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与童杨的天天和坏人做斗争、时刻感受到某种“不可说”不同,方念的工作倒是单纯些,没那么多的斗智斗勇,最多拼点脸皮的厚薄和良心的红黑。
      在距离童杨那幢威武拔高的大楼三站路的地方,是方念工作的地方,同样也是一幢拔高的大楼,只是,童杨在的那一整幢楼连产权都属于童杨所在的单位,办公室,会议室,食堂,娱乐室,地下车库,除了上下班,也算是个基本封闭的环境。方念所在的公司自然没有那么大手笔,不过在这个房价平均两三万的城市,这个地段,在这写字楼里能租下一整层也算是财大气粗了。
      方念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还是这个城市这一行里的有头有脸的公司。又因为是省会城市,便又可以说是本省这一行里的所谓标杆公司。名头也起的颇响,例行的“某某集团”什么的,后面缀着“股份”“有限”“公司”,洋洋洒洒一大串,每次方念在大大的投标书信封上签下公司名称的时候总是在想要不要中途给她那支英雄钢笔蘸一回墨水。
      Wait!手写投标书信封?
      是的,这家客户就是这么奇葩。
      在这个行业,一两千万的标的不算多庞大,却也不算小数目,遇到这种单子,经常不坐镇公司的老板也是会过问一下的。这家客户也是个大牌国企,一两千万的标的和几十万十几万甚至几万的标的一样,都要走一堆繁琐的流程,最后都要一堆头头脑脑关了门评标开标,还要有dang员身份的人监督和公证。若中了标,先电话里口头通知,再发戳了章的传真件,最后再是上门去取原件及签下一堆厚薄不一的合同和廉政保证书及保密文件。整个流程非常繁琐和严谨,也非常有大牌国企风格。只是有一项,他们要求的投标书信封一定要是手写。与那些繁琐与正式的其他流程相比,这就显得极其小儿科与匪夷所思,也不知道那家客户的领导究竟是什么脑回路。好吧,手写就手写吧,谁让人家是上帝呢。对于这种上帝,尤其是纯国企风格的上帝,有错没错不打紧,千万别跟人抬杠,不然人家大笔一挥把你从候选名单里叉掉,还能引经据典通知你违反了哪一条哪一款,到时候理儿都不知道找谁说去。
      说起方念的公司,虽说叫“某某集团”,后面还缀着那么一大串,说白了其实就是个家族企业。“贸易公司”在方念的概念里和“皮包公司”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倒买倒卖,空手套白狼,她所在的这家集团又是比较典型的“家天下”,所以外表看着波澜壮阔,内里其实也是一堆的“不可说、不可说”。所有部门的一把手和关键人员都是老板亲戚或是和老板沾亲带故,渐渐公司大了,亲戚不够用了,连本村儿同姓的都能来占个位置。公司便被老板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同宗同姓的盘踞着。这种有利益都争着上,有困难都抢着让的模式,方念估摸着公司垮台也是早晚的事。
      方念有一个朋友是做会计的,在一家装饰集团混了好几年,混烦了想跳槽,打电话来问方念的公司缺不缺会计。方念说,公司本部四个会计一个出纳,看起来不缺。那朋友说,四个会计?还不能去掉俩?方念回她:你觉得是让老板的亲妹妹走好,还是让老板娘的亲姐姐走好?电话里朋友大笑。
      说起方念公司老板的起家,也是一堆的说不清道不明。老板和老板娘下海之前都在国企,都有个一官半职,在那个计划年代里便有了种种打擦边球的机会。第一桶金攒到了以后,两个人便正式下海,开起了夫妻店。当然,靠的仍然是当一官半职时的人脉。说来好笑,夫妻店越做越大,成了公司,还请了几个副总,这几个副总又都是从行业相关国企跳出来的。每每想到这些不可说,方念总觉得他们就像苹果里的肉虫,从里面把苹果蛀得差不多了不说,最后还跳出来联合外人,连点苹果皮也不想给人留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