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我愿……愿意,个臭娘……娘们,以前我让她往西她……她不敢往东,现……现在倒好,跟我摆……摆起架子来了,咋……啊?看不起我……我了?”
“我就是要让她臭……臭名远扬,嫁……嫁不出去,回头还得跪在我……我面前求……求我娶她。”梁斌喝多了有点儿大舌头,但是还是可以听清楚的。
“所以你承认你和俺妹没发生啥吗?”
“我倒……倒是想啊,她……肯吗?”
赵广林琢磨着差不多了,有他这几句话,谁还敢说自家妹子,伸手关了喇叭,甩开梁斌的胳膊:“去,一边儿呆着去,俺妹子会找你这种男人才怪”。说要走出了村大队。
梁斌没想到,自己刚才的那番话,已经通过村里的广播播送了出去。
这一下,还在热炕头上的父老乡亲们,还没睡醒呢,又一出好戏送上了家门。
“老头子,你听见刚才广播里说啥了不?”
“这是梁斌的声音啊,他那天说人家赵晓晓勾引他,刚才听他说完全不是这码事儿啊。”
“听着像是喝多了,这下好了,酒后吐真言。”
“原来是人家赵晓晓看不上他了,他就造谣人家,真够王八蛋的。”
。。。
村里又一次像炸开了锅,只不过这一次的舆论矛头都指向了顾斌。好多个八婆们也没了睡意,都穿上衣服串门儿八卦去了。
等到接近中午,梁斌才迷迷糊糊醒过来,他发现自己怎么在大队的广播室里面,想来想去什么都回忆不起来,于是起身往家走。
路上正好遇见从地里回来的好几拨人,梁斌觉得大家看他的眼神不一样了,透着明显的鄙视的味道。咋回事这是?梁斌想不明白。
这时候村西头刘铁牛的媳妇儿胖九儿也刚下地回来,梁斌喊:“婶子”
胖九儿是村里出了名的直爽人,让她瞒着憋着啥比啥都难,最看不惯谁表里不一,弄虚作假,这会儿正想指着梁斌臭骂一顿呢,没想到他自个儿找上门了。
“别喊俺婶子,俺可不是你婶子。自己干了不要脸的事儿没得逞,还要黑别人一把,俺以前算是看错你了。”
梁斌一听,懵了,谁把这事儿抖搂出来了?
“我。。我”
还没等梁斌说完,胖九儿扭头儿走了,她最不稀得搭理这样的人,想想就犯恶心。
梁斌知道这次自己的计划又失败了。
“艹”梁斌气急败坏地骂了一句,也挪着步子往家走了。
老赵头和孙秀枝这会儿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真没看出来,梁斌居然是这样的人。”
“是啊,平时只觉得这个人不是那么实在,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也能做得出来。”
“幸亏喝多了他自己说了,不然咱闺女背着个这样的名声可怎么做人,怎么找婆家哦”孙秀枝说着眼睛就不停地吧嗒吧嗒流眼泪,之前只觉得生气,还顾不上哭,这会儿放松下来,眼泪止都止不住,为自家闺女后怕和委屈。
“行了,老婆子,你也别光哭了,这个事儿啊也算是过去了,咱们呀赶紧想着给闺女找个婆家,省的夜长梦多,梁斌那儿再弄出什么乱子”老赵头抽了两口旱袋烟,若有所思地说。
“是啊,闺女大了,是得找婆家了。”孙秀枝也这么觉得。
“对了丫头,你自己以后出门小心点儿,别自己走人少的路,天黑了出门叫你哥陪着你”老赵头又不放心地嘱咐自家闺女,叹了口气,这闺女长大了也真是操心啊。
几个哥哥弟弟看着事儿也解决了,都各自忙去了。
清泉一听要给自己找婆家,慌了,完蛋,自己得加快进度了,不然到时候爹妈给她定下了亲,可怎么办?
