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三十章 弈 ...

  •   三十 弈
      唐仪凤四年,年初吉日,太子李明真大婚,册封紫金光禄大夫检校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郑温之女郑雯榕为太子妃。皇室终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喜事,大明宫的主人们也露出了久违的喜悦的笑容。风度翩翩,英俊儒雅的皇太子获得了一波又一波人群的赞誉和祝福,似乎并没有在意他交情甚笃的朋友金吾卫大将军霍炎的过早离席。

      同年,因山东等地昔年大旱,改国号为调露。西突厥太子阿史那都支突然集结重兵,联合吐蕃,进攻龟兹。代领安西都护府的武卫将军糜度铁勒奋战不敌,退守焉耆城。

      勤政殿的朝会上,气氛凝重,众臣都专注听着奏事官宣读敌人发来的战书,武皇后端坐在宝座上,讳莫如深的道:“此文字字针对太子,似乎这突厥的敌人,不是大唐,倒是太子了……”众臣都不约而同的看向李明真,李明真脸上神色如常。皇后又道:“说起来,他们西突厥的二皇子去年才到长安朝拜,和太子相处的也很不错,怎么这会说变脸就变脸,看来这突厥人并非仁信之人呐。”

      李明真奏道:“大唐和突厥人打交道多年,突厥人一贯如此,年年朝拜年年交兵。儿臣自觉行为谨慎,也不知道是哪里失察得罪了突厥人,既然敌人对我挑衅,明真也不是懦弱之辈,儿臣愿请旨出征,率我大唐雄兵出关退敌。”此言一出,当朝的大臣们纷纷道:“太子不可涉险……”

      霍炎出列道:“突厥人一向蛮横,此时针对太子,无非是为自己的恶行找一个牵强的理由。我大唐君臣怎可被突厥人牵着鼻子走?太子贵为储君,理应坐镇京师以安民心。安西各镇原本就是霍家军驻地,臣一直遥领安西都护之职,臣对当地再熟悉不过,请陛下下旨,准臣领兵出关,定为朝廷荡平敌寇!”

      雍王李元曦也出列道:“儿臣整天在京城纸上谈兵,用兵部尚书之职装点门面。儿臣心有一腔抱负,请陛下赐我真正的武士尊严,李元曦也愿意领兵出征。”

      众大臣们议论纷纷,说这个领兵合适,那个领兵合适,一时竟没有定论。武皇后见状,也道此事重大,需谨慎应对,便散朝再议。

      太子东宫,李明真少有的眉头紧蹙,李存义小心翼翼的道:“突厥突然对我大唐用兵,真的是随性所至吗?你和二皇子笃木琛交好,何不遣人去问问他?”李明真走过去,把房间的门掩上,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递给李存训,皱眉道:“你看看这个。”李明真打开,见上面写道:“建功立业,在此一举。”下面盖了一个突厥贵族特有的印章,李存义知道,这正是笃木琛随身不离所带戒指的图案,是他用来与传递密信的印章。李存训一愣,疑惑的看着李明真问道:“难道……突厥这战,是笃木琛安排的?真是冲你而来?”

      李明真把信收回来,折了折放到烛火上烧了,冷笑道:“我听派入突厥的细作来报,笃木琛和突厥太子表面和睦,但突厥太子暴躁粗鲁,远不及笃木琛精明能干,深得人心,且突厥可汗老迈,汗位更替在即。笃木琛难道就没有取代太子之意?我看他此举,是想借我大唐之手除掉突厥太子以代之,继而成就汗位。他与我里应外合,既是想令此事做得更有把握,我若领兵,胜利了自然是大功一件,更可巩固军中势力,储君之位可算稳固。他笃木琛送了这么个大礼给我,我自然感激,将来他继承了汗位,而我……”李存义接到:“而你继承了大统,那么突厥将来和大唐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了,可以从大唐获得的东西自然更多。”他看看李明真,钦佩的道:“笃木琛此举是深谋远虑啊,你能看出来,还是你考虑的周全。”

      李明真在房间里踱了几步,道:“看出又如何?关键是此事若做了,也是留了个天大的把柄给笃木琛。万一父皇察觉……”李存义想了片刻,一拍桌子道:“自然要做的,瞻前顾后便什么也做不了!我看你索性大干一场!借此机会把兵权握在手里,皇后便不敢有有非分之想,等你继承了大统,谁还能去追究?”李明真点头道:“你说的也是。”顿了一顿,李存义迟疑道:“其实我觉得,笃木琛也许真的是想帮你也说不定,看他当初对你的态度,也是真诚的。”李明真突然有些烦躁,道:“存义,你糊涂了,感情和利益那个更可靠?世人所选择的,也一定都是利益。”他愣了愣,苦涩的低语道:“我也是如此啊……”

