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入宫 ...
-
公元969年,即辽保宁元年,新皇登基,是为辽景宗耶律贤。
他联合重臣发动政变,终结了辽穆宗长达19年的残暴统治。而他之所以成功与后族重臣萧思温的支持密不可分,遂,萧思温即刻受封北府宰相,且受封魏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时间权倾朝野。
除此之外,耶律贤业已下旨将萧丞相之幼女选入后宫。
辽朝祖制,历代后妃必出萧家,以巩固耶律氏的统治。
然而,这天大的喜事对萧家而言却是晴天霹雳。原来,萧家的三小姐早已许婚。男方乃是汉族重臣韩匡嗣次子韩德让。
若按辽朝契丹与汉族不得通婚之祖制,这桩婚事本不可能。然,韩家在汉臣中地位特别。早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立国之初,韩家被收为皇家私奴,身份低微,但韩知古凭借学识脱颖而出,深得太祖皇后述律平的信赖,因此韩家在汉臣中的地位十分超群。
韩德让之父韩匡嗣素与耶律家和萧家交好,更以医术精湛深受耶律贤的宠爱。
特殊的地位开创了特殊的先例,韩匡嗣就迎娶了后族萧氏之女,从而也实际上使萧绰和韩德让的婚事成为可能。
当然,从政治考虑上说这种联姻是相当合算的。韩德让文武兼备,才智皆优,将来受皇帝重用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新人而言,这桩婚事更是完美的安排,由于两家曾以上下级关系共事多年,这对新人早已互通心曲,互相爱慕了,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他们的父母也不过顺水推舟。
可圣旨打破了这一切,当萧思温接到圣旨的时候,他真的很害怕,女儿个性刚烈,万一......
萧思温来到女儿的闺房时,萧绰正在安静的刺绣,一幅鸳鸯戏水图就要完成了。
“绰儿,爹有话说。”萧思温小心翼翼地开口,然后将圣旨交给女儿。
萧绰看完,“爹爹,不用担心,儿愿遵圣命。”她嫣然一笑,若无其事。
萧思温大感意外,难以置信。
他了解女儿,绰儿善诗书,精骑射,容貌更是堪称绝色,在辽国数一数二。个性温柔而不失刚毅,一旦应允婚事,就绝不会反悔,所以。他虽然很惊讶事情会如此顺利,但还是安心的离开了。
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萧绰黯然落泪。
“让哥,你为什么每次都一语中的,以前,与你谈及政事,你总是分析精准,丝毫无差,陛下登基,你说他会选我为妃,我多希望你错了,可你又对了。”萧绰心中默念。
萧绰是痛苦的,更是清醒的。她无意抗命,她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她也许命中注定无缘成为意中人的妻子了。但是,既然皇帝选她。她必尽己则,不让任何人失望。
三天后,她安然的踏进了皇宫的大门。而韩德让离开了,他随父遵圣命驻守军事重地南京城,即燕云十六州之门户幽州。自后唐君主石敬塘为求得契丹支持其称帝而割让燕云十六州始,其必为辽宋两国必争之地。
萧绰深得皇帝的宠爱,幸福生活看似就要开始了。她并不知道一场风暴即将来袭。
五月后的上京,春光明媚的一天,册后大典在皇宫门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
萧绰一身金黄色的正装,恰如其分的突显了皇后的尊贵。文武百官都到场恭贺她,都城上京一派喜庆气氛。
没有人注意到皇后的双眼却强忍着泪珠。
庆典结束后,帝后返回了皇宫。
景宗一下子瘫倒在了床上,等候的御医迅速为他诊治。
“陛下,您为什么不听妾的谏言,将典礼延期呢?您的身体撑不住,妾很担心。”萧绰坐在床边说道。
“燕燕,不用担心,没事的。”耶律贤柔声劝慰说。
萧绰入宫不久,就发现皇帝的身体比先前父亲所说的和自己预想的要糟糕的多。
景宗为世宗次子,然,其四岁那年,父遭篡位,其父母兄长全部被害,他因年幼而幸免于难,但惊吓过度,从此患了风疾,身体虚弱。
第二天清晨,耶律贤依旧在沉睡。
皇后却焦急万分,群臣正等待着皇帝早朝,新皇登基未久,宗室蠢蠢欲动,看似风平浪静的朝堂,实则暗潮汹涌,危机四伏。
“燕燕,去替朕临朝。”景宗睁开了眼睛,虚弱的说道。
萧绰一时大惊,“陛下,您若龙体欠安,大可传令,今日罢朝。我国虽不似宋国礼法森严,但妾新后刚立,恐难使群臣信服啊!”
“燕燕,相信自己,几月前,你大姐夫出逃沙陀一事,你处理得当,无懈可击,可见你的才干,更何况贤适和你父均为重臣,没事的。”
就这样,萧绰被推上了前台,她并非毫无预料,但来地实在太快了,超出她的想象。
在之后的日子里,一旦皇帝身体不适,皇帝就会代其理政。萧绰本是有才之人,又有其父相助,情势也就非常稳定了。在当年年末,萧绰生下了长女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