眼看着任务的进度条走到百分之三十后就不怎么动了,看来摆脱梁斌只算是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可是眼下她还没有找到接近顾立的机会。
赵晓晓的爹妈这次是真的着急想嫁闺女,和四里八乡的媒婆都打了招呼,让他们给自家闺女留意着点儿,有合适的呀就给闺女说个媒。
陆续地来了几个媒婆,只不过说的人老赵头和孙秀枝都不太满意,也就没叫闺女见。
眼瞅着天气越来越冷了,这个时候算是农村里最闲的时候了,冬麦不需要浇水也不需要除草,地里也没有太多活儿了,但是也不会完全闲下来,农村是没有真正清闲的时候的,尤其是这个事事都需要人工干的年代。男人们要将地里的白菜萝卜全部收起来,放入家里的地窖或者是在地里挖上一个大土坑,将白菜和萝卜放进去,再用土埋上,以免冻坏。女人们收完地里最后的一茬棉花,几个人聚在一起开始做被子和过冬的棉衣。很多时候,是不舍得用新的棉花的,都是将盖了几年穿了几年的被子棉衣拆下来,洗一洗,棉花弹一弹,再重新做好。还需要给家里的大的小的都纳上几双鞋底儿。不然等到过年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赵晓晓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娃,按说肯定要帮着一起干的,不过孙秀枝干活儿利落又疼这个女娃,只偶尔让她打个下手。
这几天,学校里有个女老师快要生孩子了,其他的老师又各自都有班级要带,学校一共就两个女老师,之前也没遇见过这样的情况,校长只好四处打听看有谁家的娃认字,愿意来学校教上一段儿的课。清泉偶然听说了这个消息,回家跟她爹妈说自己想去学校教书。
“晓儿啊,你又不认字儿,咋能去学校教书呢?”孙秀枝有点儿糊涂,这闺女打小宠是宠着,可是没上过一天的学啊。那时候的农村男娃都认不了几个字儿,更别说女娃了。
“是啊,你这个丫头,看是把你给宠傻了,还以为什么都能瞎掺和呢。”赵老头抽着烟,没当回子事儿。
“爹,娘,谁说我不认字儿的,我哥上学时候,我都偷偷学会了,不信,你们让那个校长给我出几道题看看。”原身张晓晓当然是不认字儿的,可是清泉是读了高中的,估计比这个学校的校长学历都高。
听自家闺女这么说,老赵头和孙秀枝也不知道该信还是不该信,就把小儿子永林叫来,让永林先让赵晓晓写几个字儿看看。永林小学上了四五年,算是这个家里认字儿最多的。永林听爹妈说赵晓晓认字儿,也有点儿不信。
“姐,你写‘上’‘下’‘左’‘右’‘大’‘小’‘多’‘少’这几个字”。永林从小学回家干活儿也好几年,很多知识早还给老师了,现在也就还记得这最简单的几个字。
清泉刷刷刷在一张纸上全写了出来,不光全写出来了,字迹还清秀好看,把老赵头、孙秀枝和赵永林都给惊呆了。
“这这这,这几个字都对吗永林?”老赵头问。
永林偏着头,使劲地回想比对了一番:“对的,爹,姐真的认字儿”
这下把老赵头和孙秀枝都给乐坏了,自家闺女居然还有这本事,虽说那个年代对知识这个东西不重视吧,可是两口子还是乐的不行不行的。
“行,既然这样,我现在就去找村长去”老赵头说着就披上个大棉袄,出门去了。
很快这个事儿就敲定了下来,学校里正缺人,而且清泉不仅认字儿,板书写的漂亮,课本上的知识都相当熟悉,连校长都连连称赞。
自打清泉开始教书以来,村里的人连看她的眼神都变了。
“看看人家女娃,没花一分钱上学,居然还认得这么多字儿,能去学校当老师,你个死丫头,就会在家里边窝着,啥也不会。”
“这个女娃子行啊,比你们上了几年学的大老爷们都强”
清泉成了拉仇恨的别人家孩子。
不过清泉这个光荣的人民女教师并没有当多长,大概生孩子去的女老师觉得自己要是再休一段假,保不齐这个职位都得没了,月子没坐满就跑来教学了。清泉本来就是替人家一段,人家上班了,她就不用去了。
