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魏正六年的三月十四是许皇后的寿诞,三月十四一大早,杨伊人的母亲李氏早早地起床,梳洗打扮后往急匆匆地与身边的丫鬟一起赶到了杨伊人所住的迎春苑。

      果然,杨伊人还没有起床,李氏风风火火地走进内室,杨伊人坐在床上,头发乱的像鸡窝一样,额头前的碎发挡着她的眼睛。杨伊人身旁服侍的刘嬷嬷正扶着她的身子给她穿衣,她还没有醒过来,身子软绵绵地直往床的内侧倒。李氏进来看到这番场景,心里火冒三丈,她招手示意刘嬷嬷过去,刘嬷嬷一松手,杨伊人就倒在了身后软绵绵地床榻上,她慢悠悠地在床上滚来滚去,李氏走上前去,一把扯了堆在杨伊人身上的被子,狠狠地丢在地上,杨伊人察觉到身上的被子没了踪影,冷得一哆嗦,她睁开眼睛,喊:“刘嬷嬷。”一睁眼,便看到了母亲李氏的怒容。

      李氏向她大声呵斥:“这会儿,清醒了没有?”声音震耳欲聋,杨伊人小小的身子猛地震了一下,她小小声回道:“清醒了,母亲。”李氏又继续说道:“昨天母亲特意告诉过你今日不能赖床,你答应了吗?” “女儿答应了”,杨伊人回道,她小声地向李氏求饶:“母亲,我知道错了,我赶紧穿衣。”李氏听到杨伊人认错了之后,不再追究,让刘嬷嬷继续给她穿衣服。之后,母女两人匆匆忙忙地在迎春苑吃了几口饭。

      吃完饭之后,杨伊人与母亲李氏、国公府太夫人及国公府二夫人一起乘红缎作帷,辅以清缨的软轿从国公府的大门出来,往皇宫的方向走。在杨伊人的记忆里,这是她第二次走出国公府,第一次是去年与国公府众人到京城西山的大德寺中上香。她今日身穿墨绿色对襟小袄,头上扎起垂髻,额前刘海衬得她一张鹅蛋脸愈发标志,一双眸子莹莹如水。

      轿子一出国公府,杨伊人就很兴奋,她好奇外面的世界,以前,她以为国公府就是一个很大的地方,但是表哥宋之章听了她的话笑她,宋之章说国公府和京城比起来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方,杨伊人当时听了咂咂嘴。
      “这次终于有机会看一看京城的样子了,啦啦啦,啦啦啦”,杨伊人的心如同高飞的鸟儿一样欢乐。杨伊人悄悄地打量轿中诸人的神色和动作,祖母在把玩手中的佛珠,母亲倚在小桌子上闭目养神。“这是一个好时机”,杨伊人想,她一边想一边撩开轿子上的软帘,杨伊人旁边刘嬷嬷看到了她的动作,不由地伸手提醒她,杨伊人看到刘嬷嬷无声的阻止,心里很不开心。她瞪着雾蒙蒙的大眼睛向刘嬷嬷求饶,她用唇语说道:“就一会儿,求求了,嬷嬷。”刘嬷嬷看到了杨伊人无声的祈求,她打量了一下李氏和太夫人,心里一软,向杨伊人点了点头。杨伊人见自己得到了刘嬷嬷的应允,放心地转身,她用自己肉呼呼的小手撩了一下轿帘,只留出一道缝隙,她透过窄窄的缝隙往外边瞧,一眼便看到了京城石桥街上熙熙攘攘的景象。

      京城大道的石桥街是京城最繁华的几条街之一,这里有数不清的酒肆,茶店,戏园,饭庄,绸缎铺子等,正所谓舟车辅辏,满货丰盈。杨伊人抬头望见的便是那古董摊,大大小小的古玩堆砌在店门口的架子上,店中布置得相当清雅,可京中人都知道这种店铺不过是骗一骗外来客罢了,店中古玩大都是赝品。杨伊人又见到好几个茶楼,茶坊,茶楼的门上挂着水帘子,屋内支起炉子,以茶迎接四方客人。杨瑜托腮好奇地望着这景象,心想:“好多人啊!到处都是人!哪天要让表哥宋之章带她出府逛一逛,一定很好玩。”
      杨伊人还没有看得尽兴,刘嬷嬷拽了一下她的衣襟,杨伊人放下帘子,她抬头一看,母亲李氏正看着她,杨伊人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母亲,又心虚地躲开李氏的目光。之后,李氏又反复叮嘱杨伊人宫中的规矩,杨伊人知道母亲特别重视进宫的事,顺着她的话一一答应。

