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华夏的黄州。
      那是是苏东坡现在所居住的地方。
      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里是一段一里三分之一的脏泥路。在过了城镇中那一段小坡之后,就到了叫黄泥板,一直通到起伏的丘陵。
      四望天地,目光所到之处,皆是土黄一片。树木与竹林点缀在其中,苍翠碧绿,充满了别样的美感。
      无限的闲暇时光,美好的自然风景。而此时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苏东坡正享受着每一个日子给他带来的欢愉与快乐。
      他不屑于士大夫的虚伪矜持,他讨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规矩,他不喜欢被束缚,也厌烦身为士大夫,该说什么才符合身份,什么不能说。
      于是苏东坡便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了农人的短褂子。
      身上有形的枷锁镣铐已经被他打破,他感觉到这样才是完整的轻松。
      他活得快活自在,逍遥恣意,活得像一个乡野农夫。
      耕作之余,他就到城里去喝点儿小酒,吃碟下酒菜。回家途中若困了,就随处一躺,或草地、或田埂、或老树根下,鼾声如雷,酣睡不止。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苏东坡现在过得可是神仙般的生活,日子美满舒服极了。
      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美酒在怀,岂不美哉?”
      “若得月夜,岂不更甚哉?”
      东坡醉醺醺的,口齿不清的嘟囔着。
      不论在何处,苏东坡对酒与月都有着究级的热情;不管身在何处,东坡总是能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其不朽的艺术形式。
      苏轼对于芬芳的美酒,是痴迷的;而对迷人的月夜,更是疯狂的。
      面对月,面对夜,东坡他总是能够抓住不断冒出的灵感。
      能说的、能做的、一切的一切,他都可以将其融入进这无边的月色之中。
      他有着近乎得天独厚的,对月的敏感心思。
      遥想当年东坡还居住在密州,中秋佳节之时。苏轼唱着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并怀念远在一方的亲朋好友。
      可现在再仔细一读,却又发现了些许别的味道。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不禁地念出了他曾写下的这句词。
      “神仙般的生活……”唇齿轻启,轻描淡写。却又似嘲弄,似苦笑。
      这还不明显吗?
      什么神仙般的日子。
      都是假的啊……
      无论是那边的贬职,调任。
      还是这边的官职、官权。
      都只是监视自己的理由罢了。
      这一切都是假的!
      可是东坡怎么能甘心,如何不怒呢?
      ‘没用的,这是没办法的事。’苏轼就这样朝着心里那个怒喊的自己说到。
      这拿得起放得下的啊,未必只有竹筷而已。
      这对苏东坡而言,想必还有心态上的变化与对自身的打磨吧。
      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紧张以及愤怒,这些全全都消失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孕育出的是充满光辉而又温暖,亲切而又宽和的诙谐,醇甜而又成熟,透彻而又深入的美丽的花朵。
      苏东坡有着天生的乐观豁达。
      就算这不是天生,那也是后天自然养成的。
      苏轼这个人,是不会因为自己经历的事情而消沉一辈子的。
      他关注的事物,才不会只是拘于在这些东西上的。
      他所大爱的,是这整个人世间。
      或许在这个小小的一隅黄州之中,这黄州也许真的是一个肮脏的小镇。
      但苏轼仍然自得其乐着。
      他依旧饮酒夜游着。
      也幸得他喜饮酒夜游,这样的生活才使他写出了不少的名篇佳作。

      “兮,今夜与友饮一夕之酒,快哉!”
      “兮,明夜与友夜一夜之游,乐哉!”
      苏东坡踏着步子,通过话语也能感受得到,他的心情真的是格外的好。
      对友酌酒,对月赏景。
      这是苏轼喜欢甚至习惯了的事情。
      “兮,赤鼻矶,我若未游过兮……”
      说话声与脚步声渐行渐远,最终落入房门之内。
      最后的最后,纸窗上映出了一夜的光。
      谈话声亦传递了一夜。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第 7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