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赐婚 ...
-
御书房里,老皇帝端坐在御案后,俯视着地上跪着的两人。对于两人为何会一起来老皇帝有些不解。
"你们两个,怎么会一起过来?"老皇帝问出心中疑惑。
华阳跪在地上上前一步,急切道,"父皇,儿臣是来...是来..."磕磕绊绊的华阳终是说不出口此番来意。
蓝依揪住公主衣袖,对上华阳眼神,"我来说吧!"然后也是上前一步,对皇帝一叩首。诚恳道"启禀皇上,臣...请皇上赐婚,将华阳公主下嫁于臣。"说完又俯下身子,再次向老皇帝叩首。
皇帝心中惊讶,面上却没有太多表露。双眼微眯着看向华阳,"阳儿,这...也是你的意思吗?"
"是,求父皇成全。"华阳说着也向皇帝叩首。
地上跪着的两人心中忐忑,却都不敢抬头看老皇帝,只是焦急的等待上位者的答复。
老皇帝靠在椅背上,面无表情的审视着地上两人。双眼突然一瞪,"你们两个,莫不是已经..."
"没有,父皇,我和刘启明之间清清白白,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华阳截下老父亲的话,矢口否认道。也有点儿气父亲会这样怀疑自己的女儿。
蓝依见公主着急,又拽了一下她衣角,然后轻轻一笑,给了对方一个安心的眼神。扭头对老皇帝一拱手,道,"皇上,臣与公主两情相悦,却是发乎情止乎礼,从未有过逾越礼法之事。请皇上明察。"
呃,原来这两人是为此而来。哼,这丫头,若不答应,这和亲之事,怕是难逃。可若是答应了,以后这两人打算如何收场啊!合离势必会对女儿名誉有损,这个阳儿,有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一层?
见皇帝依然没有开口,又怕华阳一着急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刘启明继续道,"臣...臣深知今日此举有些唐突,本想着过些时日再来请旨,只是辽国议和书一到,臣...臣怕会错过与公主的姻缘,所以才冒昧来请旨。求皇上成全。"说完这些话,处事不惊的状元公头上已浸满汗水。
是啊,这欺君之罪一次比一次严重,任谁也无法坦然。
老皇帝动了动身子,眯了一会儿眼,复又睁开。"你,对我阳儿,是否真心?"
"是,臣对公主实属真心。"见皇帝开口,刘启明坚决答道。"臣与公主数年前相识,当初臣并不知公主身份,直到那日琼林宴上公主认出了臣。这段时日的相处,臣发现臣对公主产生了敬慕之意,怜爱之情。遂斗胆向皇上提出赐婚一事,望皇上恩准。"
一旁的华阳在心里轻啐一声,心想这家伙说起慌来还真是脸不红心不跳。怪不得欺君之罪都敢犯下。
孰不知对方衣衫已然湿透。
老皇帝轻轻点头,又看向安静的女儿。"嗯,阳儿,是这样吗?你们多年前就相识了?"这件事连当年的太子都不知道,老皇帝当然也是不知的。
见父皇语气缓和下来,华阳赶紧起身跑到父亲身边挽起父亲手臂撒娇道,"是啊父皇,当然刘启明还救了儿臣一命呢。就是五年前,我与太子哥哥一同巡江南的时候遇见的。"将头歪向自家父亲肩膀,对着刘启明一眨眼。
老皇帝一听,此人还救过自己女儿,顿时心中又对此人多了一分好感。"哦?状元郎还救过你?怎么一直也没听你提过?"
"儿臣是怕父皇你担心呀,况且也没什么事,说出来肯定又会闹的一方不得安宁了。"
"嗯,朕的阳儿果然懂事,十三岁时就懂得为他人着想。朕心甚慰呀!"皇帝拍着女儿抱在自己胳膊上的小手,笑呵呵的说。
看着地上被晾在一边的人,华阳急急问道,"父皇,你倒是答不答应吗?"
老皇帝见话题又回到了这里,脸色一沉,声音却是极宠溺道,"婚姻大事,做父亲的多问问有什么不对?"
"父皇..."华阳摇着父亲胳膊继续撒娇。
老皇帝被摇的不耐烦,刚要出口训斥,却听面前跪着的人开口道,"公主莫心急,皇上说的极是。婚姻大事,为人父母多考虑考虑也是自然。"
华阳瞪她一眼,哼,臭蓝依,父皇不答应就让你嫁去辽国。
"阳儿应该多学学状元公,总是这么急躁,朕怎么放心你出嫁?"
