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四节 ...

  •   第十四节

      重回前线,高建国并没有时间去感慨什么,他的工作太多了。
      部队在改革,建制的调整、重新划分部队性能等各方面问题都等着他们这些基层军官去适应,因为部队是不会来适应他们的。
      他所调入的这个团,新编入了装甲营的编制,而在过去,装甲兵并不包括在陆军编制内,只是在战时临时配属给陆军。
      而此次的混合编制一出来,他们原来的战术配合就有了新的变化,这各方面的新变化作为指挥员,如不能熟于心中,怎么能合理有效的指挥作战。
      在进入战场前,高建国和团部各级指挥员已经于边境地练兵了三个月,反复熟悉了各兵种的配合后,随着上级一声令下,开赴战场。
      战争持续,人员装备的消耗这些都不算是大问题,问题在于战斗意识的培养,高建国最头疼的就是这一点。
      因为他带过兵,又当过教官,团长就把大部分的指挥工作交付给他来做,他每天最头疼的就是如何让基层连队指挥员们明白战时灵动指挥的根本,这些东西,不经过洗礼光是说,很多时候完全不能让他们理解,而普通的战士们,除了听从命令外,能不能在战斗中还保持清醒的头脑也是个大问题。
      我们的兵源,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农村的孩子朴实听话,可面对残酷的战场,这往往的激化意志的双面剑,伤人伤已。
      高建国还清楚的记得,曾有个农村来的新兵,冲锋时在听到炮声后就被炸闷了,跟没头苍蝇似的转错了方向,结果别人向前冲,他却转向了后方,最终,他没有倒在敌人的炮火下,却无声的死于已方督战员的枪下。
      令人痛心的并不仅仅是那一件事,而是无数血的代价让他们知道,不提前教导好这些新战士,那么类似的事件还会同样的发生。
      所以在训练时,高建国最爱强调的就是基层指挥员对部下们的指挥和战士们适应战争的能力。
      而今,踏入战场,一切,就只能边打边适应了。

      “情况如何?”
      低下头进了一个山洞,洞内传来让人一时间难以适应的味道,高建国微皱了下眉,开口问。
      “啊,副团长,您怎么来了?”
      有个人从洞口的另一侧的透光口处走了过来。
      “李连长,我问你话呢?”
      高建国看看他。
      李连长的军外衣零乱的披在胳膊上,裤子挽到膝盖处,没戴帽子的头上露出光光的头皮。
      “副团,目前局势很平静,敌人一点动静都没有。”
      “没动静?”
      “是啊,都两天了,狗日的一点反应都没有,兄弟在这洞里闷的都快受不了了。”
      李连长抱怨的话让高建国笑起来。
      “看起来,这边的情况目前还能保持下去。”
      “啥,还要保持?”
      李连长瞪大眼,“副团,这样下去,兄弟在这狗洞里,可真是呆不下去了。”
      他这么一说,高建国忍不住的吸了下鼻子,无奈的叹了口气,“我说,你们这里面的卫生能不能想办法搞好点,对你们自己也好啊!”
      “副团,不是我们不想搞好卫生,只是,前一阵子,我们一出去,敌人就不断的放枪,害得兄弟们只能在洞里,后来敌人还不断的派人不过来偷袭,我们索性拿罐头盒子搞得那个的报警器,让他们踩下去不但恶心还顺便报了警,嘿嘿,这个,这个附近就成这样了~~~”
      李连长嘿嘿笑着摸了摸自个的光头,没好意思再说下去。
      高建国摇了摇头,“行了,不管怎么样,对卫生还是别有方面还是要注意,要留意战士们的健康,要保持战斗力。”
      “好咧。”
      一个一个视查完,高建国估计了一下目前的情况,把他所看到的观察到的局势写成了一个完整的报告交给了团长,而他们团长也随即把他们团的这份报告递交到了上面。
      过了没多久,他们在报告中提到的需要的一些军需物资就配发了下去,尤其是‘1号霜’和微型浴包的发放,使在基层传染面大的‘烂裆病’渐渐灭绝。
      而在这一时间,发表于1982年的〈高山下的花环〉一文改编成了电影,部队特意将此片送到前线,供广大战士们观看,引起了颇大的反响,在当时,那首〈再见吧妈妈〉的歌也从战争起始就传唱于全国。
      紧接着,到了1985年,新一轮的老山攻防战又开始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