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8、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68) ...


  •   2015年3月21日

      11:43她发朋友圈:

      四时唯爱春,春更爱春分。

      有暖温存物,无寒著莫人。

      好花方蓓蕾,美酒正轻醇。

      安乐窝中客,如何不半醺?

      ——《乐春吟》宋.邵雍

      13:30他回复:戒酒了[呲牙]

      13:54她回复:我尝试吃素,很难实现,老妈炖好的牛肉你不能不吃,长辈挟到你碗里的鸡翅你也无法拒绝[流泪]算了,该吃就吃吧,释迦牟尼佛也没规定非要吃素,是中国的皇帝规定的[得意]

      18:16他回复:是啊[偷笑]

      2015年3月22日

      22:07她发朋友圈:成熟的意思是再次地获得你曾经失去的纯真,重新回到你的天堂,再度成为小孩子。只是此时的你,很警醒,很觉知,不会再被生活腐化。

      22:25他点赞。

      2015年3月23日

      陆敏晶现在也开始天天喝茶了,早上到单位就泡好一壶茶,隔过林晓雨、蔡寒梅,只给付洁莹和郑涛等同事倒茶。虽然因为贫血,林晓雨从不喝茶,但陆敏晶这么做等于公开表示不喜欢林晓雨、蔡寒梅。

      林晓雨也不喜欢陆敏晶,对她这样的做法既鄙视又觉得可笑,好歹也是个科级干部,做人如此狭隘、幼稚。

      今天陆敏晶又如此倒茶,11:23林晓雨发朋友圈:

      开始看十二缘起法,第一个要谈的是无明。

      本来是要好好看书的,因为看到她又给其他同事倒茶,突然想:没什么稀罕的,我贫血不能喝茶,但可以喝玫瑰红枣茶啊,于是又去淘宝上买了一款。哈哈!这种心态属于无明吧?因为感觉被忽视,就想要补偿自己。

      这个自我是非常顽固的,宗萨说它是最危险,最具有破坏性,最难以捉摸,是强烈执著的根源。确实如此,每时每刻我们所有的感觉、心理、行为都是围绕着自我,能将它视为不存在,太难了!

      因为陆敏晶和李如海的关系亲近,林晓雨没敢说自己鄙视她,觉得可笑,只说感觉被忽视。

      11:42他回复:无明隐藏的更深[呲牙]

      12:26她回复:我还是好好看书吧[愉快]

      15:42她发朋友圈:

      你怎么确认自我?你采取行动——结交朋友,上街购物,做喜欢的事,这些让你觉得自己真的存在。而这就是第二支因缘——行。

      行动的当下,伴随着“识”,然后又发展出“名色”,创造出某个我们所归属的身份、趋势或潮流。借由名色、趋势的协助,我们在外遇到了感官的对象,当碰触的刹那,便产生了觉受。“受”产生了,会引起渴望,也就是爱。

      爱的渴望会引生“取”。一旦取得,会引生执著——你对渴望的和刚刚得到的东西紧握不放,这在十二因缘中被称为有。有引起“生”,而有了生,自然就有衰老,就有死。

      在我们生命的每一项行动中,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层面,都存在着十二缘起法。

      17:29他点赞。

      16:22她转发百度上的十二缘起图,配文:百度有很多图片,看来学佛的人很多嘛。

      17:28他点赞。

      17:04她发朋友圈:

      生命的目的为何?根据佛教,生命只是感知,一种相续不断的感知。

      所谓无明,是一个处于异常状态的心;而当这颗心处于正常状态,就是智慧。

      龙树对正常的定义是:某个事物不依赖于他者之时。

      如果一个实体依赖于另一个实体,那么我们永远无法确认这个实体的颜色或性质是否真的就是它的究竟本质,因为它依赖着第二个实体,而第二个实体总是有可能腐化第一个实体。

      不论你在哪里——地狱、天堂、饿鬼道都无妨,你都受制于时间。时间意味着不确定、无常、改变。

      那么我们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脱离生命之轮。当你脱离这种存在,就获得了解脱。

      17:12她自己回复:原来在佛教里,天道也并不比地狱道优越[呲牙]之前我以为修行就是为了去天堂,避免去地狱呢[尴尬]佛教真的是完全平等,丝毫不在意阶级制度[强]

      17:26她自己回复:天道也罢,地狱道也罢,凡落入时间怪兽魔爪之下,都是一样的。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掌控就是解脱。

      17:28他点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