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不知过了多久,胡大夫终于来了,杨熙赶紧让出来,躲到帘子后头。

      “表弟不知何时发的热,胡先生快来看看,”沈蔚道。

      胡大夫上前看了看杨凌,又诊了脉,问道:“小公子可是白日里受了凉?”

      “这.......”沈蔚这才发现,屋里除了他带来的,便只有杨熙主仆二人,并不见伺候杨凌的人,“我们也不知,伺候表弟的下人不知去哪儿了。”

      胡大夫沉思片刻,道:“嗯......小公子虽烧的吓人,却不甚严重,应是着凉所致,待老朽开两副药先吃了,夜里热度就能降下来。”

      小药童伺候着胡大夫开好了方子,沈蔚叫小厮拿去煎了立刻拿回来。

      看着杨凌将药喝了,并没有什么不适。

      “若是有别的不适,二少爷再使人来叫老朽便是。”胡大夫拱手告辞。沈蔚谢过,叫人将他送了回去。

      胡大夫一走,杨熙就从帘子后面出来:“方才谢过表哥了。”若不是有沈蔚在,今夜怕是没这么顺利。

      “表妹太客气了,是我这个当表兄的没看顾好凌哥儿,”沈蔚也很惭愧,他就住在杨凌隔壁,都没发现杨凌何时病的。若不是杨熙来得及时,杨凌不知还要耽误多久。

      怪异的是,怎么偌大的院子里竟一个下人也没有,连杨平和两个大丫鬟都不在,沈蔚问小厮平安:“阿凌院子里伺候的人呢?你可见过?”

      平安看了看自家主子,吞吞吐吐的说不出来:“这......小的......”。

      见他这样子,沈蔚便知这事定然有鬼,遂厉声道:“将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否则自去领板子罢。”

      “是......是周嬷嬷来叫人去前头帮忙。”平安忙跪下,将白日里发生的事说给沈蔚。

      周嬷嬷也是张氏身边的嬷嬷,比白嬷嬷还要的张氏的看重。

      “何时的事?怎么我竟不知府里的下人不够使了,还要主子们贴身伺候的人去,为何没来我院子里叫人,偏偏就到了阿凌的院子?”

      “周嬷嬷说是奉了太太的令来的,小的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平安都快哭了,周嬷嬷哪里敢找沈蔚要人,还不是欺负杨凌是一表三千里的表少爷,才敢把这院子里的人都叫走了。

      周嬷嬷说是奉母亲的令,这让沈蔚很是迟疑,母亲不会干这么没谱的事啊,难道是......他想起了五天前妹妹突然告了病,杨熙进了佛堂,那时他就觉得奇怪,却不知缘由,莫不是表妹做了什么惹了母亲不快?

      可就算是这样,表妹在佛堂里禁足了五日也够了啊,何至于还要将阿凌牵扯进来。

      沈蔚能想到,杨熙自然也能想到,方才听了平安说是张氏的命令后,她就明白了,张氏给她的教训并不是那不痛不痒的禁足,而是杨凌。沈莹是张氏的命根子,杨凌也是杨熙的命根子。

      因着她而险些坏了沈莹名声,杨熙虽然不是罪魁祸首的,但张氏却不认为她是无辜的,或许还以为她就是故意把沈莹比下去,好显出自己来。所以才有了周嬷嬷叫走下人,将杨凌独自留在院子里。

      原以为只要自己对沈莹没有不好的心思,张氏就能容下她,然而世事无常,刘氏为了对付张氏,将杨熙拉下了水,捧高她来踩低沈莹。

      只怕除了杨熙自己,也没几个相信她是无辜的。张氏作为当家太太,自然无需花心思去探究杨熙是有意还是无意,她只需给杨熙一个深刻的教训,杨熙就能学乖了。

      杨凌的病或许并不在张氏的算计之内,但却更有利于张氏成功的震慑住杨熙。

      这是杨熙第一次见识到了张氏的手段。打蛇打七寸,干净利落地让杨熙有苦难言。看来今后,她得把沈莹供着了。杨熙笑了笑,谁让自己姐弟要靠着府里过活呢,原就该低人一头的,是老太太无微不至的关照,让她以为自己还是那个有家人护着的大小姐,而不是寄人篱下的表姑娘。

      “既是太太的令,想必是有要紧的事,表兄不用多追究了,”杨熙低眉垂眼,淡淡道,“今日多谢表兄了,表兄早些回去吧,我守着阿凌就好。”

