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三章 ...

  •   为了给离家三月的孟孟绵春接风洗尘,孟府的主子们难得齐聚一堂,连平日里深居简出的孟大郎孟锦也出席了。

      长辈们因为心疼大娘子婚事坎坷,一个劲地嘘寒问暖,还得费心斟酌言词,免得勾起她的伤心事。小辈们就没那么多想法了,在他们的眼里,孟孟绵春之强悍简直就是无人能敌,杜家的幺蛾子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对她而言也不过是小事一桩,哪里能让她困扰。只有长辈们关心则乱,还觉得孟孟绵春是个柔弱地和小羊羔一样的人。

      孟家兄弟素来不耐烦和家中姐妹闲话家常,包括好少年孟铭也不例外。日常问候之后,孟孟绵春身边就剩下一群小妹妹们叽叽喳喳地围在她身边询问翠华山风物。

      孟绵春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明面上素来是一碗水端平,对着三个身份不同的妹妹一向都是知无不言,有求必应,一派姐妹和睦的场景。家宴散后,孟绘秋被句夫人叫走了,萧夫人则是抱着昏昏欲睡的孟纯冬回了和甯居,只剩下孟绵春和孟织夏结伴回知岁苑。

      立秋刚过,长安时有雷雨,傍晚下一场大雨,便能驱走了日间闷热干燥的空气。夜凉如水,月光皎洁,伴着自带花香和水汽的凉风,正是夏日里最舒服的时刻。只不过孟绵春一日里赶了十几里地,身倦神乏,扑面而来的凉风竟是让她不禁哆嗦了一下。

      随侍在姐妹俩身边的玲珑和琳琅立刻展开搭在胳膊上的纱制帔帛,给两位娘子披上。孟织夏自小苦夏,自然不愿意再裹上一层,不过在亲姐姐威胁的目光下,还是乖乖从了。

      姐妹俩都觉得今日夜色的确难得,也没有急着回知岁苑,而是一路踱步到了孟府的后花园赏景。比起精巧富丽的知岁苑,孟府的后花园却显得中规中矩,不过一片公孙树,两处小亭台,三顷碧玉波而已。

      公孙树是银杏的雅称,银杏树生长极慢,二十年成树,四十年结果。古人戏谑它是公种而孙得食,寓意极好,前朝又不少人家栽种,但是能尝到祖翁手栽公孙果的孙儿却寥寥无几。

      孟府的公孙树林是哪一位老祖宗手栽的已经不可考证,但是这片高达三丈,硕果累累的银杏树林却见证了孟氏百年来的跌宕起伏,沉默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没落世家的底蕴。

      刚到七月,枝头上的白果不过指头大小,青涩毛糙,密密麻麻地挤在扇形的绿叶里,树梢头还有些迟开的球花一串串地挂着。

      孟织夏熟门熟路地找到一棵栽在边缘,不过一丈高的公孙树。这是她出生那一年孟尚书为她手栽的,将来会随着她一起嫁去千里之外的吴郡陆氏。

      孟绵春难得和亲妹妹单独相处,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让她前所未有地闲适安宁,含笑看着一向惫懒的孟织夏撒欢。

      孟织夏垫着脚想扯枝头的扇形碧叶,眼风一扫,瞅到旁边的一棵树,突然惊呼道:“阿姊,你的公孙树开花了!”

      孟绵春的公孙树比起孟孟织夏的更高一些,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姐妹俩仰着头看了半天,也只找到了几串不过指长的小花球。孟织夏一脸失望,嘟囔道:“原来只开花不结果,白高兴了一场。”

      孟绵春捏了捏妹妹的脸,笑道:“白果满园子都是,何必盯着这棵。也不过种了十七年,能开花儿就是意外之喜了。”

      “那怎么一样,这园子里其他的树常在,而这棵来年就见不到了,等它结了果,我却也尝不到了。”孟织夏想到阿姊要出嫁,心情瞬间低落,语气也有些黯然。

      孟绵春却突然狡黠一笑:“你要是真想尝,等它结果了,阿姊请你吃白果粥。”孟织夏一听脸都绿了,被恶心地不行,什么伤怀抒情统统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张牙舞爪地扑了上去,叫嚷着要报仇,却被孟绵春躲开了。

      孟家的银杏林产量颇丰,每年除了宴会送礼出售药铺之外还剩下不少。为了避免浪费,萧夫人会炮制白果干来储藏,因此孟氏庖厨里的白果粥是长年不断的。除了家中长辈和口味清淡的孟绵春,剩下的几个小主子无一不是闻粥变色,纯粹是给吃伤的。

      姐妹俩闹了一通,被玲珑和琳琅服侍着进了林子里的公孙亭休息。孟绵春裹了裹身上的帔帛,突然开口:“今岁的乞巧宴我就不进宫,杜家的事闹得沸反盈天,外祖母让我先避避风头。”

