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捉虫 ...

  •   这个得按平均值算,每人就1丈5,3钱9分, 178人共69两4钱2分。

      他们自家娃10岁以下的,他们兄弟四个加俩姐姐家34个;大伯、二伯家30个;七叔公家38个,共102个,再加上16个其他叔公家的成年男子,便是118人,共46两2分。

      看着瑟瑟发抖却还得出来干活的女人们,她才想起来,他们男人都有件破羊皮袄子,难看归难看,但暖和,女人们可没有。

      于是又让他们先把女人们的棉袄棉裤做出来,她自己倒还好,有兔皮大衣,既不会难看,又保暖,是早年妻子周氏帮着攒的白兔皮做出来的。

      粮食有自家的,被褥也在抓紧缝制,天冷了后,小孩儿们便都挤上炕睡,也不算冷,男人们每日出去在郊区的山上砍柴,并在附近收柴, 1文能买许多,便宜的很。

      谷草、稻草等主要用做为饲料,当然也可用作柴薪,但多是用来引火,烧的话可舍不得都用这个。

      秫秸、芦苇等也常用为燃料。

      草价,均是正价每束0.0217两,但脚价则从0.026两到0.0015两不等;

      在城里买柴,光脚价就够呛,所以,他们都是自己架车出去跑,或自己打柴,或问郊区三边的村民买。

      当然,这个价也就是官面上文章中看到的价,实际自家买,能便宜十多倍,脚价也绝不可能这般贵。

      怪不得人常说,京城居,大不易,连草料燃料都要花钱买,其余东西也是贵好几倍。

      就拿鸡蛋来说,半夏本以为明渊府的100文54个生鸡蛋,4文一个熟鸡蛋就够呛了,到京城的鸡蛋居然是五文钱两一个,熟鸡蛋更离谱,一分5厘,也就是15文一个。

      打开空间,看着空间里满地跑的鸡和随处可见的鸡蛋……自进京后,除了棉花她便没再从空间往外拿东西。

      如今再看,不得不承认一个很挫败的事实,在如今的朝堂,她的空间几乎毫无用武之地。

      他们山南在京城当然也有官,但都不大,且都是明渊府这等地方出来的,家大业大的官,寒门出生的很少,基本没有。

      倒不是寒门出生的考不中,而是都被派到偏远地区做知县了。

      至于留在京师的唯一办法,朝考入翰林……作为师资力量极薄弱地区,山南学子考中二甲就谢天谢地,费九牛二虎之力了,再想朝考跟人家最优秀的那一拨比,拿下那五十来个名额之一,那基本没戏。

      但毕竟好的一点或者说比较讽刺的一点就是,如今朝考反而是最公平的考场,至于最重要的乡试,及其后的会试殿试什么的,涉及到将来朝堂格局,早已进入白热化竞争状态。

      翰林院……

      翰林院算是文官的大本营,他们有志一同的选择,无论其他怎么争斗,不牵扯到翰林院。

      而对于阉宦而言,对于早已失去宰相权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的预备役宰相团队翰林院,根本没必要为了它和文官集团死磕。

      安顿下来后,半夏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自己复习,而是安顿娃娃们读书。

      娃娃太多,她一个人教不过来,于是想了个法子。

      她贴布告聘请留京的外地秀才来做西席,衣食住行和笔墨纸砚全包,银一钱,请了五位先生,每位每日教一个时辰。

      来的人有许多,哪怕给他们的银钱远远低于市价。

      市价多少?

      市价是在山南尹县这样的小地方,私塾先生,且是只教那么三五个的,一月银一两,在京城只会更贵,何况他们的学生两三百个呢!

      为何给的这般少,来的人却那般多

      因为半夏要科举,教导大班这么多人肯定忙不过来,既如此,不防教几个有了功底秀才功名的学子,由他们代劳。

      教材方案是半夏提供的,他们的性质更类似于助教。

      无论任何朝代,秀才出来做私塾先生的大把,但举人进士却少有挣这份钱的,因为他们来钱的路子太多了,且举人以上的,人家随便去一个小想成做教谕那是搓搓有余的。

      教谕虽然挣的没那么多,但社会地位高啊!

      这就跟你捧着大把银子,去文公里学校有编制,并且混到行政岗有官职的教授们愿意不愿意辞职来私立学校接受高薪聘请做老师?

      退休返聘还有可能,不然谁愿意?

