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4 未央 ...

  •   晡时的太阳照在脸上,秋风吹乱满头青丝。沿着吕梁山东麓,一天一夜的脚程,小舅带着我顺利走出河东郡,坐上了黄河渡船。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么大的渡船,远远望去,波涛滚滚,河面千帆竞发,迎着日入时分的漫天落霞,甚为壮丽。
      黄河之水九曲十八弯,经过黄土高原,在此处触底回旋,形成了两大平原:东面的河东平原,和西面的关中平原,而一道渭水将关中平原分割成南北两片。渭水北面名为左冯翊,西面名为右扶风,渭水南面就是京兆尹,三地合称为“三辅”。我们的目的地——京师,就坐落在渭水南岸。诗经有云: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当年秦康公过此地送重耳回晋,今日我和小舅自晋地而来过此处进京,一来一回,心境恐怕是天壤之别。
      过了黄河,就进入了关中平原。比起河东,关中积累了秦汉百年富庶,因而更加繁华。下了船就进入华阴县,著名的险山华山应该就在附近,舅甥俩起了玩心,便想打听打听华山的方位,谁料晋地口音和关中口音鸡同鸭讲了半天我们也没找到华山。
      “下次再去吧,赶路要紧。”小舅安慰我,“以后有的是机会。”
      ***

      沿着渭水南岸一直向西,一天一夜后,终于抵达京师。关中不愧是鱼米之乡,京城不愧为美食之都。漫步在东街小巷,虽说已经吃过干粮,我还是被阵阵香气吸引住,不愿前行。
      小舅为我买了个香喷喷的肉饼,顺便询问摆摊的:“师傅,您知道卫家在哪儿吗?”
      “卫家?你是问新晋的卫夫人?”
      “是啊,我是她的弟弟,来京城看望她。”小舅道。
      “哈,又来个弟弟!”未待煎饼师傅答话,粥摊上传来一阵大笑,只见一人放下碗筷踱至面前,将我俩上下打量一番,用晋语道,“自从甥媳妇儿有了身孕,日日皆有你们这种乡里人往京城跑,谎称是卫家的三姑六戚。”
      此人身着素色京式深衣,用料上乘,却在这平民粥摊上食用早餐,一副落魄贵族的样子。况且他衣冠不正,发髻散乱,一绺山羊胡子,身材短小精悍,却用那两只如黑豆般漆黑的眼珠盯着我们,眼睛里透出精明的光。
      “怪人,不要理他。”小舅拽了我,快步离开。
      “莫不是被本侯戳穿,恼羞成怒不成?”欠扁的笑声回荡在京城大街上。

      我们继续往前走,又接着问了几个路人才知道,卫夫人得宠之事已传遍京师,陛下为显恩惠,已于城东为卫家置宅。京城翻糖师傅的手艺比我们那儿好很多,我央着小舅买了一个老鼠翻糖,沿着东街一路边吃边走,当巍峨的城墙映入眼帘时,便到达路北一户新宅,匾额上书“衛府”二字。
      “大清早敲门做甚?”家仆打着哈欠探出头。
      小舅拱手道:“我找卫长子。”
      “不在。”家仆摇头。
      “卫青在吗?”
      家仆疑惑道:“你是什么人?”
      “我是他弟弟。”小舅道。
      “我是他外甥。”我也叉了腰。
      “小孩子一边玩去。”家仆瞅瞅我们,不耐烦地挥挥手,便要将门合上。
      小舅伸出膝盖抵住门,我乘机往门缝里挤。
      “哎你们做什么?出去出去。”
      家仆话音未落,内屋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位翩翩佳公子踱门槛而出。其人个头颇高,身着浅青色中衣,宽肩窄腰,身型矫健,走路带风,衣襟摇摆,气势逼人。待人走的近了,便可见其青丝束于头顶,未冠,由一根白簪固定,高鼻深目,神采飞扬,与家丁的哈欠连天形成鲜明对比。此人眉型和平阳长公主的眉相似,眉尾弯出个好看的弧度,坚毅中透出韧性,威严中透出温和。见到我们,来人的神情由疑惑转为欣喜。
      “步广,去病,你们怎么来了?”
      “想二哥了呗。”小舅飞奔而去,一头冲进来人的怀里。
      “什么时候到的?”二舅欣喜道,“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我好安排去接你们。”
      “这不平安到达了吗?”小舅为自己的认路本领洋洋得意。
      我戒备地看着他们兄弟相逢,记忆中二舅的脸已经模糊不清,单记得他穿着仆人的衣装,教我练剑的翩翩身影,而眼前这位京城少爷貌似身份高贵,气宇轩昂,令我一时犹豫,不敢相认。
      “怎么?去病不记得我了?”二舅轻轻松松把我拎起来,“长高了不少嘛,还蛮沉的!”
      “二哥离开时去病还是个小不点,都快两年没见了,说他能记得二哥你,我才不信呢。”小舅调侃我。
      “去病现在可不是小不点了。”二舅笑着说。
      这令人如沐春风的笑容,只属于二舅。我把头埋在二舅肩胛,找回了熟悉的感觉,顺便将早晨吃的肉饼油和糖渣全数抹在他的漂亮衣服上。
      ***

