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4、百姓躁动 ...

  •   元瑕紧急传令下去,吩咐硕城的官吏停止登记人口,分配房屋。众官吏虽然不明所以,却仍然按照太子殿下的命令做了。
      没想到这一下捅了马蜂窝,被带来的一千多个人本来就是不讲道理的地痞无赖,在乡间基本不做好事,小偷小摸的不在话下,有的还做过许多坏事,只不过狡猾的没被官府发现而已。
      现今本来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不但有钱有房还能进城做城里人,他们有的同乡的早商量好了以后合起伙来,怎么去哄骗压榨普通老百姓的钱财了。现在眼看要到嘴的鸭子就这么停在嘴边不让吃了,这些地痞无赖还不闹起来
      于是一千多个人合起伙来,在县衙外面叫嚣怒骂官府欺诈他们,言而无信,字字句句不管在不在理,反正十分难听。
      一千多个人的叫声,那可不是好玩的,声音响彻云霄直传到县衙里面来。元瑕下面坐着的十一个人都额头冒汗,瑟瑟发抖。
      他们当然知道把这些地痞流氓全部送到硕城会有什么后果,可是只给一点银子就要别人举家搬迁,还要各县尽快完成任务,他们张贴了布告好几天,也没一户正常人家来报名,来的都是些无家可归、好吃懒做的乞丐流氓,他们能怎么办,总要在规定的日子里带些人来呀
      只是没想到人送到一半就出问题了,这下底子面子全在太子殿下面前掉光了。
      元瑕却没有拉下脸批评他们,仍是笑语相向,晚上在钱府设宴,带着杏娘坐一边,请十一个人吃了顿晚餐。
      至于外面骂骂咧咧甚至想冲进县衙打砸的一千个地痞无赖,看到一群密密麻麻看不到头,军纪严明的士兵后,再也不敢出声。老老实实吃了顿比他们平时好许多的晚饭后,就在军队的护送下,一千个人就分别跟着自己的县令回了地方。
      只是一回到地方,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这些人全部被关进牢里,等待按罪判刑。
      一千多个地痞流氓的下狱当然在燕州各城当地都影响颇深,老百姓们都纷纷叫好,只是对搬往硕城一事更加不看好。在之后的两天里,别说其他城镇里的人家,就是硕城乡下的老百姓都没几个愿意迁往硕城的。
      等到第十天,面对硕城满城皆空,只有一户人家搬进来的窘境,太子殿下在府衙里又是一脚踹翻了出这个主意的官吏,然后不顾他们的反对,执意下令执行杏娘提出的分田法,以田产激励百姓们搬迁。
      等官吏们都离开后,元瑕走进屏风后面将杏娘怀里的玮儿抱起来,动作熟练地逗着他笑。
      杏娘却摇头看向官吏们离开的方向,百思不得其解:"事急从权,想要在仅剩的半个月里让硕城恢复繁荣,分田法是最好的激励政策,这些官吏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呢"
      元瑕逗着怀里的玮儿,带着杏娘到了县衙后面,说道:"杏娘可知道硕城外的数万亩良田,如果交由地方官府负责售卖,官吏们能收到多少中转费用吗"
      元瑕在杏娘耳边说了个数字,绕是杏娘经过大场面也被这个数字惊呆了。
      元瑕又继续解释道:"别的城镇良田都把控在大贵族手里,零散田产不引人注目,硕城这可是数万亩。以后在硕城当官的大小官吏,光是收的红包都能赚的盆满钵满,你说他们会愿意把这个发大财的机会推出去吗"
      杏娘恍然大悟,说到底还是财帛动人心,否则这些官吏为什么会大肆反对呢?
      她看着几天下来,哄孩子越发熟练的元瑕,笑道:"所以你才不直接将计策说出,而是借别人的口提出,再来个十日之限"
      元瑕认真地点点头:"现在十天已经到了,他们还有什么话好说的"
      当然,就算他们有什么好说的也没用,他要是想这么做,怎么样也能做到。
      接着元瑕就将桌子上的大堆公文推到杏娘面前,然后带着玮儿去外面溜达去了。杏娘摇摇头,打开公文一一细看起来。
      定居硕城可分田地的消息最先传到硕城周边的村庄里,太子专门派了人到村庄里去张榜公告,并停留许久回答村民们都疑惑。
      其后才由十一个县令和县丞带着硕城县衙的告示传播到了燕州全境。
      顿时燕州大震!
      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家有自己的基业自然不会动心,但是真正处在底层的农民们却很快躁动起来。在他们的眼里,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比不上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来的值钱,这可是世世代代属于自己的田,还不用上交过半收成给大贵族!
      天下能有这样的大好事这是所有意动农民的心声。
      之前浩浩荡荡的地痞流氓整治行动,他们也看在眼里,最担心自己辛辛苦苦跑过去也像这些人一样赶回来关进牢里。
      比起那些一直生活在当地,仍然犹豫不决的农民们,收到消息的另一批人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就是各城各镇的寡妇和单身汉们。
      本朝虽然不反对寡妇再嫁,但是也没有什么鼓励政策,现在寡妇再嫁官府送田产做嫁妆的消息一传递出去,那些有对象的寡妇们都动心了!
