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齐王妃杨珪媚4 ...
-
太极宫
李渊问着身边的侍从“世民已经登基几日了。”
“已有七日了,陛下。”内侍回答道
“陛下,朕还是陛下吗?天下还知道有朕这个陛下吗?”
内侍惶恐地跪在地板上一遍遍喊着陛下,李渊只是冷漠的看着。
李世民已经完全把李渊当成了泥菩萨,根本不问他的意见,朝堂大事更是一言而决整个皇宫的侍卫都是李世民从天策府调配过来的。
这到底是谁的皇宫?
这是哪门子的皇帝?
李世民为什么这样有恃无恐,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大唐除了李世民已经没有可传位的人选了。这也是李世明立当机立断杀死建成,元吉子嗣的原因。
现在能够承担李唐江山的人只有一个李世民。
李渊愤恨却毫无办法,拿起不知从哪里找出的剑在房间四处挥舞如同疯魔一般。
“父皇是不是病了?要不要朕叫太医来为父皇诊治。”
李世民不知何时进入到宫殿内,他当然知道,李渊不是病了。只不过他来此处确实是有个疑问想要李渊回答他。虽然这个疑问对如今的他来说也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他仍然想要知道。
其他内侍见到李世民立刻行礼离去还贴心地把殿门关上。
“我没病,我没有病,有病的是你!!”李渊大叫着挥舞着剑。
“父皇你这是做什么?安安静静过日子不行吗?是食物不可口?还是妃嫔不贴心啊?做儿子的一定会替父皇排忧解难。”想要权力的话那就想都不要想。
“如果你是来看朕的笑话的,你也看到了,那么就请回吧!”对于李世民他已经不想讲什么父子之情了。
“我有一个疑问一直想让父皇解答。”
李渊根本就不想理会李世民,所以不言不语就像没听到一样。
李世民眉头一挑对于李渊削面子的行为有些不爽却只能无奈问道“为什么?为什么不立我做太子?当年在太原起事的时候你答应我,事成之后立我为太子却爽约立了李建成。全天下都知道我为李唐打下了一半江山,我究竟哪里比不上李建成?”
听到这个问题,李渊愣住了。他没想到时至今日李世民还在纠结这个问题,他以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李世民是心知肚明的。他没想到,李世民从来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皇会在太子的位子上犹豫不决。
李渊长叹了一声似乎从李世民的脸上看到了年幼的李世民影子,颇为寂寥的说道“二郎,你可知道每个王朝第二个皇帝都被称呼文帝的原因,很简单,第一任皇帝是马上打江山,第二任皇帝是下马治江山。你打江山,很优秀但是你能否治江山?!大唐的江山交给你,你是否能够把它治理好呢?你再看看,建成无论是治军还是治理内政都是可圈可点众口皆赞,朕如何能废掉这样优秀的建成?”
后世人才知道李世民文治武功皆优秀,问题是,李渊不能看到未来自然也就不知道李世民的治理内政水平具体怎么样。李渊站在皇帝的位置上看待天下,为天下选择的继承人就只能是李建成。
这时的李世民被李渊的话震住了。他想过无数的可能性最主要的就是偏心,却没有想过这个原因。
回过神的李世民立刻掷地有声的回道:
“父皇怎知朕治不了天下,朕会用行动证明,能够马上打天下,也可以下马治天下,打造朕的贞观盛世。”
李渊不紧不慢的说道“你可以吗?你能够守护大唐的天下吗?”
“请父皇拭目以待,儿臣能够让大唐繁荣昌盛,必不负父皇所托!”
李世民对李渊三拜九叩,多年来对于李渊偏心的怨恨似乎全部都散去了。
与此同时
杨氏所居住的宫殿女官把杨氏的母亲带到了杨氏面前。
无名氏自从穿越成杨珪媚就没有见到一个亲人。
没想到这些亲人,现在又出现了。“母亲来此所为何事?”
这位风姿绰越的杨夫人说道:“娘娘如今已经被陛下封为元妃,为何还不顺从陛下。”
杨夫人正是李世民找来劝说杨氏的人。
杨氏冷漠的说道“我和陛下清清白白什么都没有,以后也是如此,母亲,若无事就请回吧!”
杨氏为了以策万全还是决定把孩子流掉,也不用和李世民搭上关系。
“难道娘娘还惦记着齐王吗?一个死人还能给什么,既不能给你权利也不能给你荣耀!”
“这与齐王有何关系?杀子之仇不共戴天,我不能委身仇人。”
“我的女儿这是家族的意志,你难道就不能想一想家族的荣耀么?”
