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造反 ...

  •   尚书令彭国勇,出自江南三族之一的彭家。

      江南三族自是指彭吴陈这三个家族,此三家祖辈皆居于江南三州,彭家据潮州,吴家据新州,陈家略微弱势,但也占据徽州一州之地。

      此三族先祖本是随梁太-祖征战天下的,在梁太-祖打下江山之后,恐引太-祖忌惮,便主动提出告老还乡。

      太-祖念其有功,又惜其才能,再则感念与三家先祖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于是对他们的要求并没有应允。

      可三家先祖倒是明智之人,颇懂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明白即使太-祖与他们情深意重,不会真对他们做什么,也难保后世的皇帝仍然对他们信任如一。一番考虑之后,依然执意还乡。

      太-祖见劝阻无用,于是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但此三人于立国有功,若不加恩惠,恐难服臣心。加之江南等地又是三人的故乡,便于江南特设官职,封赏四人。

      将彭家先祖封为闽浙总督,将吴家先祖封为两江总督,将陈家先祖封为徽州巡抚。

      彭家先祖功劳最高,曾帮助太-祖奠定溟江以南半壁江山,又在征战之时,多次引援兵救太-祖于敌阵,便获封最为富饶的闽浙之地。

      吴家功劳次之,却也获封两江总督,总理溟、清两江流域事务。

      陈家战功不如前两家,却也得封徽州巡抚,居正二品,仅次从一品的总督之位。

      太-祖的厚意让三家先祖感佩不已,于是脱下武袍,换上儒衫,在故乡潜心治政,三人本来能力就强,只是之前精力全用在沙场,才会在其他方面平平不显。待一朝成了一方水土人家的父母官,才将潜力发挥出来,不仅处理当地政务得心应手、顺风顺水,没过几年,更是得治下百姓交口称赞。

      当年正逢大乱初平,经历了一场大战,四下都是民生凋敝、百废俱兴。三家先祖治政有方,使江南的农商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太-祖看在眼里,欣喜不已,便下达谕旨,令三人官职得以世袭,子孙世代管理江南。

      太-祖的做法是极有用意的,若令官职世袭,则三家治政会更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且其必会为了长期利益而施之以恰当的政策,不会如科举出来的官员一般急于立功升官而急功近利,考虑不足。

      太-祖的本意是好的,因为他在授予三家官职之时并没有予以军权。也就是说,三家仅拥有治政之权,仅对江南几州的日常治理负有直接责任,而对当地驻军的调动、指挥无直接权力。如果按太-祖的本意来,彭吴陈三家就等于辛辛苦苦为太-祖看守地盘而太-祖还不用付出太多薪酬。

      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啊,照这样来说,后世的皇帝似乎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了。可世间往往没有如此完美的事,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太-祖皇帝再怎么神勇无双也终会有失虑之时,上天暗中设置的命运也不会总按人们预想的方向去发展。

      三家确实一开始并无军权,但江南之地,锦绣之乡,不仅风景宜人,更是盛产鱼米,富饶无比。前有柳永《望海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极言江南钱塘三吴等地繁华。在充足的财源、米粮的支撑之下,彭吴陈三家彻底将江南收入囊中似乎只剩那阵东风了。

      终于,契机来了,当官位传到第四代时,三家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财力和人脉。恰逢江南地方的驻军将领投敌叛逃,都统之位一时空缺,那代皇帝昏庸,不堪大用,便让彭吴陈三家趁机而入,在一番操作之后,顺利将自己的人安插进了军中各处。自此,彭、吴、陈三姓才彻底掌握了江南的一切大权,于江南一地成三足鼎立之势,江南彻底成了他们的后花园,“江南三族”的名号也就此打响。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江南三族的势力更是再上一层楼。及至平帝统治末年,江南三族在当地已是只手遮天、蠢蠢欲动。等到德泽帝登位,因与支持德泽帝上位的曹家素有嫌隙,又恐曹家壮大之后威胁到自身利益,再加上那颗早就不安分的心,便于三年前策划了推翻德泽帝,扶延平王李元嘉上位的兵变。

      江南三族事先准备充分,兵变进行得十分顺利。再加上他们常年居于江南一方,经过几辈人的辛苦经营,可谓是有钱有粮,万事不愁。当兵变的消息八百里加急传入京城时,面对实力雄厚的东梁政权,德泽帝和曹家也只能空气急败坏却对所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