      当日大舅侍中,二舅休沐。待安排小舅和我安顿下来,二舅抵挡不住我的强烈要求,答应带我们进长安城内逛一逛。
      一行人自长安城东的清明门入城,南侧便是宏伟的长乐宫。此宫建于大秦兴乐宫之上,孝高皇帝前元五年由丞相萧何始建,历时两年竣工,是长安城里的第一座宫殿。孝高皇帝自此从平成迁都关中,长安城周边地区作为京兆,也就是今早我们逛过的地方。自孝惠皇帝起,天子移居未央宫,孝高吕太后居长乐宫,自此长乐宫被称为“东宫”。如今,长乐宫长信殿是窦太皇太后的起居之所,长秋殿则是天子之母王皇太后之起居,陈皇后的母亲窦太主居馆陶大长公主府。
      长乐宫发生过的最著名事件,便是我最崇拜的的大将军淮阴侯韩信被吕太后以谋反罪斩杀于悬钟之室的惨案。长信殿近期流传的事件,便是窦太主谋害二舅未遂,我们卫家全家一夜间鸡犬升天的八卦。
      被人绑架,二舅一定遭了很多罪。女人一旦身居高位有了点权势,就专门和优秀的男人过不去么。我趁着守卫没注意,跟着小舅在长乐宫墙外踹了几脚,也算是为二舅报仇。
      二舅瞥见我们的举动,摇头道:“平阳长公主殿下和曹世子也住这儿。”
      “对不起。”小舅吐吐舌头。
      长乐宫北面有一片很空阔的空地,几乎望不到头,是为皇家禁卫军驻地。宣平门内驻扎着守卫营,东市经营有马场,二舅说他最近一直在这里工作,负责为期门军招兵买马。
      “期门军?我记得二哥之前在上林苑的建章营骑供职。”
      二舅笑得腼腆:“升官了,我现在统管期门军。”
      期门,顾名思义,期诸殿门,是直属天子的禁卫军,行动不受东宫节制,然而规模较小,成员大多是京师、陇西郡和北地郡能骑善射的士人子弟。
      小舅脸上浮现仰慕的神情。
      “哥,不如也给我谋个职位好不好,我也要当兵。”
      “等你到了年龄再说,现在你连战马也跨不上去。”二舅一盆冷水泼下来。
      “我可以当步兵啊!”
      “期门军只收骑兵。”
      “那我去求大哥。”
      “大哥不管招兵的事。”
      “……”

      明渠自清明门入,从长乐宫外北侧过武库,流入未央宫北墙。我们一行人沿着明渠继续前行,我一路上东张西望,折服于长安内城的壮丽,小舅则悻悻地跟在后面。
      过了长乐宫,便到达未央宫,此宫亦为萧何所建,落成于长乐宫之后。诗经有云:夜未央,庭燎之光。未央对仗长乐,取“不灭”之吉,“永生”之祥。未央宫又称“西宫”,与太后的东宫相对,为天子起居、办公之处,之上雕梁画栋,镶金嵌玉,亭台楼榭,鳞次栉比,山水沧池,布列其中。
      立于北墙外的一处高地,可见巍峨的前殿。红色琉璃瓦下,是花纹烧砖墙,青色雕花窗,东侧一条巨龙雕塑蜿蜒而出,迎着朝阳吐信。当今天子每一,五日朝见百官,便是在前殿内。
      “去年的这个时候,陛下便是自这前殿送别大汉特使张骞,命其领百人之队,西行寻找大月氏国。”二舅介绍道。
      张骞的故事我听过,这个人自告奋勇西进大漠去寻找大汉盟国,联合抵抗匈奴,他的出行已经在百姓中传了开。百姓一边面赞叹此人勇气可嘉,一面担心此行无用功,茫茫大漠,难以返回。
      未央前正殿,名宣室殿,亦有汉室名人典故。孝文皇帝当年在此面见太中大夫贾谊,询问鬼神之事,治国之方。然贾谊因推行改制遭到弹劾,最后忧郁而死,抱憾终生。
      “大哥和我平时在这里值班。”二舅道。
      “那岂不是离陛下很近?”我惊讶。
      “嗯,很近。”二舅点头。
      宣室殿正北是陈皇后起居的椒房殿。小姨居室位于椒房殿东的漪兰殿。
      “我们去探望小姨吧?”我建议道。
      二舅摇摇头:“今日不可。三姊如今有了身孕,陛下命人严加保护,须待我拿到批文,才能准许你们前往探视。”
      “身孕而已,怎么像坐监?”小舅嘀咕道。