杨氏冷笑的说道:“你们的家族荣耀于我何干?不管是你们家族有什么荣耀。我也享受不到。”杨氏都死了,能享受什么?
杨夫人面色转冷“陛下对你有意,是天大的福气,你可知这天下有多少女子,希望得到陛下的注意。”
“可是这些女子当中,就是没有我。这份福气,谁爱要就给她。反正我不要!”杨氏不耐烦的说道。
说完,大叫道“玉珍,送客。”
侍女玉珍说道:“杨夫人,请吧!”
杨夫人离开之后杨氏余怒未消,一下子把茶盏扔到地上摔得粉碎。
这时侍女玉珍走到杨氏面前说道:“元妃娘娘可明白太上皇的意思。”
原来这个侍女是李渊送给杨氏的。
“你就不能找点儿药,糊弄过去不就行了吗?”
“娘娘可知陛下身边有心人的眼睛实在太多。若是揭穿后果极为严重,所以对陛下用药是绝对不可以的。”
“所以就得实实在在来一回那啥!”杨氏不满说道。
无名氏穿成杨氏是准备给她一个好结局,但这其中并不包括献身李世民。
侍女玉珍点点头,拉着杨氏的手说道:“娘娘天资国色,稍微软化态度,陛下一定会留下过夜。还有娘娘,已经不能在等了!”
杨氏当然明白她说的是腹中孩子的时间问题。
“好了,你下去吧,我考虑几天。”
杨氏还想拖一拖,她胡思乱想呆坐半天喝了大半杯茶水有些困倦便回到寝室床榻睡去了。
另一边丽正殿长孙皇后正在劝说李世民不要对杨氏付出太多心思,因为这注定是没有回报的。长孙皇后劝说李世民正是因为她知道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是绝对不会接受仇人的。她不愿李世民受伤害,这才努力规劝。李世民却不明白这一点。他知道长孙皇后和杨氏的关系非常好。一定是杨氏反感他想要离开才求助于长孙皇后,观音婢心地仁善自然会答应她。李世民闭口不言,似乎是打定主意不放手。长孙皇后无奈只能让李世民去找杨氏,直言若是杨氏自己接受李世民,她就不会再劝。
心烦意乱的李世民到达杨氏所居住的宫殿时,就见到寝室里昏睡的杨氏。
他有些惆怅的抚摸着杨氏妩媚清丽的面容,“若是媚儿,你能够柔顺一点,不要这样倔强该有多好。是不是只有当你睡着的时候,才会这样柔顺。”
说完之后亲吻杨氏的面容,就准备悄悄的离去。
谁知杨氏的手突然拉住他,
“不要走,我害怕。”
李世民注意到杨氏似乎有点儿意识不清。这一刻,他突然想到得到杨氏的办法,但他并不想趁人之危。
“你知道我是谁吗?”
杨氏绵软的声音娇声道:“夫君你是夫君啊。”
李世民心里刺痛,眼神似乎失去了温度冷哼一声讥诮道“朕是你的夫君,朕当然是你的夫君!”
他解开腰带脱去外衣把床纱放下,多年夙愿终究是实现了。
..................................................................
...................................................................
李世民在武德九年之前的权势
一洛阳之战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主管天下军事作战,地位高于所有的朝廷亲王。而按照当时的朝廷礼制除了皇帝之外,只有太子的地位才是高于所有亲王的。被封为“天策上将”的李世民在朝廷中无异于是另一位“太子”。
二,李世民的“天策上将”不仅地位崇高,而且被允许开“天策府”并自行招募任命官属,这就意味着李世民拥有了与皇帝平行、只属于自己的权力体系。另外,天策府的官属品级要高于其他王府的官属,这之前只有太子东宫的官属才是如此。
三,李世民除了被封为“天策上将”之外,同时还担任大唐的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尚书令在唐朝三省的宰相中不仅地位品级最高,而且下辖以六部为主的国家部门,掌握最高行政权。唐太宗登基后为了保证权力,以自己曾担任过为借口将尚书令空置。
四,为了之前战争的需要,李世民当时还担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陕东道不仅拥有极大的自治权,而且如今的河北、京津、河南、山东、山西以及大部分江南地区都在陕东道的管辖和影响范围之内。可以说有了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握在李世民的手里。
五,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改革币制,废除“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因为李世民功勋盖世,所以唐高祖特别赏赐了三个“铸钱炉”。这也就意味着李世民拥有在全国发行货币的权力,而太子东宫却只能靠政府拨款来运作。
综合来说,李世民不仅拥有与太子相近的地位与权力体系,还在地方和军队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这样的情况,李世民又怎能不对皇位产生野心?哪怕李世民自己没有野心,他的父兄又怎么可能放过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