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四年 ...
-
她出现在这个空间的四年之后。随着孩子的成长,她面前的景象也略显清晰,也可以听到一些声音。她知道了这是个女孩,她的名字叫Amanda Benson。
虽然最开始,看着Amanda大哭后,她的妈妈进来抱着她,给她喂奶的时候,她总是会想到她的娘亲。她的脑海中有太多太多关于娘亲的回忆,她的娘曾经那么温柔地给她哼唱小曲哄她入睡;环抱着她,教她读书习字;站在小广场旁,笑着看她和三哥一起疯玩……
她只能看到Amanda的母亲非常模糊的身影,但是在她的脑海中,可以想象到此时Amanda的母亲温柔宠溺的表情。
每到此时,嫉妒、渴望、怀念、痛苦等等种种都会涌上她的心头。
然而,更多的时候,Amanda都是一个人。她看着Amanda做了每一个人生中的第一次,就好像是陪伴着Amanda一样。她们两个人一直在一起,也只有她和Amanda两个人。虽然她们还不能交流,但随着越来越久的时间,她开始对Amanda倾注了更多的感情,她从未想过的感情。
这么长时间以来,她跟着Amanda一起,用着纸上写的大大的字母学会了英文,学会了一切作为一个四岁的孩子能学会的东西。不过Amanda的学习进度非常慢,因为只有她的爸爸Martin Benson摇摇晃晃回来的时候,她的妈妈Anna Benson才会非常非常开心,才会偶尔对她笑笑,跟她说话,教她学习。
很多时候,Amanda都只是被放在铺了毯子的地上,一个人看电视。Amanda这个小孩子可能什么都没有学会,不过和Amanda一起看电视的她却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和她以前的世界有多么的不同。即使她只是在一个足不出户的小小孩子身边,她也熟练掌握了英语,知道了这里没有随处可见的战火,没有横征暴敛的军阀,人们过着和平安宁、心满意足的生活。她对外面的世界越来越渴望,她对一切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
从Amanda出生后,在她看来,Anna还是很疼爱Amanda的。毕竟Anna是Amanda的母亲,一个母亲的天性就是宠爱和保护她的孩子。
但是后来,她在空间中清醒的时间逐渐加长以后,她看着Amanda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她渐渐发现,Anna很少陪伴Amanda,只有在Amanda大哭以后才会进屋给Amanda喂奶。而且Anna每一次喂奶时,会先喂母乳,但是喂母乳后,就会用一个小奶瓶再给Amanda喂些奶。每次喂奶结束后不久,Amanda就会继续在床上睡过去。
曾经,不了解孩子的她以为这是这个世界的喂奶的习惯,但是渐渐地她也察觉出些不太对的地方,但是她对此却无能为力。
她只能默默地关注Amanda,在内心里对待Amanda不由得生出几分心疼。
可能是由于最初的时候,她清醒的时间比较少,在Amanda出生很久以后她才第一次见到Amanda的爸爸Martin。那时候,Martin走路的时候摇摇晃晃的,她可以看到Martin和Anna在客厅激烈地争吵。从他们模糊的肢体动作中可以看出,Martin似乎打了Anna,后来Martin就离开了家。Anna蹲下身很久后,也没有管大哭着的Amanda,站起来也离开了家。
后来,她渐渐了解到,Martin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帅气很迷人的,是一个小酒吧的酒保。那时Martin经常会去酒吧对面的一家小餐厅吃饭,与餐厅的服务员Anna相爱后,他们就结婚了。后来经济危机的那段时间,小酒吧倒闭了,Martin失去了工作,开始在酒精的麻醉下度日。
渐渐地,Martin开始每天和别人一起整夜喝酒,回家的时候也变得越来越少。Anna和Martin开始经常吵架,后来Martin醉酒回家后就会非常暴力地对待Anna,整个家里永无宁日。
再后来,Anna怀孕了,他们因此和好了,Martin去喝酒的频率也越来越少,对待Anna的爱意和关心也渐渐变多,Martin甚至开始去找了一些临时的工作来养家。
在Amanda刚出生时,Martin对于妻女还是很关心的。但是没过几个月,Martin原来的朋友们就来找他一起喝酒。Martin觉得Amanda总是在哭,吵得他心烦,又禁受不住酒精的诱惑,就此再次旧态复萌。但是这时Martin对Anna和Amanda还是有责任心的,虽然他还经常整夜不回家在外酗酒,或是醉酒后回家打骂Anna,但是时而也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向Anna和Amanda道歉,给她们买些有点小贵的东西来弥补。
每当Martin对待Anna的态度很好的时候,Anna对待Amanda的时候就会很温柔,会喂给Amanda吃好吃的,会耐心地教她英文字母、教她写字;但是当Martin整夜不归家或者发脾气后,Anna就会对Amanda非常苛刻,大声责骂她不懂事,蠢笨得连让她爸爸回家都做不到,生下她也没有任何用处。
这一天,正是她看着一点点长大的Amanda的四岁生日。这天也许是Amanda人生之中最大的转折。
四年的时间过去,Martin并没有像他经常保证的那样,改掉酗酒和酒后打人的习惯,而是愈演愈烈。但是在Amanda的生日的时候,Martin都会记得在这一天下午早早回家,给Anna和Amanda买小礼物,庆祝Amanda的生日,以及感谢Anna的辛苦持家、辛苦生下和细心照料Amanda。
但是,在Amanda四岁生日的这一天,Anna精心地打扫了整个家,从朋友家里借来塑料拉花等装饰,又用自己节约了两三个月的薪水买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
Anna精心准备了很久很久,但是这一天Anna和Amanda两个人坐在长桌的两侧,看着桌子上摆着的插着未点燃的蜡烛的生日蛋糕,几盘较昂贵的菜肴,一瓶红酒和两个空酒杯。