      杨国公府的轿子从国公府正门行至皇宫的宫门—安定门,到了安定门之后,众人下轿,马上就有身着鸦青色衣服的小太监迎了上来。这里还停了其他朝廷命妇坐的轿子,太夫人和李氏经常和这些人有来往,下了轿之后,李氏就看到了与自己相熟的丁夫人,李氏和丁夫人打了招呼,丁夫人看到了杨伊人夸奖她长得漂亮,李氏向丁夫人道谢。
      众人寒暄过后,从安定门向皇后寝宫清宁宫走去,杨伊人按照母亲说的话,跟在母亲李氏身后,不再东张西望。宫墙巍峨,宫道肃静,看着脚下二尺二见方的大方砖,杨伊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室的肃穆与威严,在这肃穆的气氛下,她不再嬉皮笑脸,她想:“还是京城的大街上好玩,这个叫皇宫的地方一点儿都不好玩。”

      三月十四日,皇后宫中,许皇后端坐在一尺见方的凤座上,她头戴后冠,后冠上栩栩如生的九龙四凤与摇摆的流苏相映成趣,许皇后穿红色大袖衣,红罗长裙,红褙子,衣上加霞帔,头上插满珠钗。
      许皇后姓许,名清莹。她出身于山西太原的大家族,族中三代出了两位进士,祖父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许氏家族一向以家风纯正为世人称颂,然,前朝宦官当政,秽乱宫廷。又遇到黄河发大水,灾民无数,怨声载道。天下大乱之后,家族逃难到北直隶。后来大魏的开国皇帝恢复了科举,许皇后的祖父一向读书好,他参加了同年的科举,得了探花,许氏一族就在京中定居下来,读书是许家的传统,家族子弟大都沿袭许皇后祖父的路,靠读书出仕、做官,许家后来与皇室联姻,许清莹嫁给了当时的太子为正妃,后来入主中宫皇后,统理六宫事务。

      许皇后并非太子魏其的生母,魏其的生母是美貌冠绝余杭的赵方乐,时人都说:“赵家有女冠余杭,散尽千金还复求”,当今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到临安府去治理钱塘江发大水的事,临安知府将赵方乐献给了他,皇上一眼就看中了赵方乐的美貌,当晚临幸过后,就带她回了京城。赵方乐身家清白,又有美貌,被封为美人,当时东宫妻妾成群,莺莺燕燕,好不热闹。后来,赵方乐顺利怀孕,诞下魏其后,当晚,就去世了。无子的许皇后看着出生就能睁眼,皮肤白嫩的魏其当下心都软了,她把小小婴孩抱进臂弯,孩子就不哭不闹地看着她,次日,许皇后就去求了当今皇上要认这孩子到自己名下,并计入宗谱。她说:“殿下,妾身嫁给殿下四年无所出,寻医问药,拜佛祖,求菩萨,妾都已经试过了。如今爷也只得了两位姐儿,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您就心疼心疼妾身,让妾身把这孩子认在名下吧!”皇上一心软,顺势答应了许皇后。

      魏其生下来就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刚生下来的时候,皮肤大都皱皱巴巴,五官也看不出来美丑。魏其出生皮肤就细腻光滑,吹弹可破,他啊!在襁褓中时就常常睁着一双大大的凤眼忽闪忽闪地望着许皇后。到了刚会走路的年纪,魏其就会蹒跚地对着许皇后行礼,许皇后看着这个因缘巧合得来的儿子,心都酥了,忙道:“乖儿,到这里来”语罢,粉琢玉器的小人儿扑向许皇后怀里,“咯咯”地笑。等到魏其过了四岁生辰,许皇后就和皇上商量着为他开蒙,夫子南安斋常常夸赞魏其:“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有大出息。”后来,许皇后过了生育的年纪,始终无子,许皇后就请自己的父亲上书奏表:请立魏其为大魏太子。

      魏其今年才十一岁,许皇后还是一眼就能从魏其的脸上看到其艳名冠绝余杭的母亲得影子,他那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却是承自皇上,大魏皇族都有浓密的头发。魏其一双英挺的剑眉下是一双澄澈的丹凤眼。

      皇妃,亲王妃及内命妇肃立在皇后宫中的大殿中,像往常一样,众人向许皇后称贺。之后,是各位皇子、公主向许皇后恭祝生辰快乐,魏其作为许皇后的儿子,自然也不例外。这是魏其重生之后第一次出现在皇室众人面前,虽然是十一岁的外表,内里却已是成熟的灵魂。许皇后生辰,魏其作为她亲自抚养长大的儿子,自是盛装出席,他身穿玄色皮弁服,皮弁外覆乌纱,头戴太子冠冕,冠冕为九缝,每缝前后各用五彩玉珠九颗。许皇后看到丰神俊秀的儿子魏其走了进来,眸中含笑道:“承先来了。”魏其向皇后行礼并高声恭祝“母后万福金安,儿臣祝母后生辰快乐,身体康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