      当然,那些半官方性质,在朝堂上有自己派系的大书院例外,这些书院的山长一般都是退休或者辞职的老干部,至少至少也得是二甲进士学历,有的还在朝堂上当过高官,或者学术界泰斗,在他们手底下做教师可不一样,拿钱都买不到的机会。

      而这些书院往往要求很高,不是说:哎,我家煤老板,不想参加高考,想去清华读书,然后清华录取通知书就到你手里了。

      因为正儿八经的官方大书院只有太学和国子监两个,所以,其他半官方性质的大书院那也是有门槛的,而且门槛还不低。

      所以,有许多秀才根本找不到老师,这也是许多人被卡在乡试这一关的一个很大原因。

      乡试以后的东西,光靠自学很难通过。

      现在有个老师从天而降,管吃管住管笔墨纸砚不说,还给一钱银子做生活费,这是什么神仙做派?这等机会不抓住,是会遭雷劈的。

      关键半夏的安排根本对秀才们自己的学习造不成影响,每日平均只要授课一个时辰,根本费不了他们什么事,简直不要太舒服。

      而对于半夏而言,教五个有基础的学生,和教一群没基础的娃,无疑后果会更轻松。

      半夏每日会给他们讲半个时辰的课,给他们半个时辰答疑时间,余下的时间便都可以做自己的事,一举两得。

      对于会试,半夏把握倒不是那么大,当然是说名列前茅的把握,而不是考中的把握。故而安顿下来后,除了教几个秀才一个时辰课当做休息后,其余时间她都放在学习上。

      此时便显出了系统的好处,上个世界,在地球真正生产出可以长途在星际实际运营的载人宇宙飞船后,系统奖励了她一样东西:精神力锻炼法。

      原来人的精神力就跟云或者棉絮一样,看似凑在一起,其实很松散,风一吹就散了……当然,实际上精神力肯定没这么弱,但意思是那个意思。

      而精神力锻炼法,至少低级的精神力锻炼法它并不能增加人的精神力总量,但它可以让精神力更加凝练。

      就像把一团棉花仿成一条条棉线,让其更加凝练,后面再炼就是仿成棉布等……

      这样锻炼的好处,便是锻炼如今的记忆力就跟计算机存储器似的,再久远的记忆也不怕找不到,不怕遗忘。

      第一个世界有着顶级教师教导,对于科举她是不怵的。

      但是,考试本身又不同,你让一个知名学者去参加高考,他不见得就比人家正经高三学霸考的好。

      半夏缺的也不是日常积累和那些知识,她缺的是系统的针对科举的一个学习。

      乡试之所以没事,是因为她这一世一直都在复习乡试之前的那些知识,但会试这边,她还是要继续学习。

      但此时问题就来了,如今的学习资料难找,尤其像他们这样没有门路,想找个辅导书那都是千难万难的。

      即便有系统也没用啊!又不可能找出一模一样的资料,现代高考,差几年的资料都不一定有用,科举虽然更新慢些,但也是在不断更新的。

      他为何必须参加此次恩科?

      文姑娘说不清楚,他自己倒是有些想法,不为别的,只恩科录取比常更宽松便要参加。

      如今士子多了,加之阉宦一直在想办法限制文官势力,故而,如今进士录取人数是愈加稀少了。

      开国初年每科能录三百余人,到中期时,二三百人不等,往往都是每代君主刚上位,急需自己势力时录取最多,平日便两百上下浮动。

      半夏猜了半天也没猜到居然是因为会试恩科一下子录了406人,而次年的常科则只录了96人。

      以半夏80多名的排名,文姑娘的前世她就只能是同进士出生,怪不得……

      当今去年即位,但为表孝道,今年才改元永丰,永丰元年,他们这届翰林院新人就该参加散馆考核了。

      虽然照常理是三年,但恩科向来都是如此,少有那正好可以正好三年的,都是下一届朝考入管,上一届散馆。

      虽然会试殿试名次不高,但散馆考经过一年的翰林院学习,她却直接考取了第一名,得以留在翰林院,授正七品编修。

      至于她的俸禄:年禄相当米九十石,折合银两五十八两五钱,即每月四两九钱。

      四两九钱,五两银,看着多,寻常小康三口之家一两银也够一家生活一个月了。

      但半夏她养的人……

      不说原本的三百多口,后面又增多了近一倍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