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天丰六年,陛下狩猎于林间,忽宫中传来急报皇后降一公主,陛下大喜,赐名悦,陛下得六子而无一女。此时,鄂贵妃前来向陛下贺喜,鄂贵妃乃长子简,次子瞻的母妃。“恭贺陛下喜得公主”鄂贵妃邪魅的说着,说是恭贺,实则嫉妒的很,嫉妒皇后即使青春不在,但如今儿女双全,三皇子洵也已经六岁了,深得陛下宠爱。然而太后因鄂贵妃是自家侄女而百般袒护,甚至十分疼爱长孙简,一直都暗示陛下立长。这一场硝烟也就此展开了。
      天丰十二年,北坚民族大举进攻北部,此时宣政殿群臣意见向左,陛下也是百般为难,便退朝,三皇子洵听闻了这个消息,想好好历练一番,在回御书房的路上洵跪于龙撵前,“父皇,儿臣请战前线保卫疆土”,话音刚落,陛下一口回绝了他,“你尚年幼,尚不可征战”,洵的眼神是那么坚定,一种达不到目的不罢休的坚定,向陛下再三请求,但陛下仍不同意,太监总管明公公劝道:“陛下何不让三皇子试一试?他还年轻,需要用实战来积累经验,陛下不放手,三皇子何时才能成长起来为陛下分忧啊”,陛下思索万分“此次北方实属挑衅,若不能一击制胜,如何让他国臣服,你年方十二,不可为将,这样吧,既然你师承太古山名士,此人足智多谋,定可为军事,拜何将军为帅,你为副帅”,“呼延洵定不负皇命”。
      临出征还有两天,皇后百般叮嘱“战场凶险,务必小心”。简和瞻也一同邀洵郊游一番,为老三饯行,三兄弟中洵最爱武学,各家兵法学了个通透,大哥简自八岁起便旁听政事,最是擅长文章的书写,只有瞻喜欢留恋花街柳巷,万不可说他一无是处,反而让人琢磨不透。三人同游于京都郊外,赏万里江山,饮酒作诗。路上在京都的路上,看着街道繁华,商贩卖力的吆喝着,车马粼粼,人流如织,洵被一个驾车的家仆和妇人的争吵吸引了,这时这辆马车上一个姑娘掀起了帘子询问家仆发生了何事,转过头时看到洵正盯着她看,便朝他害羞的一笑,那个笑容好像点住了洵的穴道,他的心跳的好快,回过神来,马车早已走远。天色渐晚,便就回府了。
      两日后,呼延洵带兵出发了了,等到北坚与他国边界的时候已是冬季了,北部冷的厉害,百姓因为战事流离失所,看着冻死饿死的百姓,呼延洵向朝廷申请物资,可这来去需数日,他请求何元帅能否先动用军用物资,可战事吃紧,不可动用。这一天,他骑马去军营的路上,一个老妇人突然拦了他的马,说他的孙儿三天水米未进,昏迷不醒,希望官爷救救他,洵下马跟着老妇人来到家里,看着还不满五岁的孩儿烧得迷迷糊糊,还有一条街的百姓跪着希望他能救救他们,情急之下擅自下令从军营调十袋粮食,在城门口施粥于百姓,前去巡视敌情的何元帅听到了这个消息,大怒,“把副帅绑过来”,洵被押送到何帅面前,何帅大喊:“今日为救一城百姓,就可弃一国百姓于不顾吗?如若因军粮短缺而军心涣散,又岂是你我可以挽回的”洵道:“今天之事是我鲁莽了,请元帅责罚”,“本应军法处置,现战事吃紧,正是用人之际,且您是皇子,老夫无权惩办,回京都后陛下自会定夺”。两军对战两月,死伤惨重,仍僵持不下,无法攻破敌军,洵面见何元帅希望能允许他亲自带兵阻截,何元帅道“殿下还是谨慎为好,若你有何不测,如何向陛下禀报”,洵笑着说:下官今天只是将领,自幼习武为了是和将军有一样马革裹尸的宏图大志,为这一方百姓做些事情,元帅可否给下官三千人,截其粮道,再发出信号与元帅一同包抄进攻。军师道;“副帅此主意可一试”,三人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天还没亮,洵便带领三千人前往北坚国运输粮食的必经之路,只是运粮兵人多,片刻不可走神,得寻找适当时机一举歼灭,才可实现后面一系列计划。天降大雨,运粮官让大部队在树下躲躲雨,这时,洵笑着说:“时机已到”,大喊“众将听令,冲啊”,北坚国的运良兵惊慌失措,剑都来不及拔,雨水打在了血泊里,里应外合,赢得了胜利,雨停了,血迹也被冲刷干净了,北坚国也向陛下送去了求和信,百般恳求,自此休战,并进贡牛羊各两十万头,丝绸珠宝等以表诚意。
