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8、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78) ...


  •   2015年4月21日

      11:07她发朋友圈:

      若是相信生命中的问题会自动解决,相信一切损坏的东西都会自动修补,相信在轮回中有某些事物是值得奋斗的,那就不可能培养出一种真诚的、完全投入的态度来修持佛法。对佛法修持者唯一有用的见地是:痛苦没有解答,轮回亦无法修补。

      龙树认为生与死同样可怕,因为“生”意即回到轮回。

      生缘于老死 忧病求不得

      轮回大苦蕴 斯应速断除

      如其生若灭 众苦珍无余

      13:52他点赞。

      11:28她发朋友圈:

      释迦牟尼佛曾以极大的悲心和勇气,对一位独裁的国王解释四种无可逃避的事实:

      一、我们都会老去而衰颓

      二、一切事物都随时在改变,这是绝对确定的

      三、一切我们所积聚或成就的事物,终会溃散

      四、我们终究免不了一死

      13:52他点赞。

      15:37她发了兼职□□课程其中的一张截图,归类四种学习风格:行动者、反思者、理论者、实用主义者。配文:[流汗]我觉得我哪种都不是。

      17:03他回复:[晕]

      17:09她回复:兼职□□的课程,很简单,已经完成了[呲牙]

      她觉得发这种内容挺无聊的,可她就是不管什么事都想跟他说说,看到他回应就开心。

      16:40她发朋友圈:

      除了认知轮回的徒劳无功之外,修持佛法的要点在于它藉由促使我们舍离世间八法,因而能穿透我们的心,并减少我们对我执与世俗生活的执取。

      任何一种修持,不论它看起来多么有益,或多么政治正确,或令人感到振奋,如果它未能抵触你执着于恒常的习气,如果它状似无害,却鼓励你忘却无常的真谛与现象如幻的本质,那么它带领你所走的方向,终将与佛法完全背道而驰。

      第二段话她曾见他在微博上发过。

      17:03他点赞。

      16:57她发朋友圈:

      佛陀直截了当、不加渲染或掩饰地述说了真谛,不论是针对无常真谛的恐怖、烦恼的折磨、世界的如幻本质,以及最重要的、深广的空性真谛,他都未给弟子们玫瑰色的眼镜片来柔化它们。

      所有这些真谛都不容易理解,甚至也很难让人愿意去理解,特别是对于习惯以情绪的满足与世俗的快乐做为目标的心灵而言,更是如此。

      17:03他点赞。

      17:27她发朋友圈:

      我们许多人都自觉心灵贫困,这是因为我们从不停止对舒适与快乐的欲求之故。除非克服这种贫困心态,否则我们大部分的心力永远会忙于想要确保更多个人的舒适与快乐,如此一来,要放下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从表象、世俗的层面上来看,一切心灵之道的事物——特别是佛法——都似乎毫无用处,而且全然浪费时间。

      对佛法修行者而言,财富不是金子、银子或银行存款,而是知足,是你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别无所求的那种感觉。

      18:34他点赞。

      2015年4月22日

      09:50她发朋友圈:

      布施唯能得享乐 持戒唯生天界中

      禅定能除烦恼苦 二障唯般若能除

      是故般若为最胜 彼因则为闻此法

      对于我们而言,轮回一直是如此精密而完美的呈现;但藉由听闻佛法,我们开始发现其本质上隐藏的过患,以及其令人讶异的脆弱性。

      以前听长辈们诉说那些家长里短时,心里只觉得很悲哀,活了一辈子,终日就在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中计较,还自以为活得明白过得充实。人生难道就是这样吗?如今再听他们说,就会想怪不得佛要我们脱离轮回呢,若不然,生生世世就在这些琐屑的烦恼中打转,永无解脱。

      他没有回应。也许是不喜欢她说长辈的坏话?她猜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