      说到这里突然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孟织夏一眼:“所以小满,你不能再躲懒了。若我不能护着你们,你就要负起长姐的责任。”

      这好日子算是要到头了,孟织夏默默地想。

      她并不是没有心理准备,只是事到临头,心里头还是酸涩难当。她因为身体不好,平日里兄弟姐妹们其实都在让着她,保护她。不说其他的兄弟姐妹,就连和她针尖对麦芒的孟钧,心里也是有分寸的。

      可这手足之中,她心里最为依赖的却是长姐孟绵春。所谓长姐如母,在萧夫人力有不逮的时候,孟织夏都是有姐姐孟绵春一手照料的。启蒙是姐姐教的,规矩是和姐姐学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孟织夏如同小尾巴一样在孟绵春身后慢慢长大。

      孟绵春是这世上最纵容她的人,把她不喜欢的人,不想做的事统统挡在外面,竭尽所能保护她,庇护她。如今这个人即将离她远去,重叠了十几年的命运即将分道扬镳,各自前行,怎能让人不失落,不惆怅。

      孟织夏寞落的表情让孟绵春心中一软,暗自叹了口气,觉得自己还是太心急,用力过猛了。于是温言软语地哄孟织夏:“阿姐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我若不在,就要劳我家二娘子照拂一下白露小雪了,你也不想她们俩听一些不知所谓的闲言碎语吧?”

      七夕乞巧宴这种面向权贵的高端宴会理论上是非嫡系不得入,但是凡事总有例外。萧夫人素来对家中女儿一视同仁,即便是入宫觐见萧皇后也不会落下谁,因此孟绘秋和孟纯冬自然也能参加乞巧宴。

      只是领宴的时候难免不得不和那些眼高于顶的嫡系贵女们打交道。庶出的孟绘秋和义女孟纯冬难免要听些若有所指的风凉话,若是嫡出不表明态度加以制止,这些人精一样的贵女们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挤兑她们。平日里这种事都是由孟绵春来做,但是等到孟绵春出嫁之后,这活就只能靠孟织夏了。

      本朝传国不过三代,礼仪风俗皆承袭前朝,妻妾之间泾渭分明,嫡妻独尊,悍妒成风,而且大多夫人的身份地位都能和丈夫比肩,手握家中婢妾的生杀大权,以至于妾室们地位低下,生存不易。

      不仅风气如此,连法律也歧视庶出,国律疏议明确规定庶出子是没有继承权。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虽说不像前朝那样会将庶出子女视作奴隶牲畜随意买卖,但其地位也着实高不到哪里去。

      被家族承认的庶出更是寥寥无几,孟绘秋算得上是庶出中的幸运儿了,不仅被记进家谱,还和嫡出一样被教养长大,全长安就没有第二个了。

      相比起庶出,义子义女的社会地位略高一些。虽然在前朝,收养义子女大多是在乱世中招兵买马,扩张势力的幌子。但是在本朝,义子义女大多是美谈佳话的副产品,寄托着双方高尚的节操品德。所以就算暗地里要分个亲疏远近,但是明面上大都一视同仁,要不然就是个笑谈了。

      不过说的再好听,也改变不了寄人篱下的事实,义子女得到的尊重也并不多。

      孟尚书和萧夫人把庶女养女和嫡出女儿一同教养,长安贵妇们明里赞一句积善人家,但是暗地里谁不说一句孟尚书糊涂,萧夫人虚伪呢?为了博个好名声,这么糟践两个嫡出娘子。

      孟织夏虽然不爱听这些八卦,但是对于世情还是心知肚明的,自然也不会推诿,点头应了下来。

      孟绵春却并不放心,孟织夏素来只会躲懒,并没有和别人打机锋的经验,她少不得面授机宜,恨不得将脑子里所有的忌讳都与她细细分说一遍。孟织夏被亲姐姐念得晕头转向,昏昏欲睡。

      琳琅看着明显在神游天外的孟织夏,不得不硬着头皮提醒两位主子:“大娘子,二娘子,这时辰也不早了,该休息了。”玲珑也在一旁帮腔,孟绵春抬头一望,月上中天,是不早了,就意犹未尽地带着妹妹回知岁苑休息了。

      姐妹俩分道扬镳的时候,孟绵春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提醒妹妹:“记得早些将书卷衣裳整理出来,若是如同去岁那样错过了七夕曝晒,烂了书卷,霉了衣裳,阿娘再罚你可别找我求情。”

      孟织夏一愣,表情茫然,随即反应过来,略感心虚地回答:“阿姊不必担心,琳琅都收拾好了,对吧?琳琅。”说着转头看了一眼一脸懵逼的侍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