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一些资料 ...
-
或许大家可以猜测出,文章会有变化,会有人死亡,会有人离开,会有人改变。
其实现在开始,第一卷的故事才真正开始,我自己都很累。
文章是找人给我去更的,昨天晚上,我口述,她打字,很长的时间,弄好了,我怕给黑,可是,我课多,不能保证日更。
但是现在被编辑上了首页便推,我要日更的,于是,每天1000字,找时间来写,今天下决心,明天下午没有课,来网吧一个下午,写死了算了。
今天整理一些资料,算是给大家去猜谜,因为这些资料里面有伏笔啊,有我下文发展的线索。
每个人一生中在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都会有一个关於最爱的[原型],他一生注定最爱的就是那个象他[原型]的人。这也是恋父或恋母情节的根源.
可怜的小李铜子一辈子就栽在[长孙型]的女人手里.他对老婆的言听计从可是初唐史书俯拾皆是的.长孙出面基本上小李都能由虎变猫了.
唯一不听话的几次,都是给长孙娘家人的官太高了,长孙不让,李皇帝一定要给.结果还是长孙密令她哥无忌筒子固辞了.明的不行来暗的.小李一点办法也没有.
楼主所说长孙安业那事,其实腹诽的多了, 那可是铁板钉钉的谋反阿,长孙皇后掉了几滴眼泪,磕了几个头就心疼得李世民改变了主意,免了长孙安业的死罪。别说别人,换自己儿子都咔嚓了.煌煌唐律摆那里干嘛的.长孙那句恐圣为所累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眼泪攻势才是真的的.那个为非做歹的长孙安业也不知前世烧了多少高香才投胎到长孙世家得来这么个不惜徇私也要保住恶兄性命皇后妹妹.
还有那个族叔长孙顺德,证据确凿的受贿,小李铜子对他的惩罚竟然是于殿堂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进愤愤不平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恕,奈何又赐之绢?"小李铜子语重心长道:"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话偏理更偏。摆明了袒护皇后娘家。
据说长孙MM得知后对老公说:“你把我贬为庶人吧,亲眷们就不会不安份了。”那李世民就强拉了她看戏去。
问题是著名的头上张角的找碴人士魏征等等好像对此二事没什么动作。不解呀不解?
无法想象长孙36岁地华年走到终点时李世民会如何地伤悲。作为一个盖世英雄,杰出皇帝,这样的政治人物儿女情长总是要被减分的。史书不可能记载清楚他对一个女子的深情,即使那是他青梅竹马的爱妻。也许某些情节,还会为尊者讳。但是接下来的历史向我们透露一些真情:贞观后期最宠的徐惠,处处有长孙的影子。
最爱地女儿晋阳公主,举止气度,简直是长孙的翻版。她的死让李世民哭得!!!!看那段记载估计没几个人不流泪。
史载李世民比较偏爱的庶出女儿如豫章公主、高阳公主都是由长孙带大的,且“慈爱逾于所生。”天天跟爸爸见面。那些一个月见不了几次面的儿女。这感情怎么比?
再说李治,虽说他爸曾不放心他的仁弱。但绝对是最爱这个娃的。也许最初他喜欢李泰,动脑筋易储,且为他铺路搭桥。但当时李治小毛孩一个,根本不具备皇位竞争力。当皇后去世时,李治还小。是太宗亲自带大的。他的重情和外表柔弱越来越像母亲。李世民不可能不爱他的,就算起先为社稷计,觉得他不适合做皇帝。但一听到这孩子有可能受伤害甚至惨死,他无论如何都受不了。再说他怎么向长孙交代?就算为了他们的孩子的安全计,皇位怎么着也要传给像长孙那样善良宽容的那个吧。
李治这孩子对他老爸孝是孝得没话说。看见父皇受疾病折磨,心里比谁都难受,昼夜在床前伺候,有时候累日不食,头上也急出了白发。病中的太宗拉着儿子的手,悲泣着说:“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每阅及此,深为李世民欣慰。
一部二十四史,若论领袖群伦的夫妇,这一对唯一。
我喜欢长孙皇后,所以,我会向她致敬。
我喜欢织锦的坚强,于是,我也会给织锦一个好的未来。但是,我不保证织锦不会改变,人,都是会疯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