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水仙 ...
-
那天,宋国的酒肆来了一个很奇怪的人。大家都说那个人不知道自己姓是什么,只跟别人说自己叫高。
听说高的琴艺精湛。王曾经在民间探访各种奇人,一日高在酒肆鼓琴,王的撵车经过的时候,为首的驷马突然一声嘶鸣而后驻足。王从车后出来,驻足仔细聆听,一曲欸乃完毕,王沉吟良久,轻叹一声:真停云止骈也。后来王沐浴焚香,孤身一人再入酒肆,缺再也听不到高的琴声。只是在高经常弹琴的位置上看到一对阴阳鱼玉图,雄鱼和雌鱼相互撕吻,上面刻着一些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
我们宋国建国祖先是微子启,原来是殷纣王的庶兄,后来跟随周武王建国,因为地位特殊,被天子设为三恪之一,享商朝祖祭。听说上古封神的时候,纣王的妃子是一只叫苏妲己的狐狸精,一直到现在国人还是相互流传着这个说法。所以我们宋国人对怪力乱神的东西反而并不怎么抵触。
我只是一个宋国的小民,平时在乡间农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天晚上,不知道因为怎么的劳作晚了,已经是明月高悬,我收拾收拾农具一路赶着回去,经过一片池塘的时候看到一个人正呆呆站在边上,只手悬于腰后,看着池塘不言。那人容貌清癯,身穿玄袍,一看便是练气有道之人。我不敢招惹这些奇奇怪怪的人,低着头经过的时候,那人突然轻叹一声: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此非自然之道,庄周何其迂也。
之后的事情我也记不得了,那天浑浑噩噩回到家大睡了三天,奇怪的是连那个人的容貌都渐渐忘了。
后来,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听大家说王的宫殿里出了妖怪。王的王妃一夜之间青丝泛白,原本光洁耀人的肌肤也开始生出一道一道皱纹。来宫殿的练气士纷纷束手无策,王气急败坏已经下令烹煮了好几个。王在民间开始广发招贤贴,称能医治好王妃的人得黄金万两,封地爵位更不在话下。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巫咸,道者,医人,甚至墨子们每天聚集在王城之下商讨。
三天后城下来了一个玄袍青年,头戴三山冠身着碧水袍。腰间系着浣水丝,背后背着一把无头琴。他在城下挑了一块空地,弹了弹衣袍便率性坐下,开始自顾自弹奏曲子。一开始传来的是欸乃,清清沥沥之后那青年小指急勾,右手拉广音域,转入酒狂之声,兴致酣然出双手变三十六路神龟出水,赫然是练气士们的云箓曲,琴声高昂孤冷,直达内宫。一刻之后,王立于城头,看到青年之后微微拱手,朗声言道:高先生,城下一曲几近仙人,不知先生可有仙人只能助寡人斩妖?
高先生笑着道:陛下,可闻琴者禁也?
之后王把高先生领入内宫,先生闭目缓行,周身云气激荡,一副有道仙人派头,可谓可敬。王见此心中更是大定。
到了王妃寝宫,高先生看到宋王妃青丝泛雪,肌肤如老妪,呆呆沉吟不言。王立于身侧,也只是看着高先生,并不去打扰。
良久之后,高先生轻轻发问:陛下可知鱼之寿命?
王言道:不知,还请先生指教。
高先生道:鱼之寿,几可数十年。然死之将至,青春一夜而失。
王问:先生合意?
高先生道:贫道曾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曾经在宋国发生过一次火灾,那次天火焚城,城中百姓纷纷参与救难。只是火势太大,蔓延到了护城河。那天火属三昧真火,从兜率仙宫引出,何等凶烈,将护城河的水慢慢燃尽,河里的鲤鱼们没有水,纷纷在泥涸中挣扎。好在后来路过庄周先生,引鲲鹏天水灌三昧真火,总算止住了火势。
王摇头:寡人还是不知先生意思。
高先生笑问道:大王当年是否冲入泥淖中救出过一只锦鲤?
王回头看了看宋王妃,眼色温柔,朝高先生拱了拱手说:先生妙算,寡人拜服。
高先生轻咦一声,”大王为何没有惊惧?“
王大笑一声,”此事何惧之有?妖如何人又如何?寡人只恨自己出身不为鲤,不然亦可与爱妃同穴共死!“
高先生摇了摇头,道:大王不知,当年另有一只锦鲤与其相濡与沫,相呴以湿,本约同死,而后其伴侣为大王所救,后两鱼分散,雌鱼无所依靠,遂来报大王之恩。
王沉默许久,涩声说:相忘于江湖,寡人是不愿意的。然我不忍爱妃受此酷刑,如相濡与沫能活爱妃命,寡人。。寡人便放爱妃离去吧。
言罢,宋王转身离开内宫,步履蹒跚,摇摇欲倒,几近行尸走肉。
高先生看着宋王的背影,轻叹一声,撩开帘幕,看着昏死的王妃,也不多言,抱着她慢慢离开了。
再后来,我们就再也没有听到高先生的消息 ,似乎这个人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一日,我和妻子孩子出来踏青交友,走到洛水边上,我又看到了高先生。先生在荻花树下演奏欸乃,他的弟子们躬身立在身侧,一言不发。高先生的身后坐着一个美妇,布衣粗簪不掩她的国色。良久,高先生一曲奏毕,朗声吟道:
赵人琴高,锦鲤出身,吞吐三百年日月而成仙,此去踏鲤,不驻人间。
而后,那天我看到高先生,啊不,琴高仙人月下踏鲤,翩然登天。只是他身后的美妇人含笑望月,而后沉入水中不见。
相濡与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个道理我想了一辈子,还是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