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西风门巷柳萧萧 ...
-
少年在楼下经过,少女在楼上看他。
风吹过,花树簌簌响动,少年回过头来,就看到树后楼上窗前小娘子清水一样的脸。
窗户砰地关上,遮住了小娘子红扑扑的脸蛋。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阿娈急得开始扯头发。
养娘秀儿无奈的看着她。这位姑娘虽然和气又美貌,可就有这坏毛病—一着急就扯头发。一早梳起的双丫髻眼看不成样子,她只得轻挽着阿娈的秀发,柔声劝道:“姑娘快些放手吧,待会姑姑看见又该挨尺子了。”
阿娈垂头丧气地放开手,任由秀儿解开长发,心中无限懊恼:默演过千遍万遍,只待那日日经过楼下的少年一回首,便同那话本小说里的风流女子一样,朝他嫣然一笑,此后辗转传递、中夜相会、私定终身,结下一段好姻缘。谁承想自己却是这般不争气,只与那少年清泠泠的眼睛对上一霎,心已是扑棱棱跳将起来,慌乱之际哪里还记得编排好的那些剧本,她,谢阿娈,傻愣愣地关上窗子,错过了好时机。
那楼下的少年郎,真的是生的好相貌,不枉阿娈这样肖想他。
阿娈家住城南的西风门巷。门前一行细柳傍着河岸,柳叶如同阿娈依恋的目光,日日拂过少年的脸面。河水弯弯曲曲绕着城流过,如同阿娈弯弯绕绕的心肠,日夜牵念着楼下的少年。可惜这脚步匆匆的少年郎,竟是全然不知楼上少女的心思。
柳花漫天飞扬的时节,阿娈第一次见到那个少年。
那一年的春天,闻名江左的红倌人李念奴来到合肥。这位姑娘芳龄十八,色艺双绝,艳名传播大江南北。传闻她不仅有倾城的美貌,一手琵琶更堪称国手。美人的到来,竟让这座久经战乱的边境萧索之城,也生出了异样的光彩,全城的老老少少,不惜抛洒金银丝绢作为缠头,争相目睹念奴的风采。
阿娈早就想看一看这著名的美人究竟长什么样。只那念奴姑娘出了名的难见,不但只赴清雅的局,一份缠头便需十两细丝纹银。纵如此,仍是今日在何衙内府上赴宴,明日伴刘公子城外踏青,后日与王员外寺里赏花,日日都没得空脱。纵有念奴姑娘的局子,又岂是她能挨得近边。更何况她们姐妹早被贵人羁养起来,虽然没脱得教坊籍,却也是娇养在绣楼之中,大门也不能出得一步。
这一日,李念奴在城西教坊里教曲。阿娈早得了信儿,可巧姑姑和姐姐都不在家中,她便赶紧装扮起来,从后院山石边的小门偷偷溜了出去。
春日迟迟,柳花扬扬漫漫,落满了水面。柳荫底下行人疏落,沿着河堤,次第摆着几个摊贩,卖些针线、花筏、饮子、蔬果等物。被暖融融的阳光一晒,卖针线的斜倚着柳树打起盹来,卖饮子的用竹勺从木桶里起出一碗饮子来,却是最便宜的甜米浆。看着那汤气漂浮,便知寡淡得紧。卖饮子的却像得了甘露,倾倒在嘴中。阿娈看得毫无兴味,被柳絮钻进鼻孔,连打两个喷嚏。她笼紧帏帽,加快脚步,登上桥头也不回地走了。
“姑娘…姑娘…阿娈姑娘…”听着这急促喘气的声音,阿娈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
一名尚未束冠的小僮抱着与身量差不多高的琴囊,正两步并作一步地跑上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