      沉默了片刻,他下了决心似的对李存义道:“既然要西征,就要做出不愿西征的样子,雍王也请旨领兵了,我若与他争起来,皇后必定不会让我前去。”李存义领悟道:“对,我们要欲擒故纵,朝会上我就多多诉说西去的艰苦,皇后心痛雍王,说不定就不愿他去。你也做出犹豫的样子,她必派你去。”李明真点头道:“是这个理。”李存义又道:“你或是雍王出征,朝廷必定派大将辅佐,说不定就是霍炎,你……”李明真烦躁的道:“不会的,父皇一直想让霍炎留在长安,否则早就授他安西都护实职了,也不会等到现在……”

      延英殿内,武皇后也慎重的考虑着西征的人选,杨甫之分析着西征的利弊:“……这些年来,西突厥与我朝其实是和多战少,突厥族内的好战分子早就跃跃欲试。所以突厥这样举全国之兵犯我边境,也是迟早的事情。朝廷对边境一贯安抚,如今也是展示国威的时候了,我看这战必打,而且还要赢得漂亮。”武皇后微微颔首,杨甫之又道:“领军的人选,皇后怎么看?”武皇后道:“甫之,你看太子是否愿意出征?”杨甫之一笑,道:“我看太子是愿意的,陇西道是我大唐兴邦之地,安西诸镇驻防的都是国家精锐的关中、陇西将士。西征成功,不但能够获得崇高的威望,还能把关陇军权把握在手。太子本身已经获得了氏族的支持,和郑家结亲,又掌握了国家盐铁,再加上军权,他的地位可保万无一失。”

      皇后道:“你说得很有道理,男儿志在四方,我们大唐的优秀皇子,得靠自己挣军功争地位。虽然边塞环境恶劣,必定辛苦,元曦也没有打过仗,但这也是上天对他的考验,我看他去西征很好。我对元曦有十分的信心,他的才华绝对不亚于任何人。他应该用自己的实力向世人证明,有能力领导这个国家的皇子,不仅仅只有太子。”杨甫之道:“皇后所言甚是。”皇后又道:“西征是大事,陛下虽然病着,可并不糊涂,我看还得征求陛下的圣意。”

      紫宸殿内,弘治帝心不在焉的卧在榻上听着章台逸仙弹琴,逸仙醇美的声音唱道:“月宿枝头,清风无言斜倚楼,寂寞箜篌,弦音空弹落叶愁,夜映西洲,飞花如梦江自流,轻烟悠悠,金猊香冷独酌酒,只愿与君共偕首,魂梦不堪有怨幽,惊醒夜半凉初透,人影瘦,但愿终能与君长相守,不应终日凝眸,凝眸处相思不休,已是秋……”

      曲罢,弘治帝微笑道:“这首长安城流行的曲子,是明真作的吧?他写这些东西,倒是很有才情。”逸仙微笑道:“皇子们具是多才多艺,太子殿下的词曲,沛王殿下的诗文,代王殿下的金石,雍王殿下的书画,在京城都堪称一绝的,这是陛下的福气。”弘治帝呵呵笑了,声音里透露着一个父亲的自豪,却道:“这些都是杂艺罢了,他们会一些,说明人还不是那么呆板无趣。不过身为皇子,还是治国理政是正务。”伏胜在旁边笑道:“殿下们都勤奋着呢!陛下放心好了……”

      弘治帝沉默了片刻,突然道:“逸仙,此次西征,你看何人领兵合适?”章台逸仙一愣,勉强笑道:“皇上怎么问逸仙这个,臣身份低微,不敢乱谈政务。再说,臣也不懂……”弘治帝呵呵一笑,在榻上翻了个身道:“当年一笔镇京城的才子,这才过了多久?就说自己不懂政务了?”章台拜伏道:“臣不敢。”