      “可......”沈蔚还想说,杨熙打断他:“明日就是老太太出殡了,别误了表兄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她言下之意,不要再深究今日之事,只当是为了老太太的安宁。

      就是沈蔚要追究又能如何呢?难不成要他去质问自己的母亲吗?只怕沈蔚在张氏为她说一句话,杨熙就又要遭殃了。最好便是吃了这个亏,先让张氏消消气。

      看杨熙坚决,沈蔚只能作罢,转而道:“那表妹先回内院,你一个女子在这里也不方便,我来守着阿凌。”

      不亲眼见杨凌醒过来,杨熙是哪里都不敢去的,她摇摇头:“无妨,我只在阿凌这里不出去就是了,表兄先走吧。”

      沈蔚无法,这个表妹年纪虽小,主意却大得很,他苦劝不动,只能先行离开。出了院门,沈蔚对平安道:“你先守在这里,若是有人来了,立刻来回我。”

      然后又叫人去将杨平几个叫回来,才回了灵堂,今夜他是要彻夜为老太太守灵的。

      杨熙见杨平和两个丫鬟回来,心知是沈蔚出的力。沈蔚是个好人,不仅帮她救了杨凌,还将下人都找回来,杨熙无法为他做些什么,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感谢了一番。

      杨平几个回来都请了罪,跟杨熙细细说了今日之事,杨熙想,果然是张氏的手段,又叫他们勿要声张,好好照顾杨凌便是。

      杨凌喝了药之后,热度倒是慢慢降下来了,到了清晨,人就清醒了,见姐姐坐在自己床边,便叫道:“姐姐.......”

      杨熙几人一宿没睡,一直看着他,见他终于醒了,素月上前将他扶起来,杨熙给他喂了温水,柔声道:“可好些了?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

      杨凌摇摇头:“我是怎么了?姐姐怎么在我房里?”

      “你昨儿发热了,可记得怎么受的凉?”杨熙问道。

      “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午时在灵堂里,觉得有些冷,便想着回来添件衣裳,回来后又觉得困,就睡了一会儿,”杨凌懵懵懂懂的,还不知自己病了一宿。

      大丫鬟杨枝端了水进来:“少爷可终于醒了......”她和甘露昨日被叫走了,回来就见杨凌烧的人事不知。这两个丫鬟伺候了杨凌一年,杨凌年纪小,又懂事有礼,她们也是真的将杨凌当做弟弟看待,昨日也着实吓得险些魂飞魄散。

      “你们回来了,太太那边的事可做完了?”杨凌还记得昨日周嬷嬷来借了人去。

      杨枝和甘露对视一眼,不知该不该说,昨儿她们就是在库房里待了一天,也没干着什么正经活儿。

      杨熙却是知道真相的,但她不打算告诉杨凌,说到底这事儿是她引出来的,她受了刘氏的牵连,杨凌又受了她的牵连,便出声道:“哪里要你操心,杨枝她们必是把事情弄妥当了才能回来的。”

      又给杨凌掖了掖被角,站起来道:“你没事了,姐姐就走了,今儿老太太出殡呢。”

      “姐姐就走了啊,”杨凌好不容易才见姐姐一次,并不想她走,但是老太太对他们那么好,她老人家出殡也不能不去,便道:“姐姐再陪陪我,只一小会儿就好。”

      弟弟一脸病容,小心翼翼的求她,杨熙哪里忍心离开:“好好好,姐姐再陪你一会儿,”又对杨枝道:“你去将药拿来给凌哥儿喝了。”

      “是,”杨枝应道,转身出去了。

      姐姐要留下来,便是喝苦苦的药,杨凌也是愿意的,他心满意足的依偎在杨熙身边。杨熙叹了口气,这事儿应该算是过去了吧,只要杨凌好好地,她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呢。

      只以后要多长些心眼儿了,护不住杨凌,她也没脸面下去见杨家先人了。

      陪着杨凌将药喝了,杨熙也不得不走了,杨凌依依不舍的目送着她出去:“姐姐有空又来看我。”

      “好,”他的病还没好呢,杨熙自然是要来的。

      那日张氏见了杨熙,倒是问了杨凌的病情,杨熙只道并没有什么大碍,张氏也就撂开手去,专心的收拾刘氏去了。

      张氏一出手,就直接在丧礼上将刘氏送进了家庙,连二老爷求情都不管用。杨熙见状倒是松了口气,只要张氏不找她和杨凌的麻烦便好。至于刘氏,被送进家庙也是活该。只是她心中,对张氏更加忌惮了。

