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4、故人西来 ...

  •   淮南战局大变的时候,西线已经全面出兵。我在十月底收到成都转至下辩的军报。军报是张飞从安丰发来的,上面以他一如既往简略的风格报告说,曹军突袭,如今芍湖全境尽失,如今安丰地境已经和淮南的江东军和诸葛亮部基本失去联系,战况堪忧。我看了战报后又惊又惧,但是脑海里又一片茫然;就这封语焉不详的战报,我连基本的战况都没看明白,别说想办法了。最后我也只能把这战报加急送到前线,给刘备自己看去。结果前线也没什么反应。看来刘备一是铁了心要全心全力放在西线,二是相信诸葛亮他们能处理东线。

      于是一直到事情整个结束我才慢慢听说了淮南战役的经过,竟比我能想象的还要凶险许多!

      在东线曹操玩了一手漂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他先兵出濄水,全力在濄水入淮的河口上和江东水军厮杀。大军强压下,鲁肃不得不调动肥水防备东去堵住曹军入淮的路;诸葛亮也调了我们的淮河水军前去相助鲁肃。这正是曹操想要的结果。其实他这几个月一直在缓缓地从各地调兵,在颖水上的慎县集结了近三万水军。曹操的保密工作非常紧密,诸葛亮和鲁肃他们又全神贯注地防守当涂,于是完全没有察觉到慎县附近大军集结的动静。九月下旬,曹操秘密离开义成,亲赴慎县指挥对阳泉的突袭。曹操离开义成后好几天他们才略有察觉,而这时已经太迟了。

      九月底的一天,待北风大作,慎县的大军终于出动,直扑淮河上的阳泉城。慎县距离阳泉水路不过八十多公里,一路顺水顺风,曹操的三万大军只花了不足五个时辰便已赶到。阳泉是我们最东面的一座城;它本来隶属庐江郡,是当初拿下淮南之后我们从江东那里要来的。阳泉几面临水,城西几公里便是颍水入淮的地方,再往西去近十公里便是沘水入淮的河口,南面是芍湖和泄水。当初诸葛亮问江东要来此城,就是为了练水军和掌握几处河口。只可惜便是因为阳泉几面临水,防守上只能靠水军;如今诸葛亮带水军东去支援鲁肃,阳泉的防守整个就空了。曹操大军突袭,我们淬不及防,根本没有还手的力量。两天两夜的强攻之后,阳泉城破。

      阳泉城落入曹军手中,战况顿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扭转。阳泉城破,芍湖北面的几座小城完全暴露在曹操大军的眼皮底下,连寿春都摇摇欲坠。鲁肃调兵之后,江东在芍湖一带只有水军一万,步骑一万多一点;而曹军在拿下阳泉后很快便集结了八万大军。在四面环水的芍湖地区,毫无险要可依地以两万余兵力面对曹操的八万大军,又无路可退(因为退就表示放纵曹操的水军入淮,淮南也就差不多了);别说,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哪怕就是周瑜复生,也只怕难有回天之力了。

      不得不说,后来当我读着战报,听着别人叙说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只觉得无比同情江东那个负责镇守寿春的倒霉鬼。曹军突破阳泉,过失完全不在他,但曹军突破阳泉之后的战场却全是他承担了。而这个倒霉鬼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

      史书中的诸葛瑾是一个和光同尘,谨慎郑重的人,但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军事才能;照《吴录》的说法,他做的事情可算“全师保境之功”,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勋。以前我也未曾注意到诸葛军师他家大哥,但淮南一役之后,我对诸葛瑾的敬佩差不多快赶上对军师的崇敬了。虽说陈寿语焉不详,但诸葛瑾好歹是被称作孙权股肱的人物。“股肱”这一词,当真不是白说的;而“全师保境之功”,这几个字看似轻松,却也需要多少勇气作为才能担得起!

