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大明宫 ...

  •   一
      大明宫

      长安街头,正是那绿柳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一场春雨来得突兀而缠绵,濡湿了长安城闻名遐迩的丝丝春柳。一队车马在这氤氲的空气中踏着轻快而行色匆匆的步伐走来,几乎是一进城,车里就伸出一只芊芊玉手撩开了车帘,一个美貌的妇人用一种迫不及待的目光打量着在微雨中显得柔情的长安街景。

      “炎儿,炎儿……”她呼唤着车前骑着黑色骏马的少年,微微起伏的喘息透露了她迫切而热烈的心情,少年勒住马,回身应道:“母亲……”
      “我们已经到了长安,我们真的回来了?”

      永安公主的眼睛有些湿润,她自下嫁安西大都护卫国公霍恪为妻,从此远离长安以高昌、龟兹为家。直至丈夫亡故,皇兄弘治帝怜惜其孤苦,再三致信邀她携子回乡,她的独子霍炎此时已经十六岁,虽然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但从小在西域长大,与突厥、回鹘等当地异族人称兄道弟。竟从不识长安风物为何?永安公主思虑再三,终于决定返回家乡,此时,蓦然已过二十载春秋……

      永安公主似乎还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仿佛这金碧辉煌,带着儿时耳语的长安街是在梦境中再次出现。霍炎笑了,朗声答道:“母亲,这是真的,我们回到长安了。”他的目光随着宽阔的朱雀大街望去,黄土铺的地面因为春雨而有些泥泞,溅起的泥点也染上了黑骏马的白色四蹄。
      “很快,我们就会看见大明宫了。”

      永安公主正在百感交集之时,就见一队御林军和着宫里的黄门向他们这个方向匆匆赶来,见到永安公主的车马便一起下了马,为首的一个老太监疾步走到永安公主车前施礼道:“老奴伏胜见过公主殿下。”永安公主认得他是皇兄弘治帝身前贴身的大太监,心中一酸,眼泪就流了下来,哽咽道:“伏胜公公好啊……”伏胜也红着眼睛道:“这么些年了,公主终于回家了,可想煞陛下了,几天前听说公主快到长安了,陛下就一直念叨着,今天一早就打发老奴来迎公主。”永安公主感激的往空叩谢,连道:“多谢陛下挂念。”又对伏胜道:“有劳公公亲自来接,受累了。”在一旁的霍炎跳下马,走过来对伏胜笑道:“多谢公公。”一面把一块珍贵的玉佩递到伏胜手里。伏胜推辞了片刻,也就收了,笑道:“这就是小爵爷吧,今天是第一次见,就像看见了大将军当年的影子啊。”永安听见提起儿子的父亲,眼圈又红了,伏胜连忙道:“公主且慢悲伤,皇上还在望穿秋水的等着和公主团圆呢,公主这就随老奴去大明宫吧。”永安公主应了,一行人浩浩荡荡就往大明宫行去。从朱雀门进入皇城又从承天门进入宫城,到了西内苑,永安公主等人沐浴更衣,重新装扮一新才敢前往大明宫见驾。

      雨过天晴,大明宫在碧空下显得既威严又美丽,永安公主看见旧居,心情激动不已,霍炎是第一次到大明宫,也好奇的四下打量。这座旷世宫殿是兴盛的大唐帝国巍峨且极致的心脏。作为帝国最尊贵的建筑,亦是帝国最杰出的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匠作大臣阎立本亲自设计,二十万工匠耗时五年完成,所谓“涉碛砺而崔嵬,择一干于千木。”

      永安公主一行人才进宫门,就见一行人在仪门外张望,竟是当今弘治帝及皇后诸皇子等人,永安公主大惊,弘治帝这时已经看见永安,迎上一步,喊了一声“皇妹……”

      永安公主连忙带着霍炎快步赶到高宗面前跪了下去,叩拜时声音也不由哽咽了:“臣妹拜见皇帝陛下,皇后娘娘,愿吾皇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弘治帝和皇后连忙搀起她,只道:“不要多礼。”弘治帝看着久别的妹妹,眼圈也有些泛红,叹息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霍炎仍然跪在地上,等母亲站起身后又恭恭敬敬的给高宗和皇后磕了一个头,只道:“给皇上和娘娘请安……”高宗看见他,惊喜的笑道:“这就是炎儿吧,长这么大啦?今年都十六岁了吧?”弘治帝亲手去搀他,慈祥的道:“叫舅舅。舅妈就好。”霍炎笑了笑,大大方方的朗声道:“舅舅,舅妈。”高宗拉了他的手上下打量,他身后的一干皇子和公主也好奇的探头去看。