      临近长安城西直门,只见一列骑兵身着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鱼贯而过。铠甲色泛银灰,与长乐、未央两宫门口禁卫军的纯黑色盔甲略有区别,想必这就是期门军的士马。
      为首一蓄着黑髯的高大骑郎,见到二舅跳下马来,诧异地瞧着我俩。
      “卫将军,此二人是?”
      “舍弟步广,外甥去病,”二舅指了指跟在后面垂头丧气的小舅,又指了指我,“他们均是初来乍到,我带他们来长安城里逛逛,开开眼界。”
      又指了那英武骑士对我道:“这位便是期门军副统领公孙敖,也是我的救命恩人。”
      “去病见过公孙副统领。”我心中对此人充满感激。
      “外甥果然像舅。”公孙敖呵呵笑着拿我和二舅比了比,“属下今日尚有军务,改日定会登门拜访贤弟贤侄,顺便讨杯酒喝。”
      “你忙你的,青府上随时恭候。”二舅挥手。

      告别公孙敖,我们折道北上,经过许多豪华府邸,和一些空阔的地段,便到达西市。东市负责长安城的马匹交易,西市乃长安城内的高档消费区,专供皇亲国戚,高官贵臣。衣有绫罗绸缎,深衣襦裙;饰有冠玉屐率,镶簪珠宝;书有墨砚简帛,御有鞍鞯缰鞭,琳琅满目,至于价格嘛,自然是令人咋舌。
      出了西直门,便到达长安城外一处景地。放眼望去,满山满林郁郁金黄,夕阳落辉,飞鸟投林。
      二舅道:“此地便是上林苑。皇家围猎之地。”
      小舅和我异口同声:“我们能进去看看吗?”
      二舅很快否定了我们的想法:“立冬时节,猛兽做最后的觅食,还是不要进去的好。”
      ***

      再见到小姨,是在一个春雪纷飞的日子。前一时辰艳阳高照,下一刻忽而阴霾,先是淅淅沥沥地落雨,不久竟有雪花绵延不断。
      我们已经在卫府住了一阵子,二舅去外地出差,个把月没看到人影。那日大舅进宫当值,小舅原计划携我前去拜访居住于城北茂陵邑的大姨家,遂因大雪封门而不得出。
      夜间风雪渐停,翌日暖阳冉冉,云淡风轻,卫府上下一片白雪皑皑,鸟啼声,积雪消融之声不绝于耳。
      长安城里的未央宫遣来一驾马车,急匆匆将我和小舅接进了宫。
      长乐宫的早晨相对静谧,未央宫的早晨却已官人车马往来不绝,人声嘈杂。马车停在未央宫北司马门,宦者引我们下车南行,路过一高阁,甚是宏伟,阁南一匾额,上书“天祿”二字,我记得这是天子藏经书卷之宝阁。
      沿着北司马道向南,一路行至一处围墙,宦者同侍卫核对符牌后,带我们进了这个叫“永巷”的地方。我认得这里的主殿是皇后寝宫椒房殿,其东面有一小殿,匾曰“漪兰殿”。漪兰殿地处永巷之南,红瓦灰墙,雕花镶树砖嵌;与之一街之隔的椒房殿,则是红瓦红墙,雕龙镶凤砖嵌。两殿遥相呼应,从漪兰殿往椒房殿方向望去,皇后寝宫恢弘耀眼,映照雪光粼粼,分外夺目。
      宦者引我们进漪兰殿,掀起帷帐,未入内便听得一阵婴儿啼哭。小姨半卧于榻上,青丝千缕挂于榻侧,嘴唇因失血而略显苍白,眼中是止不住的喜悦;而坐在床边的恰巧是我们昨日正要去拜访的大姨,她怀中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蜡烛包。小舅同我和两位姨娘均久未见面,一家人如今在这未央宫相见格外亲热。
      “去病,你来啦。”小姨向我招手,“快来看,这是你的小表妹!”
      表妹?不是表弟吗?
      我凑上前,只见一个新生命躺在大姨手中的蜡烛包里,小小的一坨,软软糯糯的,皮肤泛着红色,两颊皱皱的,翘起的鼻头散布着一些小白点,眼睛闭着,眼眶哭得红红的,像是随时要哭断气。
      ——原来表妹是这个样子的,好小,好吵。
      我用手指戳戳她小鼻子上的小白点,没想到她很快停止了哭闹,小嘴撅撅,做出要吃奶的样子,试图衔住我的手指。
      小姨惊喜地笑道:“表哥表妹果然是天生一家亲,她喜欢你呢!”
      我缩回手指,暗忖道,我才不要这个皱巴巴的小家伙的喜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