但是她们从下午开始,等到了第二天的凌晨。等了几个小时,Martin都没有回家。Amanda已经从小声抽泣到饿得大哭,但是Anna只是静静地坐在桌前,看着空着的位子和满桌的东西。
小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当爸爸不在家或者发脾气时,Amanda从来不敢惹Anna生气,也不敢做任何多余的动作,发出任何可能引起Anna注意的声音。
一般情况下,当家里的气氛这么紧张时,Amanda在没有Anna允许时绝对不敢大哭或者说自己饿了。但是,Anna为了准备这顿精心的晚餐,整天都忽略了Amanda,Amanda也不敢打搅Anna的好心情。Amanda已经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哪怕Amanda平时再乖、再懂事、再会看人脸色,她也只是一个小孩子,她实在太饿了。
凌晨12点,她们家旁边的那家酒吧准时响起了更大声的摇滚乐。摇滚乐的响起似乎改变了屋内的一切。
Amanda已经哭了很久,她的嗓子已经哑了。就在这时,Anna猛地站起身,抬手掀起了桌子上特意布置的小撒花桌布。顿时,所有的食物汤汁、瓷盘、红酒瓶、酒杯碎裂洒落了一地。
Amanda已经吓呆了。她从未见过Anna这么生气。但是事实上,Anna已经彻底失控了。
当Anna怀孕的时候,Martin开始变好,他们似乎回到了那段热恋和新婚的时期。但是生下Amanda之后,Martin又开始酗酒,他们又重新开始了经常吵架的日子。
尽管这并不是Amanda的错误,更多的是因为Martin无法长时间控制自己,没有禁受住酒精、朋友、狂欢派对的诱惑。但是Anna无法接受这是她爱过的男人,这是她选择嫁给的男人的错误,Anna只能把这一切的原因归结于Amanda身上。
在Anna眼中,是因为Amanda出生后实在太吵闹了,总是在哭,总是需要有人随时照顾她,所以Martin才会不愿意呆在家里,才会开始酗酒。
于是,在Amanda小的时候,每次Anna喂给她母乳后,还会在奶瓶中掺入一点她在街头买来的安眠药,这样Amanda就会始终保持安静,始终在房间的床上睡着。
但是安静乖巧的Amanda也并没有做到让Martin经常回家,而是让Martin酗酒的情况愈演愈烈。Anna开始怪罪Amanda,开始后悔生下这个孩子,是这个孩子把爱她的Martin变成了酗酒的Martin。
但是偶尔的时候,Anna也会对Amanda很好,尤其是在Amanda生日的时候。每当Amanda过生日,Anna都会感到自己和Martin真正地回到了他们相爱的日子里。
但是今天,Amanda的四岁生日,Martin没有回家。这就像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当就连Amanda在她生日的时候都无法吸引Martin回家,那么Amanda还有什么用呢?
在Anna的心中,没法把Martin带回到她的身边,没法让他们重新相爱一天的Amanda,对于她来说就不再有任何用处,只不过是一个需要照顾、需要喂养、需要从她少得可怜的口袋里掏钱的累赘罢了。
Anna看着大哭着的Amanda的眼神越来越凶狠,终于,她拿起了她买给Martin的皮带,一边咒骂着,一边开始劈头盖脸地抽打Amanda。Amanda蜷缩在房间的角落,环抱着自己小小的身体不停地小小地闪躲着,大声哭泣,叫喊着请求妈妈停下来。
当时Anna的内心仿佛已经被魔鬼占据,抽打了Amanda二三十下之后,手中的皮带扣抽打到了墙上。Anna担心她送给Martin的皮带会坏掉,才终于停了下来。Anna拿起了她的小包,看也没有看颤抖着缩在屋角的Amanda,直接出门了。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在空间内的她什么都做不了,就只能靠在空间的角落看着。她以为自己不会在意,毕竟又不是她在挨打;她以为自己会很开心,因为爱着她的娘已经不再陪在她的身边,为什么Amanda就可以拥有爱着她的母亲呢?
但是实际上,她坐靠在角落里,但是她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已经绷紧,她的眉头紧紧地皱着,对着Anna的眼神凶狠地就像是要将Anna整个撕碎。
她曾以为Amanda绝不会影响她一分一毫,就像曾经的那些她生命中的过客。他们来了又走,但是她还是她。可是24岁死后重生的她,就这样看着一个婴儿一点点成长为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她们始终互相陪伴在一起,这个小女孩就是她这四年生活最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当Amanda挨打时,她也痛彻心扉。
她注视着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如此暴力对待的Amanda,抽泣着在地砖上睡去,然而她却对Amanda的处境无能为力。
她看过太多不幸的孩子,他们各有各的不幸。也或许在冥冥之中,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每个人拥有不同的出身,不同的家庭。但是每一个人的未来是不同的,因为人生的初始只能决定所有人不同的起点,但是无法决定每个人的终点。每个人前进的方向永远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是性格、理想、动力、努力等等种种主观因素才决定了每个人前行的路。
就如同她一样,是曾经最痛苦的经历,磨砺着她更加强大,造就了今天的她。对于Amanda来说,Amanda的人生起点同样是痛苦的,不幸的;但是只要Amanda足够坚强,再加上她的帮助,一定可以让Amanda走出一条更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