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我叫叶凌因,大家都叫我叶子,1994年的5月,我出生在闽中的一个小城里。
打小我的记忆力就特别好,我的记忆最早可追溯到四岁以前,为什么说是四岁以前呢?因为那时我还记得那个男人还在我身边,他总是在给我洗澡以后,用一条大大的浴巾将我裹起来放到床上,然后给我全身拍上香香的粉。而我四岁时,他就和我妈妈离婚了。
当然这个不是重点。我不是很想提他,不过凡事都有因有果,我一直都认为,正因为有了他,我的前半生才会比同龄人有了更多不一样的遭遇,即使已经有十几年他没在我身边,他和他的一家人仍然一直对我施有潜在的莫大的影响。
废话少提。因为他的缘故,我的家庭遭遇了莫大的变故。四岁以后,我被我的外公外婆带到闽北的一个偏远的小镇去生活,直到要上小学了才被接回来。这三年的时光就是我此卷叙述的重点。当然我与这小镇的缘分远不止于此了。
我的外公外婆——不,从我四岁以后我就一直叫他们爷爷奶奶了,下面也这么称呼了——原本是一对地地道道的闽中农民夫妻。不知什么缘故,爷爷后来到了闽北的那个小镇当了小学老师,我到现在都弄不清他的学历,也许他原本就是个知识分子,不过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大都会干农活罢了。他和我奶奶一样,都是凌家村的人。我奶奶初中学历,会认字写字,而且还写得不差,会说能让外乡人甚至外省人听得清楚的普通话,,这在那个年代的女性当中已经挺值得骄傲了。
然而这在我童年的交际圈中也委实算不了什么。我们住在镇上中心小学的集资房里,整个小区住的都是中心小学的教师和家人。我爷爷其实已经退休了,每月有退休金,倒也不用女儿们养活。我过去的时候,姑姑(我妈妈的小妹)还跟我们住在一起,她在镇上的中学当初中英语老师。集资房不是现在普遍的套房模式。大家的厨房统一排在一起,只有一层,屋顶上还用的是瓦片。住的地方另外在一栋楼,一般一家人有两间房,有的人两间房连在一起,有的不连,我们家的是连在一起的。房子的卫生和食宿条件挺差的。这个小区只有一个厕所,设在小区的入口处附近,而且女厕还只有两个坑。每天夜里我们用的都是尿盆,早上再倒到厕所。这意味着晚上不可以拉肚子,不然要么很臭,要么很麻烦。厨房里既有烧柴的大锅,后来又添了煤气灶,可是老人家节约,轻易不用煤气灶,宁可去附近山上砍柴回来烧。所以我常常盼望爷爷奶奶出门,姑姑在家做饭,她嫌烧柴麻烦,而且做菜放的油也比较多。
镇上只有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个中学,所以我与镇上所有同龄的孩子都是同班同学。其实镇子不小,不过是许多年轻夫妇都把孩子弄到城里上学,只在节日里回来。他们的孩子也就不能算镇上的孩子,连方言都说得不太一样呢。我与区里的两个女孩玩得最好。文静些的叫小霖,活泼些的叫雯子,不过我是最不爱说话爱看书的,所以他们不叫我小因,都叫我小呆子。
班里有几个风云人物。最受男生欢迎的是雯子和小米。雯子是男生的哥们,小米是男生的梦中情人。各位别笑,虽然是小豆丁,可也是有想法的。大致可以表现为比较爱找她一起捏橡皮泥啊,玩过家家时喜欢让她当公主啊等等。小米其实算不得多漂亮,那时班上最漂亮的应该是小霖。小米是镇长的女儿,平时总穿着漂亮的裙子,戴着亮亮的头饰,她的小红花是得的最多的。
还有两个不得不说的一个是小可,一个是小健。小可的父母都是镇上医院的医生。他长得白白净净,印象中是个小帅哥,平时挺乖巧,颇受老师喜爱,而且胆子挺大,不怯场。要是镇上有什么活动需要小孩子卖萌的,往往就让他和小米两个,眉心点上红点,站在最前面。小健则充当只要有学堂就必定有不和谐因子的那个角色了。这个我不说,各位也懂得。
幼儿园的生活其实挺单调的。我记得上课就是捏捏橡皮玩玩游戏,课上总是时不时地就很吵然后女老师拼命地喊安静,有谁尿裤子了,有谁做小动作了,有谁睡觉了,课后大家一起去玩滑滑梯过家家,放假了,大家就去好朋友家里串门,或者去镇上的溪中公园捏泥巴荡秋千。若不是其中有几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三年真就如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