      边境平稳了,带兵刚到城门口,陛下亲迎大部队,刚到朝堂,洵便请罪于陛下:“父皇,因儿臣自作主张,差点误了军机大事,还请父皇惩罚”,何将军请奏陛下:“殿下虽此事鲁莽,但最后献破敌大计,亲自截粮,功劳不小,望从轻发落”,陛下笑着说:“洵儿廷仗间自领五十大板作为教训,现在知道带兵打仗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吧,应以大局为重”,“谢父皇恩典”。
      来到后宫,洵向皇祖母和母后请安,太后笑着说;“孙儿,好胆魄,但还不如你大哥稳重,做事应大局为重,多像大哥学习,为父皇解忧”,皇后自然是夸自家儿子年少但大有作为。洵不以为然,吃过点心便出宫去了。恰遇街霸强抢民女,洵气不过,出手制服,“如此蛮横之人,岂有不报官之理”,然此恶霸乃府尹之亲戚,百姓无人敢送官,“怎么?寻常人还见不得府尹大人了”这不洵将此人压至衙门,街霸一边想要挣脱一边喊道:“今天敢惹老子,老子明天弄死你”正好府尹不在,便亲自去了一趟府尹府上,见府尹之女,“原来是你,那个对我一笑的女孩”,“小女湘沫,家父不在家中,公子可在内堂等候”,“相濡以沫不忘相忘于江湖,姑娘好名字,在下看姑娘可是饱读诗书之人,可否与我谈论一番”,“小女只是略读一些皮毛,公子邀请,恭敬不如从命”,两人谈天说地,洵对这个女子越发感兴趣,相见恨晚,天色渐晚,府尹归来,洵单独与府尹交谈恶霸之事,府尹惊慌失措再三责怪自己管教不严,洵直夸府尹之女远见甚远,可谓当今才女,府尹不知是高兴是还是该苦闷,他本是丞相门生,丞相乃太后之兄,鄂贵妃之父,自是支持大皇子呼延简。自此洵多次与湘沫谈天说地直至很晚,两人聊得甚欢。府尹以闺女未出闺阁之由拒绝过洵多次,有几次洵都吃了闭门羹,“我呼延洵向府尹提亲”,“三皇子您的婚事当由陛下做主,我家湘沫虽不才,但不做妾呐”,晚些,他与夫人商量想给湘沫准备一门亲事,“老爷为何突然对湘沫的婚事如此着急”,“三皇子看上咋闺女了,可是你也知道,我们不能与丞相大人为敌啊,礼部尚书的大儿子马湛琪年纪与湘沫差不多,况且礼部尚书也与我提过此事,夫人觉得如何”,“但凭老爷做主”,“那我明日便回应马大人去”。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洵的耳朵里,洵心急万分向陛下请求赐婚,陛下只是告诉他“此女身份低微如何当得了你的正妃,况且人家已经许给别人了,莫要再惦记了,你母后也不会答应的,朕会帮你保密的,就当没有此事。”离订婚的时间越来越近,他偷偷地约见了湘沫,湘沫告诉他:“婚姻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使心有幻想,也逃脱不了这些束缚”,洵说:“你愿意跟我走吗?”“你我终究是斗不过命数的,你有自己的使命,又何必为了我放弃大好前程”,说完,便转身回府了。洵看着湘沫离去的背影,心情五味杂陈,独自一人来到酒馆,喝了个酩酊大醉,随从找到他的时候,已经醉的不省人事了。很快,三个月过去了,马湛琪与赵湘沫成婚的日子来临了,简和洵按陛下的旨意将礼盒送予礼部尚书府,陛下希望洵亲眼看到她成亲,从而死心。“两位殿下驾到,下官有失远迎”马尚书笑着说。“新娘入府”只见一名穿着红色嫁衣,遮着红盖头,慢慢的跨过门口的火盆,众人皆欢呼,可是洵并没有看她,而是默默地在角落自斟自饮,婚礼仪式结束后,新郎敬酒,“殿下亲临我婚礼现场,倍感荣幸,敬殿下一杯”,“祝你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白头偕老”洵勉强微笑的说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