      别的不说,诸葛瑾的反应绝对神速;曹军才刚到阳泉,他便开始调动水军。他直接拨了七千水军北上,在肥水入淮口西面下寨严守,又拨了三千水军守驻守在黎浆水入肥水一带。诸葛瑾是想彻底掐死曹军的水路。曹操的水军虽然已经入淮河,但若是能把大军卡在肥水以西,曹操仍是无法打入淮南。诸葛瑾的计划也算不错。黎浆水和肥水本就不宽;诸葛瑾的三千水军往那一摆,生生的把整个河口都堵满了,足够叫曹军完全无法东渡肥水。七千水军封锁淮河倒是更困难些,更何况曹操还有三万大军横在淮河上,但以江东水军的精良,也足够曹军头疼的。就是因为诸葛瑾反应神速,才能赶在曹操水军前面及时掐住肥水口。若是让曹操水军东越肥水,第二天早晨整个淮南就会被曹操的步骑给淹没!

      只是就算能掐住水路,诸葛瑾仍然不得不正面面对曹操的数万步骑。芍湖北面一带向来是屯粮地,如今更是刚刚收了秋粮,安城、附亭、黎浆几座小城里面塞的除了粮草还是粮草。若是让曹操一举收了这几座城,他在淮南便拿稳了一处据点。就算寿春只有万余步骑,就算江东军再不擅长野战,就算诸葛瑾自己再没有统军野战的本事,如今也必得硬着头皮上了。

      其实照我说,诸葛瑾想要守住附亭黎浆,纯粹浪费力量浪费时间。万余江东步骑如何能靠着两座小到完全无法设防的小城,在平地上对抗曹操的数万大军?更何况这已经是九月底,没有什么雨水,天气渐寒,野地也不再泥泞,曹军半点劣势都没有。可是有些事情便是明知不可为也必为之——哪怕就算只为了消耗曹操的兵力,这一场硬仗都打定了。

      十月初一,附亭会战。

      诸葛瑾反应再神速,一边要安排水军,一边要出兵附亭,这总要时间的;而曹军向来以神速闪电战著称。结果就是两方直接在行军途中碰上,在附亭城外打了个遭遇战。

      奇迹没有发生,逆天的神人也没有出现;这一仗,诸葛瑾从头到尾就没有过任何赢面。不过江东军虽败,但终究是没有乱,两天两夜的血战,曹军也损失不小。最后江东军残余的三四千人退回寿春,死守肥水和肥水以西的这最后一座坚城。

      诸葛瑾在肥水西面苦战,诸葛亮的情况却也好不了多少——他和自家后方的安丰弋阳完完全全断了联系,连一封信都送不出去,更不要说援军什么的了。诸葛亮倒是很镇定,干脆无视后方,仍是和鲁肃全力守当涂,想要先处理了曹操在濄淮河口的兵马再说。可是他们在兵力上也没有优势,塞住濄水口也是勉强,一直到年底他们都只是和曹军对峙,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而寿春那边,诸葛瑾更是苦苦支撑,连曹操的劝降书都撕了两封了。

      这种时候曹操的兵多将广财大气粗当真是明显!他居然真有兵力开两面战场并且在两面战场上都以绝对兵力优势压倒孙刘联军。不过曹操的大军和全部注意力放在东线对我来说也是有点好处的。九月到十一月期间,刘备大军势如破竹,不过短短两个月便把天水,南安和广魏三郡全境打了下来。

      曹操对刘备一直有一种几乎过分的重视。后来听说,我们就差那么一点点就把曹操本人给调了回来,让东线彻底减压。但是关键时刻曹营的重头人物亲自出马把曹操劝留在了东线。

      于是我们在西线等来的不是曹操,而是亲人,是熟人——那位前后克敌皆其谋的荀公达。

      全夺天水,南安,广魏三郡之后,刘备便把我叫到了临渭城中。他这是准备出临渭直指扶风郡了。刘备本来新收编了好些人马,但他不想用新降的雍州军攻雍州,便把这些人马悉数给了马超,于是他的军队数目较出武都的三万却更是少了。再者,广魏郡也不能没有防守;刘备给了赵云五千人,让他在街亭,略亭一带驻守,严防曹军出安定郡逆袭广魏。再加上临渭城中不得不留些人手,真正随刘备东征扶风郡的也不过就两万两千余人。

