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三十一章 ...
-
许清韵紧了紧身上的貂皮大衣,转身回到轿子里,一行人迅速整顿队形,沿着山路重新启程。躲在林子里啃馒头的几十个乞丐在队伍走远后纷纷七窍流血死在了林子里。大雪愈发的大,短短半个时辰,就将他们的尸体掩盖,连同地上打斗的痕迹。
山路又陷入了死寂,仿佛方才甚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连日颠簸,许清韵风尘仆仆终于赶到国都,中途的小插曲并未影响她的心情,在她踏进小巷最不起眼的那间药铺的门时,心头的喜悦和急切之情掩都掩盖不住,仿佛等这一刻等了许久似的。
药铺小而杂乱,里面只有一个掌柜的在打瞌睡,有人进去他竟都不曾发觉。许清韵一路快走,从铺面的后门直奔院中,过了院子,又进了月门,来到后院,推开左手一间房门。
房中光线昏暗,隐约可见摆设甚是简陋,但十分干净。窗下站着位黑衣男子,背对着门口,负手而立。从背影看,虽身形高大,但背部微微有些佝偻,看来是个上了年纪的人。
自许清韵进了月门,他就听到了细微的脚步声,此刻许清韵推开门,进去后,便垂手立在他身后。少女因为急切而鼻尖上冒出了细微的汗珠,晶莹剔透,甚是妙曼。
她心潮起伏,等着男子开口,但男子却久久没有出声,房中一度陷入死寂,只闻窗外雪花飘落的声音。
过了许久,男子终于缓缓开口:“来了?”声音沙哑低沉,像生了锈的锯子拉动之声,十分难听。
许清韵立刻道:“来了!”声音却因激动而微微发抖。
又是一阵死寂后,男子再次开口:“剑宗覆灭,萧叱当上武林盟主,这只是我们计划中的冰山一角,想要完成我们的宏图霸业,切记不可贪一时之功而有所松懈。江湖这把利器,必须牢牢控制在我们手里,他日一旦开弓,江湖就是我们最好的弦上之箭。”
以为男子会继续说下去,许清韵清澈的眼眸中满含期待,然而男子的话到此戛然而止,过了许久都不见他再开口,许清韵眼眸中的期待便逐渐变成失望。
房中光线愈加昏暗,窗外寒风夹着暴雪打在窗棱子上,震的整个窗户“哗啦啦”作响。男子像是丝毫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一般,自始至终似雕塑一般站着,倘若他方才没有开口说话,时间久了,还真像一具尸体。
许清韵估摸着男子大抵不会再说甚么了,犹豫再三后,终于还是十分失落的转身向门口走去。
岂知,男子在她转身出门时,却蓦然转过身来,看到她低垂的肩膀,面无表情的脸微微抽搐了一下,继而发出一声低沉的声音:“一路小心!”
许清韵骤然停下脚步,迅速转身去看,却恰在此时,门关上了。
然而只这四个字,就足以让她抖擞精神,活气满满的返回雾都去了。
天都—这座坐落在大端心脏部位的都城,乃是大端政治、经济、文化交融的中心,亦是整个神州大地商业往来、民族交汇、知识融合的中心。
身为国都的它,都城规划是全大端,乃至整个神州大地上最严谨、最先进的。整个天都,被划分为方方正正的一百一十个坊,每个坊的四周,皆被高高的围墙围起来。坊与坊之间的道路被称为主干道,共有三十二条之多,可并驾行驶八两马车。每个坊的作用都是不同的,有的坊专卖美食,有的坊专供穷人居住,有的坊又是花红酒绿之地,而有的坊,乃是达官贵人的府邸聚集地......
坊中道路纵横,热闹非凡,繁华无限,正是:才子佳人齐会首,达官贵人捻杯宴,孩童商贩忙串巷。人间繁华收不尽,恰恰皆在天都里!
据说,无论是谁,但凡来了天都,就都不大愿意再回原来的地方了。
然而许清韵不一样,她丝毫没有留恋天都的繁华,在一处简陋的酒楼里用完晚饭后,就匆匆忙赶回雾都去了。
天都一百一十坊,其中有一个坊,是全大端最神圣和庄严的地方,那便是落座在天都最东边的皇城!