      人的野心总会随着地位的提升而随之增长的,何况江南三族一开始便目的不纯。虽然打着德泽帝昏庸无能,任用奸相,惑于妖后要匡扶明君、拯救民生的口号,但谁又真心地甘愿做个臣子,一辈子,甚至子孙后代都居于人下。

      经此一役,江南三族实力大涨,挟天子而令诸侯已不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心里都敞亮着,最后胜利的人将会登上那金龙宝座。

      但他们也清楚,那个位置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他们不仅要彼此防备,还要时刻提防西边的西梁、魏国,南边的赵国,以及,北面那虎视眈眈、凶恶如狼的突厥人。

      一旦他们鹬蚌相争,得利的将是其他敌人,若有一朝东梁覆灭,那他们也不用争什么了,干脆都去喝西北风算了。是以,如今的东梁朝堂上维持着一股诡异的平衡。

      但江南三族表面上彼此相安无事的同时也不忘给自身增加筹码,为了获得更大的底气,李元嘉甫一登位,此代江南三族的掌门人彭国勇、吴刚,陈怀义等人就纷纷上书请求李元嘉恢复前朝旧制,改阁臣制为三省六部制。改制完成后,三人就顺理成章、“不胜惶恐”地就任了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令。

      而此时的中书令彭国勇正立于李元嘉面前,躬身行礼。

      李丽质在一旁暗暗打量着他,今年刚过半百的彭国勇面色红润,两鬓乌黑没有一根白发,看起来就跟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一样。与传统上的权臣不一样,他面色恭顺,两眼低垂,整个人面相十分普通甚至称得上是老实无害。要不是他正站在李丽质面前,她还真无法把他和传闻中的那个权焰滔天的中书令联系在一起。

      老实?李丽质在心中轻嗤一声,若是中书令大人可以称上一句老实的话,天下还有谁不是老实人?

      其实李丽质此前并没有见过彭国勇,来潮州多年,因为德泽帝的缘故,她们一家始终形如囚禁。彭国勇倒是和其他世家一样,曾暗中接济过他们,但也只是派手下的人罢了。

      今日看汪东福这般慌乱的样子,还以为出来什么大事,可眼下这彭国勇到了跟前,虽恭顺如常却不动如山的样子,李丽质不由得在心中生出了一丝防备。

      与李丽质一样,彭国勇在拜见完李元嘉之后,又来拜见李丽质,期间他用眼角的余光同时在悄悄打量李丽质。没想到这位向来如同隐形人一般的公主竟然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李元嘉的身边,他的心中不由得有了几番计较。

      彭国勇很快收起了内心的想法,开始禀告今天要上报的正事:“陛下,今天傍晚,老臣得到消息,杨玄在幽州反了。”他语气平静,仿佛说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什么!”李元嘉心中震惊,尽管通过这几年的锻炼,他的性子变得沉稳不少,但猛地听到这样的消息,还是不免有几分失态。

      李丽质的心里同样震惊,但显然此时不是该她发声的时候,于是她仍旧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下文。

      “彭卿,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元嘉强行压下内心的焦虑,出声问道。他的情报系统传递消息一向没有彭国勇的快,此时他还没有收到这个消息,不过,既然彭国勇告知了他,他不妨先从彭国勇这里了解一下情况。虽不可尽信,但也聊胜于无。

      于是彭国勇不紧不慢地叙述了起来:“前日杨玄在押送粮草至北边边境的途中反了,反叛者包括运送军粮的五千民夫,丹阳、宣城的三千船夫。反叛的理由是……”他抬起头来看了李元嘉一眼,才接着说下去,“是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用兵于□□以致边疆百姓流离失所,关内百姓赋税沉重,如今民不聊生,天下骚乱,陛下您是无道暴君。”彭国勇一口气说完了,然后便侍立一侧,不动声色。

      “朕是无道暴君?”李元嘉怒极反笑,“那李明达是什么?岂不是桀纣了?”他没有忽视彭国勇那轻松平静的表情,结合他今天特意入宫禀告的前因后果,很快就联想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不禁怒火更炽。

      李元嘉双目带火,死死地盯着彭国勇的老脸,一个字一个字地从牙缝里挤出来:“彭爱卿说该怎么办?”

  • 作者有话要说:  杨玄的灵感来自杨玄感(部分),呃,很绕吧
    ——特此标注
    另:真的有人看吗,有的话就冒个泡吧么么哒,一个人单机很忧伤呢~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