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Day2一路向西(上) ...
-
清晨不到七点就爬起床了,头昏昏沉沉的,不由地感慨,克服了高原反应,却很难克服生物钟啊。
“你是天津人吗。打算去哪玩?”我吭哧吭哧的扛着行礼下楼,一个操着北方口音的小哥接过我的行礼,顺便跟我搭讪。
“是啊,您是第一个猜的这么准的。我们走北线,去转山。”我有些小惊奇,以往每次出省,还没说话,别人就问你是广东来的吧。据说我们广东人都一口广式普通话,特别好认。
“我先去取边防证。你们车上等一下。”
我趴在车窗,看着逐渐苏醒的拉萨街市,行人逐渐多了起来,在这里,游客与当地的藏民,不管是面孔,或者装束,一目了然,好似两个平行世界,有些互不打扰的意味。前几天这里便开始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来之前还担心因为节日,机构不给办理边防证。李说拜托向导给我们代办,实在是感激不尽。没有边防证,就去不了阿里、珠峰、林芝等几乎西藏所有的地区。
“刚刚特别尴尬,我在墙根等帮你们□□的人,有个哥们也在等人。我递了根烟给他,然后聊了起来,他说在等一傻逼,约了八点,现在还没来。我说也是,这年头就有这么多傻逼。你也是来取边防证的吗?不啊,我是来送边防证的。我俩尴尬的对视……”向导回来的时候,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件囧事。
“你们,确认过眼神,遇上对上的人。”这时,我回过头冷冷的来这么一句,车后边的姐姐和李都被逗笑了,清早装着一车子的欢声笑语出发了。
“出了拉萨城,你们现在看到的是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我们西藏、印度和孟加拉,是藏族人民的母亲河,也是西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摇篮……”听着向导娓娓道来,我这才发现他是集司机、导游、历史讲解于一身的能人。
午饭是很好吃的肉夹馍,薄脆的皮层,香酥易碎,入口即化,内里裹着鲜嫩的牛肉末,本来没什么胃口的我,配着羊杂汤吃完整整一个,还想打包一盒。我抹去一嘴的油说:“原来最好吃的肉夹馍不在西安,在西藏。”在座的各位也深以为然,表示很多去机场的人,都会在这用餐。所以我那时在西安回民街吃的肉夹馍是什么鬼。再后来,我一直对那个肉夹馍念念不忘,还问向导,回程的时候,能不能再回来吃一顿。
正打算买单的时候,被我们同桌的一个小姑娘捷足先登了,她是趁着暑假在客栈做义工的学生,客栈老板图图亲自送她去机场,正好遇到我们一行人。看得出图图很不舍,可是不管开客栈,还是做向导,每天面临最多的不正是遇见与告别么。那时我还体会不到,只觉得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车子在盘山公路平稳的行驶,这种忽而从谷底到山顶,又从山巅盘旋而下,切换到山谷的高原公路,伴随着直射的烈日光晕,很容易使人产生不适。车里放着民谣,向导专注的开车,姐姐和李在后座安静的午睡,我沉默的靠着窗,回复一些工作的信息,手机大概是我跟城市唯一的联系。
“小强,前面能找个地方停车么。我想回个电话。”姐姐被一个电话惊醒,想拨回去,发现车内信号实在差。
向导把车开到半山腰的一处空地停下,姐姐去打电话,李在捡石头,说是要堆一个玛尼堆,在他附近已经有好几处的玛尼堆,在有藏族人民生活的湖边、村落、草原等每一处,这些用石头垒砌的玛尼堆,随处可见,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景。所以不能去破坏这些玛尼堆,要心怀敬意。
姐姐打完电话,也随着李一起垒玛尼堆,我悄悄给他们拍了几张,特意调了复古色,背靠青藏高原,景色荒芜苍凉,两个人举手投足间却有某种默契,温情脉脉,有点像下乡的知青情侣。
不好前去打扰,又看到向导一个人在边上抽烟,我走过去问他“你不休息一下么,好像每次看到你都在抽烟。”
他吐了一个烟圈,“朋友说我抽烟的时候那种沉迷好像吸毒般整个人陷进去。”
“嗯,就像我很依赖薄荷的味道。最喜欢的香水大概是斧标驱风油。”我想起阿杜总是很嫌弃那个味道,可是我们旅行的时候,她会提醒我买。
“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