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半夏虽跟家里人说那姑娘就是脑子有毛病,不必理会,但同时也让家里人不要出去乱说,毕竟关乎人家一个小姑娘的声誉。

      虽如此,半夏自己心中却不得不在意。

      这姑娘或许因为某些原因一时间失了分寸乱了方寸,但绝不是疯言风语脑子有病……而极大可能……是重生!

      结合她之后的种种,及其表现,半夏估计其重生时间绝不会超过半年,或者说,就是在半夏在院试时。

      之所以这么晚,他们秋收完才找来,十有八九是在县城她自家还有极重要的事情需她来处理,这事远比来找她还重要。

      但即便如此,这么短时间也不可能理清她那边的事,毕竟还涉及到退婚等事宜,有的磨,可便是如此,她依然极快的找了过来,可见半夏在其遭遇的事件中也占了极重的分量,或者,她应该是听过半夏的名。

      再结合她对半夏说的话,很有可能此次的科举,她因某些事耽搁了,但最终应该还是考上了,只不是此次恩科考中,而是下一科考中。

      就是不知为何非让她考中翰林院了……翰林院 ……翰林院……翰林院有何不同呢?

      如半夏这般毫无后台,整个山南在官员体系中几乎没自己高官的……是了!他们这边出来的人,除了考进翰林院还能相对公平外,想留京,在京中科道和六部任职是极难的,这些部门大多被京中权贵和阉宦把持,有钱无权都进不去。

      应该说,到此时的朝廷,对于他们这些正经科举入士的士子,尤其寒门士子而言,也只有翰林院能相对公平,被科举出来的正经士人把持了,其他各部,京中要职和外放要职都被阉宦权贵把持。

      半夏若不留在翰林院,便只有一个结果,便是外派。

      而依据南人不做北官,北人不往南派的原则,她是一定会留在北方十三省的,至于是任县令还是同知等,还是同朝考息息相关……

      什么样的事,是她必须留在京城,而北方任一省份都无法避免的?

      人祸?阉党和仕林的冲突?应该不是,半夏对自己极了解,她这人,不善争锋是真,对所谓上流社会,官场商场等等那些内部勾心斗角是半点都不擅长的。

      但她是个生存能力极强之人,她或许不擅权利斗争,但她极善于在一个部门内部自保,然后降维打压。

      比如前世,她明明长得不错,即便是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也算个美女,却宁愿做群演,还是给别人吃回扣做长期的群特,也不往上到京师找其他主要角色的竞争,还是在她已经有过一次机缘巧合出演大制作主要演员的资历之后。

      原因也简单,在底层那个圈子,她对人心看的极透,并且也有能力罩着自己,俗称的老油条。

      很多人,他们往往是明白什么人该惹,什么人不该惹!

      倒不是说他们全都怕了半夏!而是不值得!

      没有根本利益冲突的时候,所有人其实都是欺软怕硬的,不然就没有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这话流传至今了。

      半夏是不是君子不知道,但是,半夏是有极大可能让真正得罪狠了她的人付出他们无法承受的代价的。

      比如,有些人,你欺负了他,他最多可能就是自己去死,只要你有能力摆平,很多人其实对这种事根本不待怕的。

      还有种人,你无论怎么欺负他,他不会自己死,他会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你一个人得罪他,他可能让你一家人偿命,他们根本不跟你讲什么道义啊什么稚子无辜啊之类的那套君子准则。

