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2、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142) ...


  •   2015年1月29日

      11:05林晓雨发朋友圈:无苦即是乐,这是佛境界。记得你说过没有不开心的事就是最开心的事,当时我就觉得这境界不一般,原来是佛的境界啊。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悟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根深蒂固的观念习气很难摒弃。

      李如海没有回应。

      17:33她发朋友圈:

      在佛的戒律上看到很多地方,佛带领一般弟子修行,学生中有眼睛看不见的,佛帮他做事情。佛的伟大也就在此,他永远不断地以身作则,不断的善行培养功德。

      一般学佛的人观念错误,认为学佛可以偷懒,可以躲避,以为在学佛,万事不管。这完全是错误的态度,不但不够小乘,从基本做人的行为来说都算错误的。

      我有几个亲友学佛,但都冷漠自私,我妈到现在还很反感信佛的。我现在才明白我佛慈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身体力行的。

      18:47他回复:赞[强]

      20:21她回复:[害羞]这是南老师讲的。

      他称赞太多次,让她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过最后一段话是她自己写的。

      20:56她发朋友圈:"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此后,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我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罗伊·马丁纳

      23:47他点赞。

      2015年1月30日

      10:16她发朋友圈:

      菩萨做善事,并不是为了求福德,但是既然无住无著,求求又何妨呢?既然是菩萨,此心无住,行一切善,此心无所求,这是无住,有所求就有住吗?

      金刚经看下来就感觉在这绕来绕去,这段话不是很懂,但感觉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倘若真懂了,也许就悟道了。学佛可能就是需要自己觉悟,想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佛经上找到一个道理,是不可能的。

      13:59他回复:事可以求,力还要努,但心不能执着于事相,随顺情绪[呲牙]

      14:20她回复:好像明白一点了,想做的事就去做,但心无所住,不执着于成败得失,不被情绪左右[愉快]

      15:32他回复:[强]

      10:55她发朋友圈:

      南老师说:现在大家说修行,学佛,要找名师呀,拜老师呀,传一个密法,不必要的啊,佛没保留的都说了啊!

      你说和她依止一个师父,是拜老师了吗?师父会给你们答疑解惑?南老师可能说的不都对,我也是看了他的讲解才明白一点,如果全靠自己,想破脑袋也不能理解。

      13:56他点赞,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11:17她发朋友圈:

      前一个念头没有了叫做灭,后面一个念头来了叫做生,生生灭灭,如水上的波浪一样,波浪尽管在动,动了以后波浪又一个个散了。尽管波浪看不见,全体的波浪是水变的,水没有动过,还是那么多,不多也不少,永远在那里。

      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拼命要弄平自己心中的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拼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13:56他点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