      霍炎的打扮和大明宫的众皇子不同,他穿了一件黑色团花翻领小袖的回鹘服,眉上勒一根嵌着绿松石的金抹额,耳上一边戴一颗小指大的红宝石,一边穿一只精美的金环;颈上挂着黄金项圈,项圈上坠着一块雕琢精致的金护身符,上镶一颗拇指大的红宝石和许多绿松石,腰上系着黄金雕花蹀躞带,配着象牙柄的短刀,一头乌黑的长发编成细细的一条条小辫,在耳后又归为两根大辫,用精美的金饰系住,一直垂到腰间。他个子高挑,宽肩窄腰,皮肤白皙,眉梢弯弯,睫毛浓黑,一双眼尾长长的大眼睛顾盼生辉,眼瞳在阳光下似乎还隐约闪着一抹碧绿。鼻梁挺直,嘴唇饱满,颜色是少见的鲜红,唇角上扬,似乎随时都挂着活泼甜蜜的笑容;下颌方方,下巴正中一道漂亮的沟槽。他的样貌不是大明宫众人常见的那种精雅,却象一道最明亮的阳光照亮了众人,展现出一种最纯粹的生动美好。

      高宗嗬嗬的称赞,对皇后笑道:“比咱们儿子都帅。”皇后也笑,挽着永安道:“一表人才的,象你……”又对一干皇子公主道:“你们都来见过姑母。”皇子公主们都躬身施礼道:“请姑母安。”

      弘治帝原本有七个儿子,五个女儿,除去早夭的,面前还有二皇子怀王,三皇子纪王,四皇子相王,六皇子沛王,七皇子代王,十一皇子雍王,十公主玉城,十二公主轩城八个儿女,此时除了十一皇子雍王,都跟在皇帝皇后身后,于是一个个过来与永安公主和霍炎厮见。永安公主见皇子公主们都气度不凡,也暗自替兄长高兴。

      霍炎也暗自打量众皇子,别人还犹可,只是见了四皇子相王李明真,心中却是一惊:虽是初见,这人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皇后招呼道:“咱们去熏风殿坐吧,为皇妹和炎儿洗尘,永安妹妹好久好久没有回长安了,今儿尝尝家乡菜。”

      霍炎虽在边关,却早就听闻这位武皇后果敢明断,对朝政有着非凡的天赋,已渐渐成为弘治帝治国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今天见面,果然生得宽额广颐,妩媚中带着英气。永安公主不敢怠慢,连忙应着,一行人便向熏风殿走去。

      孩子们跟在三个大人身后,便不由的相互打量,两个公主一面偷偷向霍炎瞄去,一面掩口轻笑,霍炎毫不介意她们的目光,迎着她们顽皮的扮个鬼脸,公主们的笑容更大了,却都有些害羞,纷纷脸色微红的低下头去。霍炎一侧头,就见相王正瞅着他微笑,这个皇子秀丽的面容上挂着和熙的微笑,青色的锦袍虽不显华美,却别致风流。虽然只是一个少年,已经尽展一个上邦皇子高贵儒雅的翩翩风采。

      霍炎嘴角的笑意更浓了。他凑过去低声问:“相王殿下,有何指教?”
      “喔,指教倒谈不上,只是我看卫国公面善,倒像是我俩曾经是旧相识一样。”相王微笑道。
      “哦……原来你我竟有相同的感觉。………”霍炎几乎是咧开嘴笑了,扬了扬眉,在相王的肩上拍了一下,大大方方笑道:“明真,以后做好朋友吧。”
      李明真也笑了,回道:“求之不得……阿炎”

      熏风殿内已经摆好了丰盛的宴席,大家落座,高宗和皇后坐首位,永安公主和霍炎客位。霍炎注意到相王坐在高宗下手,而皇后旁边的位子还空着,立刻知道了诸皇子中除了相王,便是这位缺席的皇子的地位为最高。他知道相王乃是故去的先皇后崔氏的嫡子,而今的武皇后也有一位嫡子,年纪尚幼就已经被封为亲王。今天皇帝皇后亲自迎接他们母子,足见其情恳切,所以众王子和公主们也悉数跟随,这个皇子竟然如此放肆缺席,看来舅舅舅妈着实放纵这个儿子。

      正想着,太监进来报道:“雍王殿下到了。”皇后流露出一种母亲真心的慈祥笑意,连忙道:“快传。”弘治帝皱眉道:“今天皇妹到来,说好了一家子去迎接,曦儿怎么还去校场?现在才到。”皇后笑道:“那孩子脾气就是这样,虽然怠慢了贵客,但皇帝不觉得他也是应公忘私的好典范吗?”弘治帝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只道:“你太宠那个孩子了。”皇后转向永安公主笑道:“十一皇子元曦每天这个时候都要到校场训练弓马,那孩子脾气执拗,无论刮风下雨,训练总是雷打不动,我们也只好随他,所以今天未曾去迎接皇妹,皇妹莫怪。”永安公主连说不敢,笑道:“年纪轻轻就能坚持原则,对孩子来说是难得的好品质啊。”

