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黎历(三) ...

  •   刘岳九的预感没有错,没过多久,之前还在街上高谈阔论的人们没过多久便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又变成了人们低垂,痛苦,麻木的脸。

      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有着临时机构,那些暗流涌动慢慢地积攒,终将爆发。事实上,十几年过去后,主要的派别分成了两派,一边支持李新上位,虽说李新曾说过并不想掌握国家大权,然而也许是身边人的劝说,也许是年纪大了反而开始计较了起来,李新渐渐地对国家最高掌权者的位置动了心思,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旁人的暗中注意,但由于当年的开创者是李新,他的作为也可以说无功无过,因而还是一个有力的代表人。另一边与李新对抗的是叶戎马,那个当初给李新提建议的兄弟。不得不说,这对兄弟还真是只可共苦,不可同甘,二人当初打江山的情谊在权势的腐蚀下渐渐变质,转换为对权财的追求。叶戎马相比起李新,在政权上才能是更加突出的,不过当初建立临时机构的主意是他提出的,若是独自揽下大权也难免落人口舌,再者,李新是他大哥,在仁义道德方面他有些吃亏。

      李新和叶戎马二人僵持不下,其他人就有了空隙可钻。要说可笑的是,当年李新他们一伙人打下了江山,李新虽说对当皇帝没有兴趣,希望有对政权拿手,可以一心为民的人管理国家,但是后来他们建立了临时机构却暗暗对纯政治出生的人有所排斥,大概也是文武相轻,那些政治出生的人成为了当初打下江山那批人的智囊团,但却无法融进去,像是上层贵族制造的隔阂般,因而这么些年,并没有什么其他政治家特别突出,造成了李新叶戎马两兄弟内斗的局面。

      李新叶戎马组成临时机构的十六年来,前十年基本还是在为国家建设做努力,两人的斗争还不是很明显。后六年百姓的生活算是安定了下来,两人的矛盾居越发突出。在新齐内乱爆发前的这十六年是百姓比较平和的十六年,不过后人反而称其为新国前的混沌时期,而真正混沌的是在这十六年过后。

      留人堂一千三百九十九,也就是新齐内乱爆发的第一年。后人一般将这一年李新把秦淮以南的兵马悉数调往秦淮以北这一举动看做是新齐内乱的开端,这样李新便与叶戎马形成南北对峙,预示着一场战争的开始。

      李新和叶戎马对峙的第一年,人们已经预料事情的发展,由于这场未知的血雨腥风的来临一时间人心惶惶。李新和叶戎马表面大发声明称这不过是划分军队实施不同地区不同军章制度的一个小小举动,他们兄弟二人依旧关系热络。私底下他们频频调军,很有恶斗的意味。

      前期百姓刚刚才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此时动武势必激起民愤,因而李新叶戎马二人都在思量怎样才好下手。到他们对峙的第三年春节,秦淮地区爆出就南北两地就过节习俗不同两军发生冲突的事件。这件事是意外还是特意安排已经不重要了,李新和叶戎马二人就这件事开始了将近三个月的电报横飞。这件事发生在春节之际,人们自求过个安稳年,后来发现仅仅只是电报往来快些,便也都习惯了,毕竟春节过完了,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好讨论的必要了。但是有些远见的人便明白这不过只是一个开端罢了。

      三个月电报乱传之后的某天,人们突然发现南北局势紧张了起来。在经过三个月的缓冲后,李叶二人称二人见解不同,南北一事令其心力交瘁,认为临时机构无法进行,无奈只好分出高低。

      就在新齐内乱第三年的小暑出现了新齐内乱的令一主要人物——周新齐。这个人可以说很是神奇,明明是后来横插一脚,历史上却用他命名了这场内乱的名字。

      周新齐早在李叶二人建立临时机构时就知道总会有这么一天,事实上,他可以算是李叶二人都不太看好的那种纯政治家。出生在战乱时期的他很清楚百姓对战争有多么深恶痛绝,同时由于成长在一个较为和平的时期,他并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在李叶二人对峙时,周新齐所作的其实就是煽动群众,成为他自己的武器。

      周新齐出生在秦淮线上的一个小镇,他看着一个省的百姓被迫对立起来,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周新齐最先煽动的就是秦淮线周围的人们。一小批人群游行时军队还能进行镇压,但当一大群人开始游行时军队便不太管用了。周新齐私下创建自己的势力是在先前所说的混沌时期,前十年他在秦淮周边地区混的风生水起,交际圈非常大,后六年他开始分析局势,料定李叶二人将有一站,并向人们展现了他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品质,很是拉拢了一伙人。也是李叶二人对这个纯政治家的青梅·轻蔑使得周新齐后来算是顺风顺水。李叶对峙的第三年,各地区开始出现小战乱,周新齐在各地鼓吹人们对李叶二人的战争进行游行抵制,规模较小,但是李叶都开始有意防范他,但因为他们主要还是将目光放在了对方身上,所有周新齐的日子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过。李叶对峙第三年底,人们开始爆发较大规模的抵制以求过个平安年,李叶二人有些偃旗息鼓,周新齐趁势而上。

      新齐内乱真正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人们厌倦了战争,即使是权力再大也大不过民意,周新齐在充分了解了这一点后,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在后来的煽动中,煽动群众提议进行之前临时机构那样的民意制,废除皇帝制。周新齐的这一思想广受好评,人们在之后的游行中纷纷提出要废除皇帝制,提倡民意制,这使得李叶二人不得不放弃原先的想法顺应民意。周新齐则是因为民众基础硬生生地开辟了新道路,在民意制中有了一席之地。

      最终,李叶二人停战,李新自动退让,叶戎马成为大总统,李周二人为副总统,新国正式在首都顺城成立。此年,留人堂一千四百零五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黎历(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