      说白了,除了人不惹我我不惹人这点外,他们的很多行事比那些小人还可怕。

      小人好歹还欺软怕硬,还有个怕,还考虑个后果;而他们,则是疯,是狠。不怕疯,不怕狠,就怕又疯又狠,关键还有脑子有能力又能忍,最最关键是记仇的。

      这也就是所谓的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最可怕是既不要命又聪明的。

      半夏知道很多人怕什么,她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

      你不惹我,万事好商量,低的了头,狠的下手,忍的下欺辱,记的了仇,关键自己有分寸。

      那个圈子的人,有爱财的,有好色的,有热衷于名的,有热衷于利的,但这种人的软肋其实也简单,有贪欲的人,最容易对付,他们的小命就是他们最大的软肋。

      半夏留在底层,是因为在那个层级,还无法做到即便杀了人,还能轻松逃责的人,或者说,没有真正能只手遮天的人,尤其半夏还表现出哪怕我本地没人,但回了老家也能做的了地头蛇的那种底气,可以说,只要不作死,她基本上能混的如鱼得水。

      但再往上爬,又是另一套规则,有时候她的这套不一定吃得开。

      所以,即便如今阉党和仕林势同水火,但她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全身而退,真正倒霉的,都是那些看不清形势,软不下身子弯不下腰低不了头还狠不下心又有原则有底线的人。

      像半夏这种原则和底线或者说任何东西,在自己的小命面前都可以让步,自己比所有人事物都重要的人,除非倒霉,否则,很少会折在派系争斗中。

      当然,既然对方让她注意不要管某件闲事,还让她注意某个人,那肯定也有一定的人祸因素在,但应该不是主因,最有可能的是被落井下石之类的,人祸是那最后的一根稻草。

      那么,对于这个十年九旱的地方还有什么能同时影响到半夏,影响到本县最大粮商的女儿,影响到整个北方形势的?

      尽管不愿相信,但答案几乎是不言而喻了。

      怀着重重担忧,嘱咐家人要注意这商户女,尤其他们粮行动静后,半夏还是不得不先出发去科举了。

      她原本是准备自己赶驴车去的,考虑到……最后选择租良马走官道去。

      租良马日行千里那是不存在的,但日行百里却毫无压力。

      官道上每三十里都会有驿站,虽说供官员免费入住的,但就跟现代的招待所或者某区的医院一样,底下人为了赚钱,民间业务是开展的,并且,相对于小官们,他们对民间来的客人明显更热情。

      当然,他们挣到的银钱也对得起这份热情就是了。

      驿站的缺点不用说,死贵!但优点也是有的,第一方便,每三十里必定有,不用担心错过住宿;第二安全,不用担心是黑店,朝廷这点信誉还是有的,当然,前提是你别手上抱着几百斤黄金去住。

      半夏日行120里,只用短短四日,实际是三日半便到了省城,途中也无甚波折。

      因为是临时加的恩科,故而考官们入闱也并非在八月初六日,而是在九月十八日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跟考生没什么关系,但半夏好奇,便想办法去见识了见识。

      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

      不同于院试之前的每日一场,乡试开始的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当然,此次则是九月二十,二十三,二十六日晚间进场,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七早间才算正式开考,分别是第一场,第二场和第三场。

      二十三早间便可离开号房,休息一个白日,二十三日晚间再入场,后面两场亦如此,说是每场三日,实际的考试时间只有两个白日三个夜间,不抓紧时间根本做不完题目,故许多人都是赶在夜间做题。

      九月二十一为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3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200字以上,4道经义题则需要写300字以上。

      半夏在现代时便对论语研究最深,其次是中庸,故而,不用犹豫,她便直接分别以《论语》《中庸》一文的两到四书题写200字。

      经义她研究的主要是《尚书》,第一世时大姐夫研究的便主要是《尚书》为她讲解的极为透彻,她又极好此道,故而学的极扎实。

      甚至在现代还做旧了现代亡逸的 16篇,让现代得以获得《尚书》全卷研究。

      五言八韵本应是最难的,但她是个文青啊!在现代便极爱诗词歌赋,诗与远方的,到了古代第一个补的便是此道,尽管被两位姐姐斥为小道,但她还是对此道学的最用心也最好。

      二十四日为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300字以上,遗憾的是,现代人本应最擅长的场次,她却答的有些中规中矩,尤其议论文,这是她最讨厌的体裁,没有之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