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蜉蝣 ...
-
蜉蝣
昆虫,在花间穿梭,在草地爬行。
水湄,清清浅浅,薄雾清蒸,光影迷乱,时空恍惚,流水无声,若虫在水滴静默,细数水流划过心脏的颤音,打发日复一日的时光。
蝴蝶的幼虫同样丑陋,柔软的,胖乎乎的,整日乐不疲倦地啃食绿叶,短短一季,他们就可不必维护原有的形态,彻底抛弃令人厌恶的躯壳,羽化,蝶变,张开双翅拥抱黎明的阳光,在一片赞美声中飞过花丛,而蜉蝣却不。
同样是昆虫,他们的童年时光漫长而枯燥,也是同样丑陋的身体,却比蝴蝶来得更为渺小,卑微。渺小,丑陋,他们以这样的形态,在水里活过漫长的五六年,没有阳光的爱抚,没有风声的安慰。寂寞伴随蜉蝣的童年,他们没有父母,或说,父母对于他们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名词,他们顽强的成长,在孤独中。
朝生暮死,是对蜉蝣的概括,旭日以后,落日以前,涵盖了蜉蝣的成年。
他们为何执着,漫长的童年,换来短暂的成年?
——大概是背上的羽翼吧,两对薄薄的,透明的,如轻纱般的翼。
大概,蜉蝣的童年是在梦中度过的,一个飞翔的梦,梦里的水岸,不再是冰冷潮湿暗无天日,是如同仙境,笼罩着烟似的水雾。
对于昆虫而言,因为寿命有五六年,反而显得在同类中很突兀。
漫长,所以孤独;孤独;所以做梦;有梦,所以执着;执着,才能在黑暗中等待短暂的梦的实现。
即使不能遨游天空,即使不能拥抱阳光,即使只能低低地飞行一小段路程,即使在此之前又过漫长的等待,即使……
再多的即使,都不如一双翅膀,再多的即使,也要拥有一次飞翔。
(不要以为会有什么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