:38她发朋友圈:
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向往这种自由,无人干涉,无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