      出了殡,老太太的丧礼也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便是闭门守孝了。

      丧礼走完当晚,杨熙不放心杨凌,让素月守在玉兰轩,自己一个人悄悄地去了前院看杨凌,见他比早上好些了,杨熙才放下心来,便辞了杨凌要回玉兰轩。

      前院和内院中间有花园相连,杨熙走得是园子里的小道,小道上人少不容易被人看见,今日也不例外。从杨凌的院子里出来,见四下无人,便快步走向内院的方向。

      今日府里还有客人没走,杨熙怕撞见人,便走的假山那边。假山四周清净隐蔽,夜里天暗,想来不会有人看见她。且假山里面也能藏人,就是有人来了,她也来得及藏起来。

      结果她刚走到假山边儿,就听见沈蔚院子门口传来了有人说话的声音。杨熙立刻闪身进了假山里,将身子都掩住了,才轻轻地探出头来看是谁。

      竟是沈蔚和恒王爷正在说话,离得远也听不清在说什么。

      恒王爷常来国公府,且每回来府里都要上静岚院问候老太太,先时不知他身份,杨熙倒是见过他两次,但恒王爷为人冷淡的很,从没正眼瞧过她,后来她知道那是王爷,待人再来时,她就知趣儿地避开,也就没再见过恒王,不想今日不凑巧,恒王竟然还没走。

      杨熙在假山里等了片刻,心里倒是不怎么慌,那两个人应该都没看见她,就算是看见了,以那位王爷的性子,只怕也不会在意她,她只需等着他们都走了再离开便好。

      等了一会儿,那边的声音就没了,杨熙看没人了,便轻轻地走出来。

      却突然听见后面有人说:“你是何人?为何鬼鬼祟祟的躲在此处?”

      杨熙吓了一跳,她方才分明没瞧着有人才出来的呀。她转过身,便见方才跟沈蔚说话的恒王爷,站在假山外看着她。

      虽然有些畏惧他的身份,杨熙却不敢显露出来,以免惹了贵人不快,她定了定神,上前回话:“殿下容禀,民女杨氏,祖籍江阳,现寄居与国公府,方才是来看望生病的弟弟,出来时见王爷在此,不敢贸然打扰,才退到假山里来的。”

      这番话说得很清楚了,是怕冒犯了您才找地方躲起来的,并不是有什么图谋啊,杨熙暗忖。

      谁知恒王却冷哼道:“你就是那个杨氏?”

      “正是民女,”杨熙不明所以,难道恒王爷竟是记得她的?

      “本王听说,你很是孝顺沈家老太太?名声都传到外头去了......”

      这语气根本不是在夸她,倒像是来问罪的。

      杨熙并不觉得恒王是对她另眼相看才拦住她的,她以前听府里的下人说过,恒王爷对谁都冷冰冰的,只有沈莹才是例外。多半是这王爷要是知道那日在灵堂里发生的事。

      可真要是这样,他该去找刘氏的麻烦啊,还是说,他跟张氏一样,以为她是故意坏沈莹的名声,所以来替沈莹出头的?

      杨熙心里百转千回,面上却不动声色,斟酌道:“王爷过奖了,老太太对民女有活命之恩,民女没齿难忘。”

      “记得沈家的大恩?本王看你是恩将仇报,打量着嫣嫣好欺负,想踩着她往上爬?”恒王沉声道:“老太太要是泉下有知,不知会不会后悔救了个白眼狼回来。”

      赵穆今日来送灵,见沈莹神色不对,问了缘由,沈莹才将那日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沈莹不知张氏将杨熙送进了佛堂是为了惩戒,只说连累了表姐。

      赵穆听完,却觉得张氏是对的,那女子必然是心怀不轨,以往他就瞧不上这故作低眉顺眼的女子,见她便像见了宫里那些心思不正的女子,果然不出他所料。

      杨熙被他吓得不敢魂飞魄散,却也知道辩解无用,只能跪下不住的求饶。

      她连张氏的怒火都承受不起,更何况是这高高在上的王爷呢。

      “本王警告你,不管你有什么小心思,都不要打嫣嫣的主意,嫣嫣单纯,本王可不是,再有下次,本王会让你知道后果。”说完这些话,恒王头也不回的走了。

      杨熙跪在原地不敢抬头,过了好长时间,听见没有响动了,才恢复了些许力气,慢慢直起身子,吐出一口气,惊魂未定的想,恒王爷真是高估她了,这区区的几句警告都险些要了她半条命去,她怎么会想尝试他所谓的“后果”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