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群体 ...

  •   她:你下落时在想什么?
      他:人是群居的,天然具有群体或者社会属性。他人的每一次反馈其实都会影响当事人的心绪甚至行为,“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几乎稀有到没有可能。越是特立独行、一意孤行的人,往往越是焦灼地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一个人行为的意义最终仍是要靠他人或者群体进行评定,一个人行为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只相当于他对他人或者人群产生的影响。因为信息交流的障碍,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其他物种,不忍之心敌不过切身需要。“天人合一”不过是一厢情愿,环境、生态、自然、天、道这些概念实际上都在回应着人的需求,如果对人没有任何用处它们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自然万古如常,我旋生旋灭,我心怎能是天心?大而无当,不过此类。万物皆朽,人亦依然,古时有所谓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言,最下立功,个人能对抗时间、保留自己的影响实际上皆有赖于他人的记忆。立德、立言、立功能产生比血脉生殖更直接且更深远的影响,当然血脉联系永远是人群中最重要的关系,因为它牵涉到永恒。个人终究是要回归人群的,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只存在于人群当中,所谓的对个人的道德要求归结起来不过“利他”二字,利众愈广则道德愈高。
      她:以人类为中心?不会觉得浅薄和羞愧吗?
      他:人只是人啊,除了是人以外什么也不是。如果自身不存在了,即使宇宙存在又有什么意思?
      她:因此对你而言,个人无法摆脱群体依赖或者局限,个人终极价值的实现在于使群体受益。这就是你当时的领悟?
      他:差不多吧,我那时内向到自闭,维生又需要和很多人接触,感觉很煎熬。那个刹那我总算说服了自己,感觉自己之前真蠢。
      她:蠢在什么地方?
      他:相信存在本身即是意义,过程即是目的,迷信个人的自由意志。如果我足够独立,这样想,并且按照这种想法来行为没有问题,但我的生存很依赖他人,我有很多东西需要向外索求,因而自我封闭、固执己见、知错不改显得可笑而且不合时宜。
      她:你那时的想法根源于对以往的懊悔?
      他:我已经摔下来了,却不希望摔得一塌糊涂。认为自己能聪明地解释某些问题,不满过往,嘲讽现状,仍能给我带来些许宽慰。
      她:你后来一直坚持花这么大代价明白的道理吗?生死之间有大恐怖的。
      他:我发现如果要外求的话,根本找不到反驳它的理由,不幸的是我之后也没能找到不外求的可能。自然任何道理、理论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也许当技术更加进步、一些非人物体相当深入地介入人的生活、思想或者感情的时候,这些想法会显得狭隘而过时,但现在及遥远的过去它显得相当正确。某种意义上,个人行为的价值评定是有边界的,事功的极限是最大程度上的“利他”。
      她:你跟其他人交流过这样的道理吗?
      他:其实上年龄之后,这些道理对大部分人是不言自明的。虽然表述的方式不同,比如“利用价值”,比如“孤家寡人”,比如“舍己为人”,但它们说的其实都是群体依赖。仍要感谢你给我重新来过的机会,不过后来我到的环境,大家很少谈这些空泛无用之事,或者谈的内容总是偏向“利用价值”。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人微言轻,没人愿意听这些的。也就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很迫切地希望别人知道我明白了一个很了不得的大道理,但无人真心理睬的,我何必坚持呢?坚持了有什么益处呢?总归还有一些能让人明显感受到的、有益处的东西,我后来慢慢相信并逐渐应用的多数是它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