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长歌寂二 ...

  •   齐国,俞城。
      繁华的街市中穿行着各色身份的人,来来往往,热闹如常,丝毫没有被战争的硝烟所影响。

      而被喻为为“天下第一楼”的笑生楼,此时更是热闹非凡。来往的商客坐满了笑生楼,高谈阔论的声音一波盖过一波,越来越显得嘈杂。

      但这样的情况却在一个白衣翩然的男子出现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男子有着俊逸的容貌,一行一动都透着高贵的优雅,这样的行为若非久居上位之人是很难有的。

      座下的人都不禁住了声,好奇地打量着此人。而越看,就越是心惊!

      且不提他男子的衣服用料之稀少价格之昂贵。就只说他腰间的玉笛,其做工之精巧竟像是出自“巧手老鬼”之手,让人不由多多打量了几分,有喜欢收藏珍宝古物的人眼尖地认出了那的确是“巧手老鬼”所制作的物件,一时间红了眼眶兴奋地大叫出声。

      而余下的众人,也是神色各异,多少带上了几分思量。
      这名男子,究竟是何身份,又为的什么目的来的笑生楼?
      笑生楼能被称为第一楼不是没有原因的,而它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但凡有富有的商人每年都会在此一聚。是以,笑生楼中有了个不成文的规矩,非富贵之人不能往,哪怕权位再高也没用。

      观男子全身,所戴所饰无一不是珍品中的珍品,有人低语而言,哪怕是皇帝也没他这么奢侈,在座之人深以为然,同时对那近在国都的皇帝送去几分虚假的同情。

      堂堂天子竟还没有她的百姓们有钱,又哪里能在朝廷之上挣得话语大权呢?
      前有女相施了手握朝政大权,后有“以商入仕”的顾清远牢牢控制着齐国的经济命脉,那高位上的女帝所在的位置就很尴尬了。

      也无怪乎有人说“齐有二人,帝之微甚”了。

      男子开口,声音温润清雅使人顿时心生好感,静静等待他的下文:“不知各位是否知道静显三年发生的那件大事?若是有人知道可否告知在下一二?”

      静显三年!静显三年!有上了年纪的白发老翁瞪大了目光,不可置信地紧紧盯住了他,试图从男子脸上找出玩笑之色。
      静显三年之事,怎有人敢提!?

      这个人,到底是谁?

      待听到“静显三年”四字在座之人无一不变了脸色,透着惊慌的苍白。

      静显三年,那正是三十年前。那年发生了很多事,天灾人祸接连不断,连续三年的干旱让成千上万的人饿死了,更有甚者竟然易子而食只为活命。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那年发生的事很多可唯一称的上大事就只有一件——将军齐峥血溅皇宫,将当时的皇帝申若衡斩杀,自己则做起了皇帝穿上了那件累积了无数白骨的龙袍,为堵住悠悠之口更是杀了数以万计的人。
      同年,新帝改国号为齐,是为齐王。于此同时,商人的地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申氏皇族在位时,商人的地位虽然不算太高,但也不算末尾,家中子弟也有入朝为官的机会。但齐王登位,开始了严重的重农抑商政策,商贾之流一律不得入朝为官,若要为官需对牛马三跪九叩表示“为人臣子当如牛马般忠实的心”。

      如此大辱,怎堪受之!

      在座的人也都忆起了那些往事,表情很不好。

      ——————————

      奏折……又是一本奏折,齐乐难受地咳着声,一本本认真看过去。
      它们的内容虽大有不同,不过意思却大抵是同一个,不可再向百姓征粮了。因征粮一事已经爆发了多起反抗官兵的事件了,其惨烈程度让人不忍直视。死的人里有官兵也有普通的百姓,上至白发老翁下至无知稚子,在齐国每天都有这样的事发生。
      一切皆因一个“粮”字!

      其实上面所写的她又如何不知道呢?齐乐不禁捏了捏手中的朱笔,目露冷意。
      如果有选择的话,她必不会用这样的方法的。
      因静显三年之事,再加上她以女子之身登临高位,朝中本就有很多人不满了,现在的这些奏折只是个引子而已,怕只是风雨欲来啊。

      齐有二人,帝之微甚。

      齐乐突然想起了这句偶然听到的话,她现在的情况可不正是应了那句“帝之微甚”吗?施了对齐国的忠心无可置疑但不是好拿捏的人,而顾清远则是让人看不懂。

      顾清远,作为一个商人来讲他富可敌国,但所居所用无不简朴到了极点,却又会为了反复听琴者的一句唱词一掷千金,可谓矛盾到了极点。
      作为臣子,倒是安分地做着自己的事,多一份少一分他都不会去干。

      但偏偏征粮一事他是极为同意的!

      按照齐乐的本意她是打算向那些商人征集钱粮的,顾清远就是头一个!只是她没有那个能力去动他。论人脉轮钱财,她都是万万不及他的。可这并不代表她不能动其他人,只是这一方法又很快在现实面前遭到了失败。

      偌大的齐国,竟没有一位商人按旨办事,若是这后面没有人在出力,齐乐是绝对不信的。会这么做的只能是顾清远因为也只有他才有能力这么做。

      于是只好改为向百姓征粮,这是下策中的下策,不到万不得已她真的不想用。
      但是平国战火已经烧到了齐国边境,若是再不采取措施那才是真正的永无安宁之日了。
      打仗靠什么?士气。是,士气固然重要,但最最重要的却绝不是这个。粮食,充足的粮食那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士兵才能去打去拼,就算是失败也还有再来的机会。

      不过征粮后的隐患到底是留下了,虽然齐乐早有所料但看到那一串串惊人的数字时还是不免心凉。
      死去的人……太多了。
      他们都是齐国的百姓,他们本该安乐的生活,可是因为那道“征粮”的命令让他们不得不交上“足够”的粮食。但在一环又一环的交易链中,最后到达她手中,国库之中的粮食却是少之又少。
      小虫不可怕但那么多那么密的它们加在一起,再茂盛的大树也会有枯败的一天,更别提是早已腐朽的齐国。

      她曾不止一次地听人说起先帝如何忘恩负义,将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前朝皇帝申若衡杀害自己堂而皇之地坐上了龙椅。却从来没有人跟她说过,先帝这么做的原因。

      “父王,若是国君无能会如何?”

      “必有人杀之而后取代。”

      “但是那个国君守着的是一个内部早已空朽的国家呢?”

      “亦杀之。”

      幼时的对话好像还回响在耳边,齐乐闭了闭眼,心下苦涩万分。
      当初的这些话,算不算是一种诅咒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