当了两个月的老师,清泉深深觉得还是有点事儿干比较好,这下又闲在家里,家里地里都用不上她,就差掰着指头数日子了,真是无聊的紧。
这么在家闲了又一个多月,有一天,顾立的老爹突然找到老赵头和孙秀枝,说听说清泉认字儿,这会儿也不去教学了,自己的诊所里正好缺个人手,不知道愿不愿意去。
想来也是,顾立因为医术好对病人又耐心,在这十里八乡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有了病在本村门诊看不了,又舍不得去县医院的都往顾立这里来。顾立的诊所如今又在旁边盖出一间来,放药的柜子都整整齐齐的摆一排,一个人越发忙不过来,所以想要找一个帮手,说一个月给三块钱。
老赵头和孙秀枝一合计,去呗,在门诊帮忙怎么也比下地干活或者在家纳鞋底子做衣服体面,还有钱可以拿。
老赵头和孙秀枝回家和清泉说了这个事儿,清泉一直发愁着怎么接近顾立呢,听说顾立的诊所找她去帮忙,简直开心的想要原地转圈圈,表面上还得装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同意去了。
原来那天见过赵晓晓后,顾立只要一闲下来,脑子就会忍不住地去想她。可是连着几个月,除了最初的闹剧和赵晓晓去学校教书了一段时间,什么消息都没有。后来听说,她不在学校教书了,顾立便和自己老爹说起自己想要找个人来门诊帮忙,他老爹本来就心疼儿子一个人太忙太累了,自己年纪大了,只能偶尔帮儿子盯上几天门诊。这次听他主动想找个人手帮忙,自然是痛快答应了,顾立又稍微提了一下赵晓晓,他爹第二天就去赵晓晓家问了。
第二天,清泉起了个大早,早早收拾妥当,就到顾立的门诊去了。
到了门诊,顾立已经穿着整齐的白大褂在坐诊了,正在给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看病。刘嫂家的儿子铁蛋儿发烧了,小脸蛋红扑扑地,耷拉着脑袋,一点儿精气神儿也没有,坐在刘嫂的怀里一动不动。
顾立让铁蛋儿张开嘴看了看嗓子,又用听诊器听了听,刷刷刷写了几个字,递给了清泉:“去药柜里给她取药。”
又对刘嫂说:“刘嫂,现在看孩子没什么问题,只是普通的感冒引起的发烧,这样,我先给您开点药,要是三天不退烧,就必须得再过来看。还有啊,记得那体温计多给孩子量量体温,超过三十九度就得过来打退烧针。”
“好好好,顾立啊,嫂子这会儿没带着钱,等回头给你送来成不?”
顾立笑着说:“成,嫂子,给孩子看病要紧,别忘了按时给孩子吃药。”
顾立也并非愿意总是赊账给看病,毕竟他的门诊也需要钱才能经营的下去。但是这个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穷的叮当响,突然孩子有个病啊灾啊的,拿不出来钱也是很常见的,也不可能不给看病,所以赊账是常有的事。而且中国的农村,是个人情社会,你借我一碗米,我借你二斤面,都是靠着你帮我我帮你才能勉强把日子过下去。
顾立又嘱咐了几句刘嫂注意事项,看赵晓晓还没把药拿过来。因为药柜那边有一个检查床,打屁股针或者做一些检查的,都在这边,所以在药柜和看病的桌子中间,顾立挂了一个帐子。顾立这会儿见赵晓晓还没过来,只能走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儿?清泉正冲着那张药方抓耳挠腮呢,在心里佩服道:“尼玛这医生的字龙飞凤舞原来是不分年代的啊”
“你不是认字儿吗”顾立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转身去拿药。
“你这。。叫字么。。”清泉默默地在心里怼回去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