      正说间,一个锦绣白衣的少年疾步走了进来,微低着头,到了皇帝皇后面前跪下道:“雍王见驾,请父皇母后恕儿臣来迟之罪。”皇后笑了,连连道:“恕了恕了,快起来吧。”弘治帝虽然不说,脸上却也有笑意,只道:“去见过你姑母和霍炎哥哥……”雍王李元曦站起来,转向永安公主和霍炎施下礼去,永安已知道他身份比别的皇子尊贵,连忙拉了霍炎站起来,亲手相搀道:“雍王不必多礼。”雍王施了礼,一抬头,一张绝世惊艳的面容蓦然出现在永安和霍炎眼前,如同绝岭巅峰的雪莲徐徐绽放,夺目光彩竟令人一瞬间不知身在何处。

      霍炎和母亲在回乡之前就悉心熟记大明宫诸人情报以备不时之需,听闻这十一王子雍王李元曦有着长安第一美人之称,当时霍炎只是嗤笑,认为长安人太无聊,只是热衷外表。又觉得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身量是否长足都未可知,竟然被称为长安第一美?实在匪夷所思。此时见了雍王,霍炎一愣之下,竟也只能承认情报也许所言非虚。永安公主在旁不由叹息道:“世间竟然有如此好看的孩子,不枉天之骄子啊……”

      雍王坐到皇后身边,大家开席,霍炎见皇后时不时要摸摸雍王的头发,或是亲自给他夹菜斟酒。其他皇子看在眼里,有的面露羡慕之色,有的表情复杂,霍炎心中不以为然,暗想:“都是一样的皇子,都是舅舅的亲骨肉,何必做出厚此薄彼的姿态,硬要在兄弟们面前显个势力。”他见雍王虽然长得俊美,却表情冷淡,从未向周围的人多看一眼,更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心中更是不喜。转头看见相王李明真,神色从容,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意,不时为弘治帝添酒布菜,霍炎心想,相王也曾经有皇后娘亲的疼爱啊,心中竟有些替他难过。对李明真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宴席进行到一半,永安公主带来的厨师献上一只烤全羊,永安笑道:“关外特色,永安斗胆请陛下皇后尝尝。”高宗与皇后相视一笑道:“好啊,小时候皇帝宴请突厥可汗,席中就有烤全羊,那滋味至今难忘,我记得烤全羊吃时最讲究刀功。”永安公主一笑,转头向霍炎道:“炎儿,去为舅舅舅妈掌刀。”霍炎应声而起,走到高宗和皇后面前单膝跪下道:“舅舅舅妈,炎儿献丑了……”

      他从腰间拔出所配的短刀,在指间流畅的一转,皇子公主们都饶有兴趣的看着,霍炎手起刀落,众人但见寒光点点,也看不清他是如何动作的,不一会儿功夫,那烤羊身上的肉已经被削成薄片,整整齐齐的码在一具完整的羊骨两边。

      众人都喝起彩来,甚至连雍王眼里也有光彩一亮,霍炎把烤羊献上,抬头一笑,如涂了胭脂一般的嘴唇突然撞进李元曦的视线,李元曦竟然不由又多看了他一眼。

      弘治帝等人吃羊,都嚯嚯称赞,弘治帝又赞道:“炎儿好俊的刀法,倒颇有祖上遗风啊。”永安公主谦道:“关外长大的孩子,什么学识教养都谈不上,只是弓马拳脚的功夫倒是蒙他父亲从小督促,所以也还看得。”皇后笑道:“驸马教育得好,男孩子就该先学会男孩子的本分,理应谙熟弓马。”

      弘治帝笑道:“妹妹久未回乡,不如就在大明宫住下,咱们兄妹一家子的骨肉也好好聚聚。你儿时住的永安殿我都命人收拾好了,你去看看,还是和你小时候一样的光景。等过一阵子公主府修缮好了,再搬回去。对了,就让炎儿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去凌烟阁读书吧。”皇后也道:“妹妹就留下吧。”永安公主不好推辞,只得领旨。

      相王突然笑道:“父皇,就让阿炎和我一起住吧,我的含凉殿宽敞,多个人热闹,我们兄弟也好亲近。再说离凌烟阁也近。”弘治帝还未首肯,霍炎扬眉一笑,接口道“好啊……”他站起来走到相王身边,随随便便的伸手攀住他的脖子,李明真一愣,作为尊贵的皇子,从来没有人与他如此亲昵过,他瞄了一眼霍炎近在咫尺的俊脸,却不觉得唐突,也就由他挂在身上,霍炎一手搂着李明真,一手叉腰,向永安公主笑道:“母亲,我和明真一起住,学学怎么做长安人……”永安公主看向高宗,弘治帝点点头,永安公主只得笑道:“相王,炎儿在关外野惯了,不懂宫中规矩,你多教教他。”

      皇后笑道:“妹妹,我看炎儿聪明得很,很快就学会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