"那父皇你是答应了?"华阳心中一喜,跳起来看着老皇帝问道。
"你看看,还是这样。以后嫁做人妻没有父皇这样宠你,可不能再这样毛毛躁躁。"皇帝看着任性的女儿,苦口婆心劝道。这丫头,从小是被自己宠的太过了。
"皇上放心,臣一定加倍的对公主好,绝不让公主受一点委屈。"没等华阳说话,刘启明高声开口道。
这人,倒是会见缝插针。父女俩同时想到。
若说心思,这状元公也确实是一等一的。入朝时间虽不长,但在国事上,大大小小也为皇帝出过不少主意,且实行起来也都证明了此人想法确实有用。
"嗯,好吧!明日早朝时朕便下旨为你二人赐婚。"说着,又转头看向身旁喜笑颜开的女儿,"这下,你满意了吧?"
华阳立刻蹦到刘启明身边,两人相对一笑,齐齐附身向皇帝叩首谢恩,"谢皇上恩典。"
"好了,阳儿你先回去,朕还有些事要与驸马谈。"
听到驸马二字,华阳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应了声是就起身出了御书房。走之前还不忘给自己的准丈夫一个胜利的微笑。
华阳走后,皇帝命刘启明起来回话。
不管对错,老皇帝也是极不愿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到千里之外的蛮夷之地。而朝中最合适的驸马人选也莫过于这个智勇双全的状元郎了。假如这两个孩子真是在用计逃脱,如今也只能期盼他们能假戏真做,到时也不必再考虑女儿的名节问题。
"启明啊,朕的这个女儿从小被朕宠坏了,朕现在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要求你,婚后还望你能多多忍让,也希望你能多多教导她,做得到吗?"皇帝一张老脸上写满了慈爱,温和的说道。
"请陛下放心,公主虽任性,但秉性并不坏,且心地善良。臣将来一定会好好疼爱公主,不负陛下所望。"
"嗯,朕老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期盼的不多,能做的也不多了。以后还要多仰赖你们这些年轻人辅助太子治理好我大华天朝。为我大华百姓谋福祉。"
"陛下圣体康健,莫说这些丧气话。如今我大华国富民强,还望陛下您带领臣民开拓疆土,统一万方呢。"
"哎..."皇帝长叹一声,"国富民强,这些都是表象啊!不然也不会轻易答应辽国议和了。"皇帝稍稍一顿,抬眼看向刘启明继续道,"你说,这和亲一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这烫手山芋皇帝直接抛给了面前这个准女婿。
刘启明微微颔首,抱拳道,"启禀陛下,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字一一拖。"
"拖?此话怎讲?"老皇帝见准女婿给出建议,突然身子前倾,激动的问道。这状元公向来语出惊人,想必这次也会有好主意。
"回陛下,臣是想,辽国想和亲,我们便答应他。但是要和亲也不一定是现在,理由便是所有公主均不在适婚年纪。拖上一两年,一方面养精蓄锐,若到时我朝实力增强便可再战辽国。另一方面,如果两年后辽国依然坚持和亲,那我们也有实力再与辽国谈判,要求我国公主嫁去必须为后,且百年内不得再进犯我朝。"
"如果辽国不愿等两年呢?或者两年后他们不同意我们的条件呢?"
"如果是这样,那...臣愿带兵征战辽国,不胜绝不还朝。"刘启明坚决道。孰不知这信誓旦旦的保证终为她的背井离乡埋下了伏笔。
"朕实不想将女儿嫁与他国,尤其是对垒数载的辽国。怕的是这个理由搪塞不了那些蛮夷。如今唯有一试了,也好探探口风。此缓兵之计,恐怕很容易被辽人识破,也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老皇帝深深叹息,一摆手,"你先去吧,记得好好待朕的女儿。"言罢,老皇帝眯上了双眼不再言语。
刘启明深施一礼,道了声告退,便退了出去。
出了御书房,刘启明如蒙大赦般长出了一口气,抬手拭去额头上的冷汗,缓步走了出去。
次日早朝,皇帝果然命人当众宣读了赐婚圣旨。并订下五日后为公主驸马完婚。时间紧迫,一下可忙坏了礼部一众官员。
如今这女状元,女官又变成了女驸马,她的身上又多了一条欺君大罪。
只是她已经不在意了,因为她只有一颗头颅,欺君一次也是死,欺君两次三次还是死。哪怕是死一万次,她也必须这样做,必须帮华阳。她自己的命运已经这样无可奈何了,不能让华阳公主后半生也如她这般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