      靠这点兵马便想伐扶风,乍一听当真少了点;但就看刘备布置的打法,对于我这个搞后勤来说的,这点人数却是太多了。一月中旬,气温才刚刚开始回升,刘备便率大军,由临渭出兵,借道冰封的渭河,直扑陈仓。这两百余公里的路,两万余大军,更有攻城器械,战车,火料等辎重无数,还打算在这大冷天出兵——难怪刘备一定要叫我在临渭坐着;这种行军简直就是挑战物流业务的极限!如今大军要想在陈仓外下寨围城,少不了让前锋带辎重先行,大部步骑随后,然后最后粮草冬衣火料还得紧紧跟上,一有迟缓就是要死人的问题。最悲惨的是我还得构思一些备选路线。因为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万一渭河也开始化冻,承不住大部队行军,总得另外找路。只是这里到底渭河上游,一线全是绵绵不绝的山岭,如今地上还有积雪,找备用路线差点没把我愁死!于是新年前后两个月我就一直冒着严寒大雪,跟着刘备的哨兵部队满山乱转,实地勘探地形,筹划线路。刘备倒是一点都不体谅我的难处,居然还跟我说,最好先锋部队能在三日之内赶到陈仓,后续一定要及时跟上能保证围城攻势。

      天,相比刘备,诸葛亮简直太贴心太照顾人了!我本想行军物流也就那么回事了,谁知在江淮一战积累出来的物流经验如今几乎都不够看的。这一整个冬天让我忙到要吐血。待到刘备三万大兵围住了陈仓城,我也很没用得病倒了,头疼脑热,难受得要命,只能躺在榻上看房梁。没办法,我从小到大就没在这么北的苦寒之地待过,更别说还是在三国这个小冰川时期。如今在雪地里多跑了几圈,一下就病倒了。

      好在刘备在陈仓外面扎下寨之后我也就没什么事了。刘巴早就在汉中做好准备;他在故道屯了整整一座城的钱粮军需,并且还早早地开始维修散关和绥阳小谷的道路;虽然栈道状况仍然不理想,但勉强能够运粮。尽管渭河仍然冻着,刘备却早早地搜刮了好些民船,然后在陈仓西面用火药炸出一条水面,架了一座颇为宽敞的浮桥,确保将来渡河和后勤。有汉中维护刘备大军的后勤,自是不用我再伤神。刘备还出其意料地给我写了封亲笔信,让我好好在临渭呆着养病,不要再担心战事。

      刘备本来和我说,待他在陈仓下寨之后,便让我去中陶城,协调马超大军的后勤。平三郡之后,马超就一直在整顿新收编的雍州兵马;他新得好几千步卒还有马匹近两千,如今共有六千骑兵并步军八千上下,都屯在南安,准备一开春就出兵取陇西,入凉州。所以虽然生病,我也不敢耽搁正事,再头疼脑热也还是勉力参详陇西地图,算物流,计划着去中陶,唯恐误了马超那边的事情。幸亏刘备好心,放了我一马,让我在临渭歇着。荀谌也从中陶来信,说是有姜冏帮他们筹划军需足矣,不用我为他们那边的事情烦神,让我乖乖养病。于是我总算能稍微歇息一段时间了。

      尽管病着,陈仓那边但有军报来,我还是必得看过,不然我怎么也放心不下。陈仓一座坚城,本来绝不是什么易取的地方。但此次出兵,刘备带着杀手锏——炸药。我在成都花了整整两年试验制造各种各样的炸药产品,如今给刘备准备的分量当真可以夷平几座城了。两个月的猛攻,再有炸药支援,刘备终于在三月初拿下了陈仓。其实若不是刘备不愿真炸平了陈仓,或许还能再快一些。之后我去过陈仓一趟,就看见城墙虽然多处破损,但都是小伤,还有就是西城门彻底报废了。一队队士兵还在忙着重造城门,修补城墙上破损的地方。看来刘备攻城的时候下手不算太重,显然想要留下陈仓坚城作为我们自己的门户。

      夺陈仓之后,刘备分兵行进,一路向东横扫过去,待到三月底,已经一气拔了雍县,北原,马冢,郿国四座城。其中北原,马冢两城虽小,城中钱粮却不少,而且北原位于陈仓和郿国之间,而马冢在渭河南岸,武功水东岸,正对着斜谷口,俱是保证后勤的关键地带。看着这些军报,我只觉得满心振奋。要知道这一块地方就是原版历史中诸葛亮屯兵的五丈原!我们提前了足足二十年来到五丈原,连秋风都还没来得及开始吹呢!而长安如今仿佛就在眼前。