皇城皇城,顾名思义,自然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大端建国八百八十年,历经二十六代皇帝,从第一代皇帝开始,就一直居住在这座皇城里。而皇城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矗立在大端国土上,见证着大端历史的变迁,它身上每一处的伤痕,都是历史留下的印记。
皇城内自东向西,依次为分为三个宫殿群。
最前面的宫殿称为“天赋宫”,乃是皇帝听政理政的地方。主殿两仪殿,乃是皇帝每日上朝的地方。它坐落在三米高的台基上,整个殿高于平地四丈,远远望去,它背倚蓝天,脚踏大地,高大雄浑,摄人心魄。皇帝在两仪殿听政,可俯视脚下天都,正是“天子高高在上”的完美写照。
居于中间的殿群,称为太极宫,乃是皇帝平日里修身养性的地方。主殿九霄云殿,虽没有两仪殿的雄浑高大,却另有它自己的一番宁静祥和。礼乐阵阵,书香墨浓,十分适合修养身心。
而最西边的殿群,唤做西宫,便是皇帝的嫔妃们居住的地方了。各宫嫔妃们又分别有自己的主殿。正宫永延宫的主殿有凤来仪金光潋滟,曲水流觞,温婉大气,正是历代国母的寝殿。
就在翟缨同许清韵厮杀那日晌午,九霄云殿内,大端国第二十六任皇帝端木黎颜正在批阅奏章。他脚下,齐刷刷跪着十来位当朝大臣,各个惶恐不安,噤若寒蝉。
皇帝年岁不大,只二十二岁,相比于这些大臣的年纪,还没有他们的一个零头。但年轻的皇帝一身明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俯视众生,俾睨万物,说不上的威严,说不上冷峻。
他手握朱笔,正在仔细阅读眼前的折子,当看到“绿林四起,着官兵镇压,诛杀百人之多”后,剑一般的眉峰便不动声色的蹙了蹙,漆黑不见底的眸子里似有甚么东西开始涌动。片刻后,他将折子往地上一扔,沉声道:“谝州。”
折子落地一刹那,跪了一地的大臣皆抖了抖,在听到谝州二字后,二排左边第一个大臣爬了出来,原来是个六十来岁的老头。
颤巍巍道:“启禀圣上,谝州是臣管辖的区域。”
上坐皇帝仔细打量他后,道:“把谝州的州官换了罢,倘若明日他还在,朕就考虑顺便把你也换了。”
那老头一个寒颤,憋着绝望回道:“臣领旨!”
年轻的皇帝等他爬回原来的位置后,便接着说道:“先帝在位时,国乏民困,饥民遍野,穷困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抢夺富人粮食、钱财的事来,这是被迫。但凡那些钟鸣鼎盛之家有丝毫的慈悲之心,施舍给饥民们一口饭食,也不至于出现如此之多的绿林抢匪。故而朕再三叮嘱,各地绿林造反,不得诛杀,要以安抚为主。官府须起带头作用,开仓放粮,广建房舍,安顿好饥民,这才是治本。但有些地方的官员,背旨而行,杀戮百姓,不但不以此为耻,反倒以此为荣,这样的官员,留有何用。倘若日后再有这等事情发生,那你们就提着州官的脑袋来见朕罢。”
这一席话,虽然说的不焦不燥,但话毕,在跪的所有大臣冷汗早就打湿了衣背,因为他们晓得头顶这位年轻皇帝的脾性,说得出必定做得出。倘若下次再有这样的事,那就真会有颗脑袋放在他们面前,倘若这样的事再出现,那面前那颗脑袋十有八九就是自己的了。
年轻的皇帝继续批阅奏章,一旁内侍便对跪了一地的大臣们道:“诸位大人且先退了,待用完午饭再等圣上传召。”
众大臣听到老内侍如此一说,皆暗暗长出了口气,跪拜罢,一个个有次序的退出了九霄云殿。
这些大臣们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出了殿来,众人只觉腰酸背痛,头晕目眩,且心中惶恐不安,仿佛从鬼门关走了一趟。但又不敢互道苦水,只得噤声而走,巴不得此刻长了翅膀飞出这皇城。
年轻的皇帝一门心思批阅奏章,似乎并未发现脚下大臣早已退了出去。
老内侍见大臣都退下了,便小声对皇帝道:“谝州隶属晨都,是东王下辖区域,老奴得到的消息,诛杀绿林之事,乃是东王亲自带人干的。”
年轻的皇帝听罢,冷冷道:“各都王爷只是负责守卫边境,不得插手各都政事,这是祖上历来的规矩,看来东王忘了,竟做出如此越矩之事。既然二哥这么喜欢剿匪,那就派他去剿匪好了。传朕口谕,让墨轩带上三百金甲卫去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