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松月镇 ...
-
松月镇,隶属边境A省东北方向和安市。松月镇位于大河流松安江北部,土地肥沃,耕地面积广,盛产水稻大米和各种蔬菜瓜果。随着交通枢纽的发达,松月镇流动人口日益增多,人口密度逐年增加,动土面积不断扩大,早就不是曾经的乡镇规模了。
松月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的“松月路”为主干道,往西北方向扩建新城市大建筑,而东南方向一直保持着曾经的古老城镇面貌。
传说,松月镇是宋氏族人发迹的地方。
松月路是留有宋氏古宅的街道。
宋氏,作为封建王朝时期出现过三位国师的神秘家族,目前为止没有完整准确的史料文献可以解释他们从何而来,为何能拥有造成神迹的能力。根据王朝史官记载,宋氏出现风云人物之际,是要出朝纲不稳定,江山社稷遭人“窃取”之时。
当然,传说是越玄乎月越引人入胜。
而今,松月路的宋氏古宅仅有几座小院落和一处地下宗祠。每年的阴历七月,松月镇的当地人会陆陆续续回家,到祠堂里拜拜。而关于祠堂的修缮、记录则由“指定人”负责。
据传,每九年会换一个“指定人”,是宋氏先辈们决定的。
九年前,担任媒婆职业的百芝荌外婆成了“指定人”。
百芝荌外婆今年104岁。百芝荌外婆所称之为“小媒婆”不是因为“大小之分”,据说是因为老人家在3岁时就开始给人牵线结缘了。小媒婆长大后没有改称呼,直到百芝荌的到来。百芝荌是小媒婆在外出时,捡回来的婴儿。
那天,小媒婆去参加喜宴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处垃圾堆时听到断断续续的哭声,扒开黑色塑料袋一看,是个通红小人儿,非常可怜。之后小媒婆就改了名,叫“百芝荌外婆”。
百芝荌外婆及其邻里街坊都住在松月路1-16号。
百年前,老一辈们围绕着宋氏古宅建筑了一座座小院子。听说,先人在打地基时立下规矩:小院子一不扩建,二不重建,三不加建。
16户主家,16座小院子就那么始终如一的陪伴着古宅。
松月路15号【优乐2元店】是一座模仿四合院式的建筑,前院是商铺,后院是家院。
清晨,太阳公公露出耀眼光芒,今天又是大晴天。
街边两道的商家们先先后后打开商铺门,迎接开张大吉。
14号【妹妹的刺绣】店主陈小晨挪开大门槛,把自己的小台桌拿出来,放上两人份的早餐,转身喊道:“百芝荌,出来吃早饭了。”
敞亮的声音如同溅到油锅里的水珠,引来周围人一片笑声。
对面12号米铺老板娘笑道:“你这丫头,一大早是要吓唬谁?怎么昨晚没睡好?”
“是啊,昨晚,我姐又被芝荌姐气到了,两人还吵起来了呢。”
这时,青年壮小伙陈小晨的弟弟陈丹,一身黑色练功服,脚蹬老布鞋,端着两杯牛奶,嘴里叼着牙刷,从里面走出来。
“是嘛。”
米铺老板胖乎乎的脸上浮现了然一笑,从碎花围裙兜里拿出灰色套袖,边整理袖口边说:“她俩从三岁吵闹到25岁,也没见什么时候闹僵。就算再怎么凶,第二天早上只要一方喊‘出来吃饭了’,另一个人肯定乐呵呵的端着碗筷跑出来。”
“是呀,真没见过像她俩这么感情好的。比我家那俩姐妹更像亲姐妹。”
11号杂货铺的老板娘一手推开大门,背着满周岁的孙子,慢悠悠地走出来附和一句。
“哎哟,小乖乖,怎么这么早起来了。”
见到小孩子,米铺老板娘赶快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擦手,靠近杂货铺老板娘逗弄小孩子。
阳光,人群,笑声,各种动静声音交汇着,编织着大街小巷里的美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