      而三月底,荀攸也赶到了雍州。荀攸带着援军,却是来得无声无息;我们的大军忙着横扫扶风郡西面,连荀攸什么时候到的,带来多少援军都不大清楚。那时候我们刚刚把战线推进到郿国,大军还分散在扶风各地,力量不够集中。荀攸突如其来地成国渠边下寨,强攻郿国,刘备少不了有些淬不及防。守城都有些手忙脚乱,刘备自然无力防范其他,而荀攸他根本不是为了郿国一座城池而来的。大军攻城的同时,荀攸派出了一支精兵,夜袭郿国西南的渭河水寨。其实那也算不上什么水寨,只不过是刘备的屯船据点,就一排新造的简易码头,一溜拴着近百大大小小各色船只。刘备大约只顾着郿国,完全没想到渭水上的船,于是荀攸的夜袭一举得手,把这近百艘船烧了个干干净净。

      这条消息传到临渭,我差点没又给气病了。这些船可是我花了多少心血才搜刮出来的!二月初的时候,我才将将养好了病,便开始马不停蹄地到处找船。陈仓那里的船已经被刘备的第一座浮桥消耗干净,后来虽又横扫了几座城,却也因为城池不是太小就是不靠水边,所以没找到什么船。渭水在慢慢化冻,没有船的话,别说行军攻城,就是后勤都无法保障。不用刘备说我也知道这事的关键性,所以在他指示到达之前便已经开始动手。我先是把临渭城从上到下翻了个便,只要是能浮在水面上的船都花钱征来了;随后我还专门去了临近的冀县,新阳,上邦三城收拢船只,就差没掘地三尺了。我辛苦奔波了许久,总算收集了一共两百五十多小渔舟和将近一百载量可以上吨级的运船。待渭水化冻能走船了,我便将船只分批发给刘备。刘备在北原附近的渭水上搭了一座浮桥,又在马冢城外的武功水上搭了一座浮桥,剩余的近百艘船只便全部屯在郿国城外,准备将来西进时用的。如今荀攸的一把大火,便什么也不剩下了。

      不用说,从东面来的军报中还掺了一条军令;刘备让我尽一切可能再找些船出来。雍州地图我都画了多少份,我也自然清楚,若是没有船,下面的仗当真不用打了。郿国东去不过十公里的地方便是成国渠;此渠从渭水分出,先是北上,再折道和渭水并行东去,一直到长安东面才再灌入渭河中。扶风郡东面的三个重城,武功、小槐里和槐里都被夹在成国渠和渭水中间;而长安城更是被几条运河水道拦着。我没有实地考察过成国渠,但据这个年代的地理志还有漕运记录记载,成国渠水道宽约二十米左右,所有段落都深于两丈,全程可行五百斛的大船。这样一条运河,本不应该是大问题,但只要有哪怕二十艘小船,便足以抢修浮桥。可现在刘备的船都被烧了个干净!

      只是如今我难道还能变出船只出来不成?上一轮我早就把附近的船只都给搜空了,现在又要到那里找船?或许渭水最上游的中陶、豲道、襄武三城还能有船,可我不抱太大希望。那里差不多是渭水源头了,水流特急,不适合行舟,于是哪能有多少民船?或许长离水上的兴国小城还能有些船只。我少不了忙着给中陶城写信,顺便准备亲自去一趟兴国。

      不过东面的战局已经是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对峙的僵局,便是集齐了船只怕也暂时没有太大用处。战报上说,曹军在成国渠边下寨,军营连绵数里,一副准备背水死守的样子。成国渠上的几座桥梁不是被他们拦在身后就是已经被烧。刘备在郿国,兵力未足,辎重攻城器械也耗尽,一时间也拿曹军大寨没办法。他又是两封急报传到临渭,不但再次提了提船只,还问我要炸药——幸好我已经在临渭地区找好了硝石矿和硫磺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