      弘治帝道:“我们大唐能有这样政务清明的局面,就是因为广开言路,现在不是朝会,就是因为你身份低微。所以这样的大事你才没有私欲,所以朕才想听听你的心里话。”顿了一顿,弘治帝讳莫如深的道:“逸仙,朕可以罢了褚禾南的官,却也可以再次提拔你。”章台逸仙一愣,心里却酸楚起来,颤声道:“臣不敢……臣现在似乎,也没有了那个争强好胜的心情……”弘治帝道:“年纪轻轻的,受了一些挫折,怎么就妄谈丧志?只要是你肯努力,上天是不会亏待你的,朕也会给你机会。”

      章台逸仙心里一动,突然就生出了一个胆大妄为的念头,他低语道:“恕臣直言,西征的人选,陛下早有了圣裁,必是太子殿下无疑。因为陛下要的,不止是西征的胜利,还有政权的稳固。太子殿下已经拥有了官员任用的权利和支度国家盐铁的权利,陛下还想付于他兵权与威望,这样,其他人都不敢另做他想,政权也许就会在平稳中逐渐过渡到太子手上。皇后娘娘现在虽然独自坐朝听政,其实权利还不然当年二圣临朝之时,这一切,都是陛下精心安排的啊。”

      弘治帝一怔,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一面笑,一面道:“章台逸仙,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揣测圣意?”章台道:“臣不敢,只是书呆子做的时间多了,一时还改不了那份畅所欲言的呆气。”

      弘治帝呵呵笑着,似乎是饶有兴趣的样子,又问道:“那你说朕该派谁辅佐太子一起西征呢?”章台神色自若的道:“自然是霍大将军,他对西域熟悉,又与太子如同兄弟一般,自然是会尽心辅佐……

      “哈……哈哈……”弘治帝失笑起来,摇头道:“逸仙,你的呆气这回是真的呆了……你难道不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章台一愣,意味深长的微笑道:“陛下圣明……”

      弘治帝沉默了片刻,讳莫如深的道:“太子聪慧勤勉,朕对他寄以厚望……”

      章台不动声色的道:“陛下是圣明之君,所思所虑非常人可比。太子不但聪惠勤勉,更加贤明宽仁,臣突然想起了一些琐事……”他俊美的脸上似乎平静如常,淡淡的道:“臣自去年收到外祖家书,除忏悔自己的过错之外,更深切的思念陛下,追忆往昔君臣之情。外祖特别提到对太子的感谢,感谢太子一直体惜照顾,外祖年纪大了,去年生了场病,还是太子在岭南的下属找人医治好的……臣一直想找机会向陛下谢恩,太子的关怀,必定是陛下授意的了……”

      弘治帝的脸色沉了沉,随即不动声色的道:“你不必在意,太子仁厚,这样的好事想必不止做了一件……”“当然……仪凤二年,敬德王治下的左威卫士兵因为粮饷被上级克扣,几乎引发哗变,是太子拿出自己府内的钱粮分与饥饿的士兵,这才安抚了众人……”弘治帝道:“那敬德王呢?他参与克扣士兵粮饷了吗?”章台道:“自然是没有的,那只是一些下级军官所为。”弘治帝皱眉道:“既然是敬德王失职,自然得他自己去弥补,为什么要太子出面呢?”章台笑道:“太子仁慈,想必是不忍看士兵们受苦,所以才出手相助,用得也是自己的钱粮,真是大公无私啊……还有仪凤三年……”

      “不要再说了!”弘治帝怒道。逸仙神色自若的打住,弘治帝挥挥手,只道:“退下,朕要静一静。”“是”逸仙应着,和伏胜等人退出寝宫的内门。“章台公子,陛下这是?”伏胜莫名的打量了章台逸仙几眼,怀疑的道:“你说的都是太子仁慈优良的政举,可为什么陛下反而会生气呢?”逸仙讳莫如深的道:“公公,圣意不可揣测。”“啊……”伏胜一愣,“是是,我糊涂了。”

      寝宫的明烛灯影闪烁,良久,弘治帝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又过了一会儿,弘治帝唤道“伏胜!替朕更衣!”伏胜连忙进去,道:“这么晚了,陛下要移驾那里啊?”弘治帝道:“朕要去看看皇后。”顿了顿又道:“章台逸仙!”逸仙连忙进来跪下到:“臣在……”弘治帝眯着眼注视了他片刻,慢慢道:“传旨,去章台逸仙贱籍,封黄门侍郎,就跟在朕身边随侍。”逸仙心里大震,面上却仍旧波澜不惊,只是拜伏道:“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