      在她们看来,自己反正找了对象,改嫁是早晚的事情。现在改嫁住到硕城里还能有田产可得,天下间还有这样的好事吗
      因此得了消息,条件又允许的寡妇们立刻拉上自己的对象,收拾好包裹就往硕城赶。
      在阳城这些寡妇里,最先采取行动的不是别人,正是阳城里住着的郑碧秀。
      要说起这个郑碧秀,先前有的名字叫郑翠花,不仅模样长得俊,性格也是一等一的泼辣爽利。
      因为阳城离硕城只有百里之遥,所以阳城百姓是最早得到消息的,在其他寡妇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郑碧秀心里就想着,既然是官府张的榜,总不能是唬人的,于是下了决定。
      当天晚上,等她的情郎回来之后,郑碧秀就拉着他说起了这事,意思是她想去硕城。
      可是柳玉树可不这么想,不过一亩地,哪里值得他奔波到硕城去
      两人这就起了争执,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两人同床异梦过了一夜。
      因为军营里事情多,柳玉树训练累得很,睡的死沉死沉的。可是身边的郑碧秀却睁着眼睛想了一夜,听到旁边男人的呼噜声,郑碧秀气得要死,眼睛里的泪水就没停过,她想起自己多次提到要柳玉树娶自己,可是他都推诿拉皮,心里更是委屈。
      她摸摸自己四个多月就有点突出的肚子,咬牙做了决定。
      于是等第二天柳玉树傍晚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个空空荡荡院子,里面郑碧秀的东西已经全部没了,只留下桌上有一封信放在那儿。
      柳玉树混世魔王的样子又发作了,他看了眼桌上的信,歪歪扭扭地写着:
      "柳玉树,你一点都不在乎我,根本不想取我,所以我就带肚子里的亥子去页城改家了,你不要来找我们娘两,只要能分到田地,我和孩子会过的很好的。
      匆念,郑碧秀留。"
      柳玉树看着手里这封错字连篇的散伙信,完全不相信竟然有女人敢甩了他,还带着他肚子里的孩子要去改嫁
      很好,女人,你成功惹怒我了。这大概是柳玉树内心的写照吧。
      这边柳玉树拿了信就回军营点了一队手下的兵,骑着马飞速往硕城赶去,那边郑碧秀趁着柳玉树大早上离开后就收拾了自己不多的东西,拎着两个包裹就租了辆马车往硕城方向赶,终于在天黑后赶到了硕城成门外。
      因为时间晚了,硕城城门已经关闭,可是城门外三三两两地聚集着其他地方收到消息赶来的老百姓们,也就不觉得黑夜可怕了。
      趁这个机会,郑碧秀与那些来投奔硕城的人聊了起来,很快就和他们混熟了。因着郑碧秀挺俊俏的长相,还有不少单身没娶妻的过来勾搭她。
      郑碧秀虽然心里还记挂着柳玉树,可是跟了他一年多,连孩子都有了,却依旧没名没分的,心也冷了,就想着随便找个人嫁了得了。
      得知郑碧秀寡妇的身份,那些单身的看她更热情了。现在情况特殊,娶了寡妇可多得一亩田地啊!于是又有不少老头老太过来和郑碧秀拉话常,不时介绍自己的儿子侄子什么的给她。郑碧秀一一看了,虽然没一个有柳玉树长得英俊,可是都是老实本分的男人。
      一个晚上,虽然是在硕城外面过的,但是新生活的希冀充斥在人们心里,他们非但不觉得害怕寒冷,反而心里暖烘烘的,盘算着要是真能分到土地,以后可以怎样怎样。
      因为激动和期待,年轻人少有睡觉的,聚在一起聊着天,上了年纪的却熬不得夜,眯着眼睛睡了。
      郑碧秀很快就从一群人里找到一个身材挺高,长相普通的男人,将自己的情况都如实告诉了他,并且着重强调自己想把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问他愿不愿意。
      那个男人坐着考虑了许久,然后说以后孩子生下来后,他们可以养着,但是郑碧秀必须再给他家传宗接代才行。
      这点郑碧秀当然知道,于是两人达成了一致。
      只是之前从不认识,郑碧秀心里又还记挂着柳玉树,所以她和那个男人到底还是保持了距离,没有太亲近。
      等到后半夜,陆陆续续又有更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等在硕城外的人就更多了,人们搓手跺脚半点不怕寒冷,一心期望着城门打开,引领他们走向更幸福的生活。
      等到天边泛红,公鸡报晓后,硕城的城门终于在他们面前打开!
      一大群人拖家带口,拿着许多东西就想往里面挤,这时里面出来两列军容肃穆的士兵往城门口一站,所有人都不敢出声了。
      然后有一灰袍小吏出来指着面前的三个地方说:"举家搬迁的往排好队左边树下站,寡妇再嫁到硕城的带着丈夫到那边街道上站着,领养孤儿的去那边站着!"
      小吏一连说了三遍,声音洪亮,老百姓们听的也清楚,于是按照地方分开站了,郑碧秀拉着那个男人往寡妇再嫁那边站,眼看着还是举家搬迁的最多,领养孤儿的那列好像没什么人。
      整理好了之后,三列队伍就跟在小吏后面往硕城县衙方向去。跟在后面的郑碧秀见到硕城干干净净,也没有血迹斑斑,一点都没有屠城后的恐怖景象。
      然而很快她就想不了那么多了,因为硕城县衙就在门口,他们激动的等了许久,终于轮到郑碧秀了。
      郑碧秀前面那对小两口喜笑颜开地出了县衙,就在一人的带领下往外面去了。
      郑碧秀赶紧拉着那个半路认识的男人,往县衙里面右边的院子走了两步,到了桌子前,就看见桌子后面坐了一位头戴帷帽,紫衣华裳的夫人。
      然后就听见夫人身边的婢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郑碧秀连忙收回视线,下意识答道:"郑翠花……啊,不!是郑碧秀!郑碧秀!"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4章 百姓躁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